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二课时 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测量
1. 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若汽车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花费的时间相同,则这辆汽车( )
A. 肯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肯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整段路程上的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2.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后3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它在5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4 m/s B. 5 m/s C. 4.2 m/s D. 3 m/s
4. 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同地从起点出发,并沿同一直线赛跑,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 从龟兔赛跑开始到兔子睡醒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线OBD、OAC分别是它们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3这段时间,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B. 兔子的平均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 图中线段OAC代表乌龟的运动情况
D. 乌龟和兔子相遇时,乌龟通过的路程大于兔子通过的路程
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6.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是图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 s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m,则( )
A. 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
B. 甲的s-t图像可能为图线b
C. 乙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c
D. 乙的s-t图像可能为图线a
7. 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实验室中测量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2 s
②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③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大于小球由B点运动到D点的速度
④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②④正确
C. 只有①④正确
D. 只有①②④正确
8.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s-t、v-t图像来反映。如图所示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甲和丙 D. 乙和丁
9.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90 km/h B. 70 km/h
C. 50 km/h D. 40 km/h
10.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 小华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C. 小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小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11.在学校校运会400 m赛跑中,小明一开始落后小亮,最后加速追赶,两人同时达到终点,则平均速度v小明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小亮。小明前半段的平均速度为5 m/s,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为10 m/s,则小明在本次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保留1位小数),小亮的成绩为__________s。
12.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13. 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c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14. 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 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如图5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 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为1.8 m)
15. 甲、乙两物体分别从同一位置同时水平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甲做速度为__________m/s的匀速运动,第4 s时两者相距__________m。以甲为参照物,乙水平向__________运动。
参考答案
1——10 DBCACACCBC
等于 6.7 60
12.
小
25
小
13.匀速 1.80 0.9
14.
解:(1)反应距离为s车=v车t反=15 m/s×1.2 s=18 m。
(2)从A点行驶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 s+1 s=2.2 s,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 m/s×2.2 s=3.3 m,
因车宽问题,行人行走的路程至少应为s人′=3 m+1.8 m×=3.9 m,
3.3 m<3.9 m,所以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答:(略)
15.3 8 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