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16 22: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带有三、四度音程关系的歌曲《同坐小竹排》。
2、学会准确的掌握《同做小竹排》这首变拍子歌曲的节奏。
3、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唱准四度音程,及含四度音程的歌曲。
2、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同做小竹排》。准确地为变拍子的歌曲打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情境导入
学习四三拍及四二拍舞步,感受《同坐小竹排》这首歌的特点。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喜欢唱歌和跳舞,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教大家做一个舞步练习,热热身,看看你们谁学得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它。你们要仔细看,看谁一下就学会。
老师示范,先做一下四三拍的华尔兹舞步,再做四二拍的点步,然后做四三、四二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模仿老师。可以自由走动,但拍子一定要走对。
(师):我们跟音乐试一下好吗?老师放音乐。
学生活动:学生跟音乐律动。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同坐小竹排》,先听老师唱一下好吗?不过我想请大家做个评委,你们仔细听老师唱得怎样,老师唱完后请你们给老师评价评价。
二、寓教于乐
(1)(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你们谁能给老师评价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然后为老师评价
(2)感受壮族音乐的美:
(师):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是一首壮族儿童歌曲。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他们分布在云南、广西一带,他们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放幻灯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壮族歌曲。老师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你们,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学习歌曲的节奏好吗?结合咱们前面的节奏游戏。
(3)小组学习念歌曲节奏
(师):下面我要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咱们集体读一下节奏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读节奏。
(4)老师伴奏,学生唱谱。
(师):大家的节奏念得还不错,你们能跟琴直接唱前一部分吗?
四句节奏一样,注意音准,尤其是6 2,这个四度音程要唱准。
第二部分,老师带唱。
(5)念歌词:
(师):现在我们集体按节奏读一下歌词,争取一次读准确。
衬词部分如果读不好老师带读。边读边划拍。
(6)学生学唱歌词
(师):大家可以直接唱词吗?试一试吧,如果哪儿有问题老师在更正,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跟琴唱词,提醒学生最后两小节要唱满四拍。完整地在演唱一遍
(7)变化形式演唱:
a.学生和老师做歌曲接龙,两段互换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接龙游戏,老师常第一句、第三句,你们唱第二句、第四句,衬词部分我们一起唱好吗?
b.两个或几个学生领唱,其他人唱衬词部分,学生评价。
(师):我想找几个人来唱前面的第一部分,其他人唱衬词部分,你们要认真听,一会儿我找人评价一下他唱得怎样。
三、创造表现
(师):为了把歌曲唱得更好听我们给音乐加点打击乐器怎样?
老师选两样乐器,让学生演奏。
学生自愿分成小组展示。
跟着伴奏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声音不要大。
1、加上打击乐器,分组进行表演,两组打击乐,一组唱歌,一组打拍子,一组表演。
2、分组表演,评议
3、看壮族服饰图片
四、完美结课:
唱着歌曲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描写壮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切身的感受。比如,一开始,全班学生听着《同坐小竹排》拍手进教室,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这是我在备课、预设过程中的点滴思考。
还记得第一次上展示课的经历,面对所有人期盼的目光。我鼓起勇气与孩子们一道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当我与孩子们一道身心陶醉于壮族风情的余韵、音乐美妙的旋律时,一些环节不如自己预设的那么美好,课上的我总觉得有点慌乱,甚至担心会出错。过多的担心出错使我在整个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没有完全放松,达到最佳状态。当然,我作为一个当局者,也许对自己失误还没有能看得清楚,遗憾的地方还有许多,但是,我的体验是真实的。有了这样的遗憾、有了这样体验,未尝不是一种积累和心得。
本课的成功之处:本节课整个的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环节比较紧凑,通过反复听唱歌曲,旋律的模唱,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比较熟练。音准唱得比想象中要好得多,歌词填唱的也比较准确。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勇于表现美,敢于表现美。
本课的不足之处:学生唱得音有待加强,学跳壮族舞的环节,应该在边教边跳的过程中把舞蹈名称交待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