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
题目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策略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备注
一、导入:图片1901年《辛丑条约》、2021年中美对话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 二、新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奉行外交新政策 教师:(展示材料,提问)新中国建立之初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讨论、发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合作探究】思考:近代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基本特征:近代中国外交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主要区别:国家是否独立;社会性质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2.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教师:(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图)说说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友好的一面和敌对的一面。 学生:(讨论、发言)友好: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敌对: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教师:(展示材料:1949年-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形势图,并提问)思考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及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出现了什么局面 是什么外交政策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 学生:(讨论、发言)局面:中国外交出现困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少)。政策:一边倒政策。 教师:为扭转这一局面,中国对外交政策作出了调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播放视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发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 教师:根据教材,说说万隆会议的概况?(召开背景、地点、时间、中国代表、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召开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地点、时间: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中国代表:周恩来;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教师:(解说万隆会议召开的困难:“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会议过程中一些国家的反对共产党的声音)此时的中国代表团该如何化解矛盾与分歧呢?结果如何?(播放视频: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学生:(讨论、发言)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合作探究】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材料一: (求同)……那就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承认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在经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材料二: (存异)……大家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 不同的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学生:(讨论、发言)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不同。 三、小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考验,凸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今的中国已经走出了曾经的阴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加繁荣富强。 四、随堂检测:基础选择题+历年中考选择题 引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对应练习册作业。2、背出本课大事件内容。
板书设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理解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全面辩证地分析大国间关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