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上册 7.1.6 鸟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学制)生物八年级上册 7.1.6 鸟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6 18: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生物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执教者
课题 《鸟类》 学习目标 1.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提高利用已有知识作出假设的能力和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2.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 呼吁关注鸟类的生存状况,增强爱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课型 新授
难点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
环节目标 通过课前鸟类电子相册创设情景,结合进化历程,导入新课。 提高利用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对探究问题作充分的假设的能力 1.根据现有材料和假设选择可行探究项目,并合理安排探究项目。2.学会运用观察、资料分析等科学探究方法。3.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得出结论的能力。4. 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2.深化“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进行终结性评价,检测目标达成度。 呼吁关注鸟类的生存状况,增强爱护动物的情感。
评价方案 1.通过学生对驱动性问题的回答掌握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作为前置性评价。2.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便于调整后面的探究活动。 1.通过对学生自主确定探究项目时的巡视情况,明确小组合作指导的方向。2.对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探究报告完成情况的了解,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达成度。3.在小组讨论和全班展示交流时,教师采用倾听或参与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鸟类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情况。4.通过归纳总结考察学生对鸟类适于飞行特点的理解情况。 1.对学生归纳总结鸟类主要特征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目标达成度。2.在“判断所给动物是否是鸟类并说明原因”题目中,通过学生手势回答情况检测学生对鸟类的主要特征这一知识目标的达成度,并以此作为终结性评价。 通过回收的探究报告,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完成情况。
教学环节
1.学生感触于各种各样的鸟类,为后面鸟类的多样性埋下伏笔。2.通过进化史导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鸟类较爬行动物高等。 1.通过学生对驱动性问题: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鸟类一样自由飞行?的回答,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进行假设,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鸟类适于飞行的原因。3.将学生提到的鸟类与飞行相关的结构记录在板书上。 1.根据所给的资料以及之前的假设自主确定探究项目。2.合作探究:①组长综合小组成员的探究项目,合理安排探究顺序②小组分工:组长、监督员、操作员、记录员、中心展示员、计时员。③选择合理探究方法,填写探究报告。2.展示交流:小组代表到讲台,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并提出小组疑问。台下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者补充。4.出示教师之前完成的探究报告,学生对照找出自己学案中好的方面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可以视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点拨,比如双重呼吸、体温恒定。5.通过对探究报告的完善,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6.提出“鸟类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解决了飞行困难”,将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从减轻体重、减小阻力、提供动力三种功能上总结提升,加深学生的理解。7.用不同颜色笔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1.归纳总结:鸟类有哪些主要特征适于飞行?2.小组合作:学案传递、交互汇总,用蓝色笔完善学案内。3.展示交流:学生到讲台对照屏幕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4.用红笔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1.从家乡美丽的天鹅湖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心与爱护。2.布置学生调查天鹅的分布状况。3.回收探究报告。
各环节操作点
《鸟类》教学设计
环节一
环节二
结课
环节三
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