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
选择题
1、西藏解放后,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用已达2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的投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为了( )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打击分裂祖国的“藏独”分子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尊重西藏在发展经济上的优先权
2.下列关于少数民族在民族区域内拥有的权利以及所要遵守的义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B.干涉其他民族的事务
C.依法行使自治权 D.服从党中央领导
3、“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 )
A.邓小平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B.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4、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从政治上看这是为了 ( )
A.保护各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
B.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统一
D.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巩固国家政权
5、一位澳大利亚学者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这里的“民族政策”指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各民族一律平等
6、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见,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根本得益于( )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港澳同胞回归心切
C.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D.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7、“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问题
8. 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 ( )
A. 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 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
C. 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
D.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10、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见,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得益于( )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港澳同胞回归心切
C.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D.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11.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2、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该理论指的是(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1990年,海基会成立,次年,海协会成立;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14. 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
A. 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B. 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 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15、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6.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澳门与内地长期分离,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得益于(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材料二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材料一中“A”指的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通过哪一法律文件被确定下来 该制度的确立有什么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在20世纪末实施了什么发展战
18、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会晤马英九时致辞节选
(1)材料一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占?
(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峡两岸交流简表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88年 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余万人次
1990年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05年 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2015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材料一表中所列事件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2018年11月13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在香港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说,4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关系好,台湾才有前途,广大台湾同胞才有光明未来。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两岸关系好,台湾有前途”?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目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请就当前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20.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展开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选自部编版八上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恩格斯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材料二中《南京条约》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这一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丧失哪些主权?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香港被割让出去以后,又是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怎么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答案
1-5CBBCA 6-10CDBCC 11-16DCDDDD
1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工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在人员、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援助少数民族地区。
(4)西部大开发战略。
18、(1)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爱国情怀。明朝时有荷兰、近代有日本等国家对台湾的侵略。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⑤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1)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落实好“一国两制”;增进大陆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3)“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决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20、(1)英勇抵抗的精神;具有反侵略性质。
(2)鸦片战争;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了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
(3)1997年7月1日;开放性题目,坚持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