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6 21: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C.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加快蒸发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3、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
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5m/s B.一只鸡的质量约为16kg
C.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7℃ 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min
4、下列说法正确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D.正在考试用的一张物理答题卡质量约为100g
5、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D.水结成冰后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6、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片描述的情景中,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
A.甲图中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B.乙图中寒冬的户外,军人们呼出的白气
C.丙图中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上的霜
D.丁图中从冰箱刚取出的饮料,瓶壁出现的水珠
7、如图所示,在下列各种事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有(  )
A.饮料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B.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
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D.打球时要握紧球拍
8、下列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的是(  )
A.新冠病毒的传播 B.扫地时灰尘飞扬
C.冬日大雪纷飞 D.墙里开花墙外香
9、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C. D.
10、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30℃ B.熔化前升温比熔化后升温快
C.熔化时间是6min D.熔化时,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是______oC;图乙中,物体的宽度是______cm。
2、在哈尔滨人们按正规钢琴一比一的比例,制作一架可弹奏的冰钢琴,与其他普通钢琴相比,冰钢琴有着不一样的特质,它使乐声更加空灵动听,制作钢琴的冰是水对外放热___________而成的;人们能区分出冰钢琴与普通钢琴弹奏出的乐声,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人们用力弹奏钢琴时,钢琴发出的声音变大,这是指钢琴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填“音色”、“音调”或“响度”)变大。
3、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是防止茶叶腐败变质的重要方法。传统的炒茶艺人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调并进行人工揉捻,使茶叶快速脱水。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中的水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而有些花茶遇到高温会氧化变色,其中的微生物也会失去活性,所以不能进行高温干燥。冻干技术就是很好的花茶干燥技术:先将花茶置于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使花茶处于凝冻状态,再将花茶置于真空环境便可实现自动脱水。这种技术可使花茶的色香味得以保留。在冻干过程中,花茶中的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4、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很重要,请正确读出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或所测量物理量的值:铅笔的长度______,秒表的读数是______,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物体的的重力是______.
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1)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医务人员工作时需穿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工作一段时间后,护目镜会有“起雾”的现象,这是水蒸气在护目镜上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______热,产生的“雾”附着在护目镜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6℃,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0℃.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4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有一支温度计,虽然玻璃管内径的刻度间隔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有些问题.经检测发现它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为-17℃,在沸水中示数为103℃.。则: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当示数为5时的真实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3、温度既可以用摄氏温度表示也可以用绝对温度来表示.某一天我们萧县的温度是10℃时,若用绝对温度表示则是多少开尔文?另一天中馆镇的温度为253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多少摄氏度?
4、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小刚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了一种方案.他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设想可用凝固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冷冻室做了如下的实验: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液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是一8℃.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小刚同学是否能把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2)在水中增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影响
(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
(4)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水和酒精分离开来呢
5、有一支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不准确,当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104℃。求:
(1)当它指示的气温为27℃时,气温的实际值是多少?
(2)此温度计在什么温度时,可作为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和蜡烛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b)中不是对试管直接加热,而是将装有蜡烛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
(2)图(c)是小明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所测的温度是______℃;
(3)实验中用秒表测量时间,图(d)是某一时刻秒表表示的时间,则秒表的读数是______s;
(4)小华根据所测数据画了一个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是______(填“冰”或“蜡烛”);
(5)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6)实验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2、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自制一个测温装置。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按照资料的描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A为一个塑料瓶,B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厘米) 30.2 25.0 19.8 14.6 9.4 4.2
(1)装置中的塑料瓶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______(选填“玻璃毛细管”、“玻璃泡”、“带刻度的外壳”)。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玻璃管的刻度是______
A.上大下小 B.上小下大 C.A、B都有可能
(3)要提高这个测温装置的精确度,你应该换用更______(选填“粗”“细”)的玻璃管。
3、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到达沸点后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用酒精灯继续加热,可使水继续沸腾。
(2)如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图______(选填“a”或“b”)是沸腾时的情景。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这两种现象是由于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C不符合题意;
B.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这种现象是由于固体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D.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固体大颗粒的机械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能蒸发变为水蒸气,故 A错误;
B.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4km/h,或1.1m/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6.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符合题意;
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不到一分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
1斤=500g
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A错误;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正确;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8℃,故C错误;
D.考试用物理答题卡的质量很小,一张答题卡在1g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A..尘土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土的颗粒,不是单个的分子,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B正确;
C.将石块研磨成粉状,是物理变化,属于宏观物质的变化,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C错误;
D.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甲图中烧水时,壶嘴冒出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寒冬的户外,军人们呼出的白气,是军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眼镜上的霜,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变成的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从冰箱刚取出的饮料,瓶壁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液化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饮料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积雪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使积雪可在较低温度便开始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旱冰鞋下装有滚轮,是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小摩擦,故C符合题意;
D.打球时握紧球拍,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新冠病毒的传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灰尘飞扬,灰尘属于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冬日大雪纷飞,雪花是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墙里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花的香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故A错误;
B.图中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且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视线与尺面垂直,故B正确;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C错误;
D.天平的左盘应该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图中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A.由图可知,2~6 min,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0℃,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升高30℃,熔化前用的时间少,熔化后用的时间多,所以熔化前升温比熔化后升温快,故B符合题意;
C.熔化时间是
t=6min- 2min=4min
故C不符合题意;
D.熔化时,晶体吸收热量,与外界发生热传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4 1.40
【详解】
[1]由图可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而且从下往上数值越来越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4℃。
[2]在刻度尺的1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是零刻度,物体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1.4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1.40cm。
2、凝固 音色 响度
【详解】
[1]制作钢琴的冰是固态,由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
[2]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物体,人们能区分出冰钢琴与普通钢琴弹奏出的乐声,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人们用力弹奏钢琴时,振幅变大,声音变大,钢琴所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3、汽化(或蒸发) 凝固 升华
【详解】
[1]炒茶艺人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调并进行人工揉捻,使茶叶快速脱水。在这一过程中,茶叶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可以加快蒸发的速度,茶叶中的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从而使茶叶快速脱水。
[2] 在冻干过程中,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的花茶,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固态水直接升华出来,所以花茶中的水先凝固后升华。
4、5.25cm 5min7.5s -14℃ 2.4N
【详解】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并且要估读一位。铅笔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25cm ,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7.25cm-2.00cm=5.25cm
[2]秒表内部小圈是分,分度值为0.5min;外部大圈是秒,分度值为0.1s。分针一分钟秒针转两圈。图中分针过了5min,但未过5.5min刻度线,所以秒针读数为7.5s,最后读数为5min7.5s.
[3]图中是温度计的一部分,且数字越往上越小,所以是零下。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指示的温度为-14℃。
[4]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在2N刻度线下方第二个刻度线处,所以读数为2.4N。
5、变小 变小 液化 放 内
【详解】
(1)[1][2]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但氧气仍然充满氧气瓶,体积不变,根据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3][4][5]护目镜会有“起雾”的现象,是汗液蒸发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护目镜在内侧液化形成的,液化会放出热量。
三、计算题
1、50℃
【解析】
【分析】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是:,
当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42℃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2、18.3℃.
【详解】
解: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而题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为-17℃.,沸水的温度为103℃.,则此温度计两个温度间的小格数有
103+17=120
此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
此温度计的示数为5℃.时,所测物体的实际温度
答: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当示数为5时的真实温度是18.3℃.。
3、(1)283K (2) 20℃
【解析】
【详解】
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273K;萧县的温度是10℃时,用绝对温度表示为T=t+273K=(10+273)K=283K;中馆镇的温度为253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t′=T′ 273℃=(253 273)℃= 20℃。
【点睛】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又称为绝对温度)的换算关系是:T=t+273K,T代表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开尔文);t代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4、 (1)不能.(2)在水中添加酒精后, 凝固点降低.(3)在冬天,向作为汽车冷却液的水中, 添加一些酒精,降低水的凝固点, 以免水结冰
【解析】
解答:(1)从表格中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从—4-8℃.还没凝固,故不能把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2)在水中添加酒精后, 凝固点降低.(3)在冬天,向作为汽车冷却液的水中, 添加一些酒精,降低水的凝固点, 以免水结冰.
5、(1)30℃;(2)60℃
【详解】
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气温为27℃时,实际温度为
(2)设当温度为t℃时,可作为正确的温度计使用,则
解得
t=60℃
故当温度为60℃时,可作为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答:(1)当它指示的气温为27℃时,气温的实际值是30℃。
(2)此温度计在60℃时,可作为正确的温度计使用。
四、实验探究
1、均匀 -7 95.1 冰 液 ①
【详解】
(1)[1]在图(b)中不是对试管直接加热,因为直接加热,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底部吸热多,上部位吸热少,所以将装有蜡烛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则试管中固体粉末受热均匀。
(2)[2]从图(c)可以看到,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方,温度是零下温度,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刻度5下方第二个刻度,它的读数为-7℃。
(3)[3]从图(d)可以看到,小刻度盘指针的示数为1.5min=90s,大刻度盘指针的示数为5.1s,则秒表的读数为
(4)[4]从图(e)可以看到,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0℃不变,该物质是晶体,而冰和蜡烛中,冰是晶体,蜡烛是非晶体,所以由图像可知道这是冰的熔化图像。
(5)[5]由[4]解析可知道,该图像是冰的熔化图像,BC段是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从C开始,该物质熔化完成,为液态,则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液态。
(6)[6]实验过程不能凭一组数据得出结论,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偶然性,所以实验时要收集多组数据,这样能得到可靠的结论。
故选①。
2、玻璃泡 B 细
【详解】
(1)[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装置中的塑料瓶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玻璃泡。
(2)[2]当温度升高的时候,气体膨胀,压强增大,玻璃管中液体被向外压出,即液柱会下降,反之如果温度降低,气体收缩,压强减小,外面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玻璃管中,液柱会上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液柱越长,温度越低,即上面的示数小于下面的示数,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要提精确度,即每升高1℃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根据可知,当增加的体积一定时,横截面积和高度成反比,故如果要高度更大,需要更换更细的玻璃管。
3、98 需要 a
【详解】
(1)[1]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8℃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水的沸点是98℃,并且在沸腾过程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
[2]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不断吸热,到达沸点后需要用酒精灯继续加热,可使水继续沸腾。
(2)[3]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