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填空题(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填空题(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16 17:4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冲刺题型专练-填空题(一)
一、填空题
1.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方法Ⅱ:光解水法。
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写出光分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数字序号)。
2.葛岭,位于杭州西湖之北。相传东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曾于此结庐修道炼丹,故而得名。葛洪所著《抱扑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HgS)烧之成水银(Hg),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描述的变化是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葛洪在炼丹过程中常用到一种叫“黄丹”的物质,其化学式为Pb3O4,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23年德贝莱纳发现氢气遇到金属铂会起火,据此原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外筒中盛有适量的稀硫酸,去底的内筒中装有锌片,筒上装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和开关。
(1)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遇铂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如图乙所示。在该反应中金属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当将顶盖上的开关关闭,喷嘴被堵住时,打火机便停止工作,随后氢气便不再产生。请解释氢气不再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
4.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木箱匀速从A拉到B处,如图甲所示。已知拉力F做的功W与木箱沿斜面运动距离s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的额外功是360J。则有用功为___________J,拉力F=___________N,斜面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
5.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中生成物C与D个数比是1:1 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钙、硫酸钠、硝酸钾中的某几种组成。为了鉴定其成分,实验步骤如下:
(1)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得无色透明的溶液。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有气泡产生。
(3)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请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写化学式)
7.气体甲和乙发生如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中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丙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上述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8.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_________点;救援队员也可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则较省力的方向是________方向。
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以及在变化时的分子示意图。
(1)B 为熔化过程,则 D 为_____过程。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发生三态变化的实质是_____。
10.某白色固体由 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 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
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无色溶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11.最近我国很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主要PM2.5浓度(微克/米)是因为大气中PM2.5浓度过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160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属于可吸入颗粒物。硫酸根粒子是PM2.5的主要成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将单位体积的空气中硫酸根粒子转化为硫酸钡,利用硫酸钡的质量反映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二者关系如图甲所示。小柯、小温、小乐三位同学想利用图乙装置,在试管中加入某种试剂,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测量大气中PM2.5浓度。他们在同一地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同时进行测量(三人所用时间相同),实验所用试剂与抽气次数如表丙(假设每次抽气均相同)。
人员 小柯 小温 小乐
试剂 Ba(NO3)2 BaCl2 Ba(OH)2
抽气次数 55 80 53
通过测定并计算,测定的结果小柯更接近当天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小温的结果偏小,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小乐的结果偏大,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1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
(1)按照周化作用类型分,甲为___________型生物; 与甲乙对比,丙细胞结构最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
(2)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人工生态系统___________;
(3) 写出乙生物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13.某校拓展课开展了农业体验课程,同学们利用学校的空地建立了自己的农业园。
(1)他们准备在已有的桃树上嫁接水蜜桃,这种方式的优点是_____。
(2)春天,他们在一块地上播种了大豆种子,小明建议应该适当施肥,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但是小红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小红的理由是_____。
(3)丰收的季节,同学们品尝了水蜜桃,甜蜜的汁水来自细胞中的_____,最后剩下的果核里面的种子由_____发育而来
14.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食物所含七大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这类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
(2)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_____________的食物进行治疗。
(3)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_____________次。
1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于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_____者,草、鹰、蛇、鼠等是_____,图中没有标出的细菌、真菌等则是_____者。
(3)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图中有_____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是_____,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流动着_____和_____;
(4)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请你推测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
(5)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生态系统中蜘蛛最初发生的变化是_____,这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
参考答案:
1. 2H2O 2H2↑+O2↑ ①④②⑤③
【解析】
【详解】
该反应是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
水分解的过程是:水分子运动到催化剂的表面,然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氧分子和氢分子离开催化剂的表面,故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⑤③,故填:①④②⑤③。
2. 化学 氧化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丹砂烧之成水银即硫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汞,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铅元素与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氧化物。
3. 催化作用(或催化剂) 内筒内气压增大液面下降,锌与稀硫酸分离,反应停止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铂能够加快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速率,反应后铂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即铂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2)当将顶盖上的开关关闭,喷嘴被堵住后,内筒内的气压增大,液面下降,锌与稀硫酸分离,反应停止,故填内筒内气压增大液面下降,锌与稀硫酸分离,反应停止。
4. 440J 200N 55%
【解析】
【分析】
【详解】
木块上升过程中有用功为
W有=W总-W额=800J-360J=440J
由图象知,拉力做总功800J,木块移动的距离是4m,拉力为
斜面的机械效率
5. cd 4NH3+5O24NO+6H2O
【解析】
【详解】
(1)解:由微观示意图可得,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a、该反应中生成物C与D个数比是4:6=2:3,故a错误;
b、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b错误;
c、反应前,氮元素显-3价,反应后,氮元素显+2价,故c正确;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d正确;
故选cd;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6. Na2CO3、Na2SO4 CaCO3、CuSO4、CaCl2
【解析】
【详解】
(1)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得无色透明的溶液,即没有沉淀和颜色,那么粉末中肯定没有碳酸钙和硫酸铜;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有气泡产生,这种气体肯定是二氧化碳,那么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碳酸钠;
(3)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那么沉淀应该是硫酸钡和碳酸钡,即粉末中肯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
(4)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1)中没有沉淀,那么粉末中肯定没有氯化钙。
因此: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一定没有CaCO3、CuSO4、CaCl2。
7. 2:1 S SO2、H2O 2H2S+SO2=3S↓+2H2O
【解析】
【分析】
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比等。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SO2=3S↓+2H2O:
(1)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物质是硫化氢,氢、硫原子的个数比为2:1,丙物质是硫,化学式为S;
(2)上述物质中的二氧化硫和水属于氧化物,化学式分别是:SO2、H2O;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SO2=3S↓+2H2O。
8. A DM
【解析】
【详解】
读图可知,当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A点转动,因此A为这时的支点;同样,当沿DN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C点转动,因此C为此时的支点;当以A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为AD的长,当以C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是从C点到DN的作用线的距离,显然要比AD要短,因此,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更省力。
9. 汽化 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解析】
【详解】
(1)分析题中图示可知,A到E分子间的空隙逐渐变大,B 为熔化过程,故D 为汽化过程;
(2)分析题中图示可知,A到E分子间的空隙逐渐变大。
10. CuSO4 NaCl、Na2CO3、NaOH 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
【解析】
【详解】
(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和白色沉淀,则混合物中不含CuSO4,因CuSO4溶液呈蓝色,铜离子产生的氢氧化铜沉淀呈蓝色;
(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向无色溶液a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说明生成碳酸钡沉淀,则含有Na2CO3;样品加足量的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NaOH和MgCl2,NaOH和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往无色溶液b中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有氢氧化钠;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3)碳酸盐与酸会产生气体,故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有氯化钙,没有气泡产生,则有氯化镁。
11. 抽气速率过快,导致硫酸根离子没有完全转化成硫酸钡沉淀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
生成了碳酸钡沉淀
【解析】
【分析】
如果抽气速率过快时,会导致空气中的部分硫酸根离子来不及转化成硫酸钡沉淀就排出;
氢氧化钡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
由图表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温的抽气次数最多,则抽气最快。小温的结果偏小,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抽气速率过快,导致硫酸根离子没有完全转化成硫酸钡沉淀;
小乐的结果偏大,据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
12. 自养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 +能量(葡萄糖+水生成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
【详解】
(1)图中甲表示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丙代表分解者,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等,图丙中表示细菌。因此与甲乙对比,丙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人工建造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往往比天然的生态系统弱,这是因为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
(3)乙生物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化学方程式是:+能量(葡萄糖+水生成二氧化碳+水+能量)。
【点睛】
生态系统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重点理解和掌握。
13. 繁殖速度快(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于种子内的子叶,无需外界提供 液泡 胚珠
【解析】
【分析】
(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3)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
(1)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所以他们准备在已有的桃树上嫁接水蜜桃,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保持母体(水蜜桃)的优良性状。
(2)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春天,他们在一块地上播种了大豆种子,小明建议应该适当施肥,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但是小红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小红的理由是大豆种子萌发时,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的是子叶。
(3)丰收的季节,同学们品尝了水蜜桃,甜蜜的汁水来自细胞中的液泡,最后剩下的果核里面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4. 维生素; 运输氧气; 铁和蛋白质; 4
【解析】
【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
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详解】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经过消化,即可直接经过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不经过过程①而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维生素。
(2)在图中甲细胞是红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血红蛋白的含量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医生建议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治疗。因此,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进行治疗。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
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氨基酸,经过小肠的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部的毛细血管→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脑部的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部的毛细血管→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4次。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15. 太阳能 生产 消费者 分解 6 草→鼠→猫头鹰 物质 能量 猫头鹰 数量增加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详解】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于太阳能。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鼠、青蛙、蛇、蜘蛛、猫头鹰、吃虫的鸟、食草昆虫,分解者是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计算食物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
捕食者。该食物中有6条食物链即: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草→鼠→猫头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4)生物圈中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应比植物少。再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并且,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所以,绿色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数量应最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在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最高,数量最少。
(5)从上述食物链可以看出,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会导致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