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16 18: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章节、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分册(模块) 八年级上册 授课时数 1课时
二、课程标准的描述
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章第一节,作为起始章节,本节课介绍了两种比较简单、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形态上的多样性、结构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已学会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可以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原理。学生对于本节课所介绍的两对动物类群不太熟悉,并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进行理性的思考、归纳,建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同时要注重引发学生对丰富多样动物的兴趣,以增强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四、知识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五、教学对象分析
(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基础上,了解到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但对这两种简单的无脊椎动物,非常陌生,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提供足够丰富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成足够的感性认识,以完成知识目标。(二)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来分析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新知识的分析、比较和归纳。(三)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是由经验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的形成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足够的感性认识,以形成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理性认识。另外,学生对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动物兴趣度较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概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腔肠动物、扁形图片及视频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其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对血吸虫生活史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3.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爱护动物等问题的重视。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一)教学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其形态,在此基础上,能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归纳出二者的主要特征。2.联系生活常识,认识这两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介绍扁形动物两侧对称的身体结构,以及与辐射对称相比的优势。所以通过视频分析二者在运动、捕食上的表现来理解这一优势。
八、教学策略的简要阐述
本节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二)多种课堂活动解决问题——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全方位的了解这两种生物的主要种类、繁殖方式、生活环境(三)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图片对比、病例介绍,渗透情感教育——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九、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一)展示腔肠动物图片 1.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名称。2.引入学习目标: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观察:绚丽多样的腔肠动物2.思考 使学生初步形成对腔肠动物的感性认知,消除陌生感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二)水螅的形态结构特征 1.观看:水螅的捕食视频 2.思考:水螅的体形、水螅如何捕食、水螅如何消化食物3.归纳:展示海葵、水螅、水母的图片,4.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看视频2.思考问题3.讨论交流4.回答问题:水母、水螅的体形为辐射对称 解决教学重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全面了解腔肠动物 1.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板块的表格1。2. 提问和讲解:展示出芽生殖的过程以帮学生建立更形象的认知 1.自学: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板块的表格2.检查并更正“自主学习”板块的内容的完成情况。3.通过对比两幅珊瑚礁的图片来分析珊瑚的生态价值。认同爱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观念。 1.通过阅读教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2.利用学案,初步解决对重点知识的掌握。3.分析图片资源得到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 1.归纳:用表格来复习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强化知识目标 1.重温: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归纳总结本节学习情况。
(五)巩固练习 1.布置课堂练习:组织学生把学案中“基础训练”和“提升训练”中选择题短时间内做完。2.评讲:检查和提问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 1.练习:完成学案的“基础训练”和“提升训练”中选择题。2.检查评价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项固所学的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等知识点;检查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扁形动物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一)展示扁形动物图片 1.展示:涡虫、血吸虫、华枝睾吸虫的图片,名称。2.提问:知道这些属于哪一种动物吗?3.引入学习目标: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观察:各种扁形动物2.思考 引入扁形动物,使学生初步形成对扁形动物的感性认知,消除陌生感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1.观看:课本上涡虫的结构示意图2.提问:涡虫的体形、涡虫如何消化食物3.归纳:展示多种涡虫的图片,4.提问:涡虫的消化系统结构有什么特点?5.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观看视频2.思考:涡虫的体形、涡虫如何消化食物3.讨论交流:通过做对称轴来发现它们的体形为两侧对称4.回答问题: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解决教学重点:以涡虫为代表动物来学习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全面了解扁形动物 1.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板块的表格2. 提问和讲解:展示分裂生殖的过程以帮学生建立更形象的认知;展示各种寄生虫种类,以及其引起的疾病展示血吸虫的生活史,分析得到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3.点拨:华枝睾吸虫的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与它的寄生生活是相适应的。 自学: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板块的表格2检查并更正“自主学习”板块的内容的完成情况。了解动物多样的生殖方式,以及初步了解寄生虫以及寄生虫病。并思考如何预防血吸虫病。4.思考:为什么华枝睾吸虫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 1.通过阅读教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2.利用学案,初步解决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建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对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学习,认识到注重卫生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1.归纳:用表格2来复习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强化知识目标2.比较: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异同点 重温: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应用:将所学的到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知识。活动:填写表格,并思考二者在进化上的差异 归纳总结本节学习情况。
(五)巩固练习 1.练习:2.评讲:检查和提问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 1.练习:完成学案的”中选择题。2.检查评价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项固所学的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等知识点;检查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十、板书设计
腔肠动物一、主要特征 1、身体呈辐射对称 2、体表有刺细胞 3、有口无肛门二、与人类的主要关系 1、食用2、观赏3、生态价值
扁形动物一、主要特征 1、背腹扁平 2、身体呈两侧对称 3、有口无肛门与人类的主要关系 1、危害水族养殖2、使人患寄生虫病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