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图1示人体某蛋白基因与其信使RNA分子杂交的结果,与此相关的合理解释是
(1)图中②④⑥⑧示DNA/RNA的杂交体,①③⑤⑦⑨
示单链DNA部分;(2)若①端示编码区的上游,则该区域有
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3)若某一初级卵母细胞的一条染
色单体上的该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最终产生的卵携带该突变
基因的概率是l/2;(4)DNA/RNA杂交体区域的碱基对组成
只有A—U、G—C
A.只有(1)(2) B.只有(2)(3)
C.只有(1)(3)(4) D.只有(1)(2)(4)
2.右图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将形成四种配子
C.是次级精母细胞
D.没有同源染色体
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4.下图为某家系患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谱,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患者均为男性
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Ⅰ1的基因突变
C.若Ⅱ6与Ⅱ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为0
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 C.蓝藻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 D.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6.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 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B.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C.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
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D.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
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7.某观赏植物花色有红、白两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红花品系丙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组合1
组合2
P
甲×丙
乙×丙
F1类型及比例
全是红花
全是红花
F2类型及比例
红花:白花=9:7
红花:白花=3:1
(1)两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2)杂交组合1的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对F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杂交组合2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3)补充完成下图模型,以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上述性状的。
(4)利用现有的品种,如欲得到更多样的花色类型,最合适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瓣细胞中表现花色的色素一般储存于_____________结构中。细胞中的不同色素可以用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观察。
8.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的家系(设相关基因为A、a,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为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推测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病患者由于垂体产生的____________不足,引起侏儒症。
(3)研究人员采集了10位家系成员(系谱图中有编号的个体)的血样,提取了这些成员的DNA,采用______技术对该病相关基因—GHRHR基因片段(260bp,bp代表碱基对)进行大量扩增,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tUⅠ对其切割,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图谱如下图所示。
据系谱图和电泳图谱分析可知:
①该病患者的GHRHR基因片段有____________个BstUⅠ酶切点 。
②在提取DNA的部分家系成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③若Ⅱ-10与Ⅱ-11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
7.(1)aabb;aaBB或AAbb
(2)5;红花:白花=1:3;1/2
(3)(2分)
(4)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
(5)液泡;层析
8.
(1)常(1分) 隐(1分) AA或Aa
(2)生长激素
(3)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 ①0 ②Ⅲ-1、Ⅰ-2、Ⅲ-6 ③0
遗传的分子基础——(居中宋体四号加粗)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居中楷体五5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居中黑体小四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宋体五号加粗)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2、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是 ( )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3、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 )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4、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5、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定向变异作用 B.自然选择作用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 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正确叙述有几项 ( )
①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个体的保存
②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③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④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8、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品种——“蓝剑”,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下列有关金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鱼不能与野生鲫鱼杂交,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存在升值隔离现象
B.众多金鱼品种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过程形成的
C.蓝剑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致
D.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联会紊乱
9、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能得到纯合子
B.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
C.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畸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均能遗传给后代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11、人们在30多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细菌的化石,这些细菌的代谢类型是 ( )
A.厌氧 自养 B.厌氧 异养
C.需氧 自养 D.需氧 异养
12、科学研究发现有“自私DNA”之称的转座子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丰富的基因。“自私DNA”在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
C.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DNA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13、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引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14、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于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15、1979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1 300 000只大象。但到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 000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
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
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
D.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17、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20人,患者3人,男性患者10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6% B.4.5% C.11% D.7.5%
18、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1.(8分)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
(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 。
(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灰色(s)为显性。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基因型频率为10%,Ss为20%,ss为70%,此时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 。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会 ,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所致。
答案:
(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2)20% 上升 自然选择
2.(16分)下图甲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的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 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_。
(4)根据图甲中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遗传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地理(生殖)隔离 (4)1 选择
3.(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9年中期停用。右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
基因型频率分别4%为1%和,此时R基因的
频率为 。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
在 的环境条件下;RR
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答案: (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
4.(18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 0.4 、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 、不发生 、不发生 、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的基因型频率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和
。
答案:(1)0.5 (2)非常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5 0.2 0.4 会
遗传与进化综合练习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Ⅱ4一定是杂合体
B.Ⅱ3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都不患此病
C.Ⅱ4再生一个正常儿子的几率为1/8
D.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患此病的几率为1/2
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3、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
对球状(b)为显性,两队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
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
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76分
1.(18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将番茄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后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 ,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
(2)诱变选育出的番茄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3)番茄(2n=24)的株高正常(A)对矮生(a)为显性,在♀AA×♂aa杂交中,若部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分离,则理论上产生的全部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 _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是 。
(4)有人认为赤霉素能提高物质X的活性,导致细胞伸长。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验证该种说法的可信度,从而确认赤霉素使番茄株高增加的机理。请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番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物质X含量和株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处理后的植株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如果处理后的植株的三项指标与未处理的正常植株的相应指标________,而与________________差异显著,则说明赤霉素能提高物质X的活性,使株高增加。科学家发现,在物质X的作用下,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大分子物质的量会增加,那么该过程的生成物最可能参与构成植物细胞的________(写细胞结构),从而使细胞伸长,植株增高。
答案:
(1)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2)体细胞中具有全套的遗传基因
(3)11、12、13 正常、矮生 (4)②将矮生番茄分为两组,一组加入适量的赤霉素,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 ③变化量相近 对照组的变化量 细胞壁
2、(18分)模拟研究机构针对小鼠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开展了两项研究。
研究一:采取的步骤如下,先将小鼠用四氧嘧啶液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有破坏胰岛B细胞的作用),然后将小鼠分为两组,分别用一定量的红薯叶黄酮、蒸馏水喂养经四氧嘧啶处理的小鼠。另外用蒸馏水喂养未经四氧嘧啶处理的小鼠。最后分别检测胰岛素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小鼠进行四氧嘧啶处理的目的是 。
(2)图示中的3组为经红薯叶黄酮处理组,未经四氧嘧啶处理的是 组,经四氧嘧啶处理但未用红薯叶黄酮处理的是 组,图中 组小鼠患糖尿病。
(3)1组与2、3组比较 ,对照组是 组;2组与3组比较,实验的自变量是 。
(4)3组与1、2组比较,不仅说明红薯叶黄酮有修复 的功能,而且说明红薯叶黄酮有 (促进、抑制)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功能。
研究二:取研究一中的1组小鼠的胰岛细胞分离病培养,再分为两组,一组加入一定浓度的干扰素,一组加入蒸馏水作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胰岛素含量和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干扰素对小鼠胰岛细胞的影响
组别
胰岛素浓度
凋亡细胞比例(%)
对照组
169.69
10.25
实验组
136.15
17.25
请写出该实验的结论: 。
答案:
研究一(1)破坏胰岛B细胞,降低胰岛素含量 (
2)1 2 2
(3)1 是否用红薯叶黄酮处理
(4)胰岛B细胞 促进
研究二:干扰素能促进胰岛细胞凋亡从而使胰岛素浓度降低
3、(14分)下图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2)丙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3)若该动物患有由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雄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几率几乎为 。
(4)与该个体基因型相同的两个雌雄个体交配,子代中所有性状都是显性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5)甲细胞、乙细胞形成丙细胞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其变异来源的区别是
。
答案:
(1)有丝分裂 AaBbXCXc (2)2 aBXc (3)100% (4)9/16
(5)乙细胞形成丙细胞的过程中有基因重组
4、(10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
√
√
√
√
注:表格中√表示乳光牙患者。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 ,若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 。
(2)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氨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那么,该病基因发生突变的情况是 ,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是 ,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答案: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A或Aa 1/6
(2)G-C突变成A-T 减小
5、(16分)如图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使用杀虫剂Ⅰ和Ⅱ后,曲线不会下降到0的原因是 。
(2)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试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 (填增强或减弱)。
(4)根据以上分析,试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① ;
② 。
答案:
(1)甲虫存在变异 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①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
②对环境造成污染
遗传的分子基础——(居中宋体四号加粗)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居中楷体五5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居中黑体小四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宋体五号加粗)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值过程中
2、下列哪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
A.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
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
C.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
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
3、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4、在一段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如果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化
5、用一定剂量的α射线处理棉花,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不能吸收K+了,其他离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α射线杀死了K+载体
B.α射线破坏了K+载体合成的酶
C.α射线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原因
D.棉花细胞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主动运输
6、科学家发现种植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后,附近许多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了抗除草剂性状,这些野生植物的抗性变异来源于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
7、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
A.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D.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8、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 ( )
①21三体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9、基因型为Aa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是 ( )
A.AA : aa=1 : 1 B.AA : Aa : aa= 1: 2 : 1
C.Aa : Aa=1 : 1 D.AA : Aa : aa=1 : 4 : 1
10、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53P基因),它能编码一种抑制肿瘤形成的蛋白质,而某些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AFB)能特异性诱导53P基因中碱基G→T,从而引发肝癌,由此可见,肝癌产生的根本基因是 ( )
A.环境引起的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11、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12、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γ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获得所需性状的频率很低
B.可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右边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能表现出优良性状
13、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14、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③培育出⑥常用的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5、以基因型为RRYY和rryy 的二倍体植株为亲本,欲培育出基因型为RRrrYYyy的植株,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①F1不断自交②以秋水仙素处理F1③利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④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
A.②或③ B.③或④ C.①或② D.②或④
16、下列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B.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D.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17、央视春晚上,我国航天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培育出“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
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新物种
D.“太空花”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18、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自交后代约有1/4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有的种与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1.(24分)右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这是 (动物或植物)细胞,作出这一判断的
有关依据是 。
(2)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 期,如
果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
是 。
(3)该图中有 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
单体数分别为 、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
数最多有 条,DNA分子数最多时可达 个。
(4)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的基因B,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或 。
(5)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概率是 。
答案:
(1)动物 有中心体和星射线,无细胞壁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精细胞
(3)1 0 8 16 大于16
(4)基因突变 交叉互换
(5)1/16
2.(16分)水稻是湛江主要的粮食作物,改善水稻的遗传性状是育种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下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杆抗病(DDRR)水稻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例是 。
(2)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_______(填数字)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 。
(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就应该选择图中 (填数字)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的过程:提取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该育种方式所遵循的原理为 。
(4)图中___________(填数字)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答案:(1)3/4 3:2 (2)⑤⑦⑧ 花药离体培养
(3)③④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基因重组 (4)①②
3.(14分)设小麦的高产和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
(1)通过方法①→②→③获得的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 种。
(2)方法④是 ,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试剂是 。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 (填步骤代号)。
(4)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是 ,而且突变频率 。
(5)已知小麦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节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的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植株至少需要 年。
答案: (1)2 (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 ①②③④ (4)不定向的 很低 (5)3
遗传的分子基础——(居中宋体四号加粗)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居中楷体五5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居中黑体小四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宋体五号加粗)
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中脱氧核苷酸
2、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
体 ( )
A.一定含有35S,可能含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含有32P,可能含有35S D.只有32P
3、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来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你认为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最佳方法
是 ( )
A.用14C和3H标记噬菌体
B.用18O和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的一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两组噬菌体分别取侵染细菌
4、如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
含R型活菌的培养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6、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7、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
A.含有14N的DNA占7/8
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含有15N的DNA占1/16
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8、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碱基种类 D.(A+T)/(G+C)的比值
9、用15N标记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并供给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B.双链DNA分子中A/T等于C/G
C.单链DNA中 A与 T的数量相同
D.双链DNA中,由一条链的序列可推出另一条链的序列
11、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都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12、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
A.330 B.660 C.990 D.1320
13、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正能由一种tRNA转运
B.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ATP
C.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D.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14、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时 ( )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6、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的不同
B.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占A+T 54%,则由该DNA转录的mRNA中占G+C 46%
C.细胞中的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D.HIV的遗传信息表达没有转录过程
17、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
B.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以在mRNA上移动
18、提取双尾鳍鲫鱼卵细胞细胞质中的RNA,将它注射到单尾鳍鲫鱼的受精卵中,此后有部分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双尾鳍性状的鱼,在此过程中,遗传心里的传递不包括 ( )
A.DNA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B.按照m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C.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D.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第Ⅱ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1.(16分)如图为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 期。
(2)②过程称为 。
(3)指出③中的子链 。
(4)过程③必须遵循 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
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 的特点。
(6)将某细胞的一个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
4中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问:含14N的
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含15N的DNA细胞占总
细胞数的 。
(7)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40个。
若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 个游离的胞嘧
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答案:
(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2)解旋
(3)Ⅱ、Ⅲ (4)碱基互补配对 (5)半保留复制 (6)100% 12.5% (7)900
2.(8分)下表显示一系列生物中核酸的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的成分比。
DNA的来源
A
G
C
T
植物
27.3
22.7
22.9
27.1
真菌
31.3
18.7
18.1
31.9
细菌
26.0
23.9
24.3
28.5
动物
32.0
18.0
18.0
32.0
(1)根据此表说明DNA分子的一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这个特征在DNA复制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体内A≠T,G≠C,可初步判断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真菌中为何(A=27.3,T=27.1,G=22.7,C=22.9)不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分子中碱基是互补配对的,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2)以母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合成子代DNA
(3)细菌DNA为环状
(4)有部分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如线粒体、叶绿体),为非双链DNA(环状或双链环状DNA)
3.(10分)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A、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 → R型菌落
B、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 R型活细菌 →R 型菌落
C、S型细菌的DNA+ R型活细菌 → 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ABC中的表达形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D: 。
(1)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3)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控制其性状的物质是 。
答案:D:S型细菌的DNA + DNA酶 + R型活细菌 → R型菌落
(1)DNA是遗传物质
(2)把 DNA和蛋白质、多糖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蛋白质、多糖的作用。
(3)核糖体 DNA
4.(20分)乙肝被称为“中国第一病”。人们对乙肝病的机理研究较多。乙肝病毒的DNA有一条环状链和一条较短的半环链,侵染时先形成完整的环状,再把其中一条作为原始模板复制形成新的病毒,如图所示:
(1)发生在宿主细胞核的过程有 ;发生在宿主细胞质中的过程有 。
(2)乙肝病毒的中心法则: 。
(3)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过程。
(4)物质a的作用是 。同类的物质还具有的作用有 。
(5)过程⑤⑦的原料种类可能分别为 种,都存在 现象。
(6)过程②和过程⑤的产物都具有多样性特点,其原因分别是 和
。
答案:(1)③④ ⑤⑥⑦ (2)DNA RNA 蛋白质
(3)③④⑤⑦
(4)携带DNA遗传信息,作为翻译的模板 转运氨基酸,组成核糖体,作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
(5)20、4 碱基互补配对
(6)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样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种类多和数目多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遗传的基本规律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 眼大与眼角上翘
C. 鸡的光腿与毛腿 D. 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2.在植物杂交育种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 ( )
A. 给花保温 B. 防止花粉被风吹走
C. 防止自花授粉 D.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
A. 性状分离 B. 诱发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突变
4.下图4个家系中,黑色表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示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家系的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D.家系丁中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25%
5.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8
6.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右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
A. 1∶1∶1∶1 B. 2∶2∶1∶1
C. 9∶3∶3∶1 D. 3∶1∶3∶1
7. 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会出现3:3:1:1的亲本组合是 ( )
A. EeFf×EeFf B. EeFf×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
8. 现有矮杆(基因用d表示)抗锈病(基因用T表示)小麦若干,其中纯种ddTT占1/3,让其自交,则子代中纯种(ddTT)占子代总数的 ( )
A. 1/4 B. 1/3 C. 1/2 D. 7/12
9. 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10.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 ×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 ×白花→紫花 ④紫花 ×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11.下列关于显、隐性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不能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B.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
C.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一定表现为显性亲本的性状
D. 隐性性状个体自交通常不发生性状分离
12.豌豆和果蝇都是很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不属于它们共同的特点的是
A. 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B. 后代数量多,便于计数和统计
C. 容易获得,易于培养或饲养
D. 均严格自交,便于获得纯种
13.一只短尾鼠与一正常尾鼠交配,产生正常尾与短尾两种类型,比例为1:1。而两只短尾鼠交配,所产子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据此推测
A. 短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短尾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 短尾基因是显性基因
D. 短尾基因是隐性基因
14.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 )
A. 父亲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C. 祖父母都是色盲,孙子一定是色盲
D. 外祖父母都是色盲,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15.人的ABO血型由、、基因控制(ii表现为O型血,或为A型血,为B型血,为AB型血)。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16.下列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B. 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
C.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D.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有所不同
17.豌豆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黄圆豌豆与某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豌豆分别占3/8、3/8、1/8、1/8,则某亲本为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18.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w)是显性。现将两只亲代的红眼果蝇杂交,得到子一代雌果蝇50只,全部是红眼:子一代雄果蝇50只,其中24只是红眼,26只是白眼。这两只果蝇的基因型是( )
A. X+ X+ × XwY B. XwXw × X+Y
C. X+Xw × XwY D. X+Xw × X+Y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18分)
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康贝尔鸭♀×金定鸭♂
金定鸭♀×康贝尔鸭♂
第1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康贝尔鸭♂
后代所产蛋(颜色及数目)
青色(枚)
26178
7628
2940
2730
1754
白色(枚)
109
58
1050
918
1648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 。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 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2.(18分)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以及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雄蜂。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自然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极少数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蜜型”雄蜂,作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母本(♀)
父本(♂)
杂交结果
实验一
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非富蜜型(F1)
实验二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实验三
富蜜型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非富蜜型
(1)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工蜂、雄蜂等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由于获得的营养不同,只有一只雌蜂发育为蜂王,其余都发育为雌性工蜂,可见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用__________将雄蜂和工蜂的有丝分裂细胞染色,在___________下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则观察到的结果为___________。
(3)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
(4)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
3.(18分)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神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共同控制。已知其紫色素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所示。
现用蓝花雄株( aaXB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 ,F1中的雌株表现型为 概率为__ __。
(2)若该蓝花雄株(aaXBY)与另一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1的表现型及比例___ _。
(3)若将上述两亲本的体细胞杂交,培育出新植株,其技术原理为_ ___,新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组为_ __组,新植株开花的颜色为_ ___。
(4)图中紫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以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请写出图中①过程遗传信息流动途径 。
答案:
1.
(1)青
(2)性状分离 3∶1
(3)1/2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
2.
(1)(蜜蜂)种群 遗传(或基因)和环境因素
(2)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 显微镜 雄蜂染色体数目为工蜂的一半(或工蜂染色体数目为雄蜂的二倍)
(3)基因突变 短毛、浅沟(或非富蜜型)
(4)四种数目相等的 基因的自由组合 一 短毛、浅沟(或显性)
(5)三(1分)
3.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已知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FfGg,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Fg,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是 ( )
A. FG、FG、fg B. fG、Fg、fg
C. FG、fg、fG D. Fg、fG、fG
2.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粒数目都相同
3.人类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 )
A. 44+XY B. 23+ X或23+Y C. 22+X或22+Y D. 44+XX
4.正常情况下,受精作用不会导致( )
A.双亲遗传物质在受精卵内重组
B.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后成为体细胞
C.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5.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 )
A. 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
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7. 果蝇的精子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精母细胞内的四分体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 )
A. 2、4、8 B. 4、8、8 C. 4、8、16 D. 8、16、32
8. 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9.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10.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
A. 精子细胞 B. 精原细胞 C. 卵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11.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12.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13.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乙家庭夫妇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14.已知夫妇双方均为白化病携带者(Aa),他们希望生育两个健康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此愿望得以实现的概率是
A.1/16 B.3/16 C.1/4 D.9/16
1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B. 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性细胞中
C. 性染色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D. 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
16.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中的某一时期示意图,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1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别决定,k基因是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含k基因的杂合子雄鸡与正常的雌鸡交配,共孵化出120只小鸡。这120只鸡的雌雄比例为
A.雌:雄=2:1 B.雄:雌=2:1 C.雌:雄=1:1 D.雌:雄=3:1
18.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所做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不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该遗传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Ⅳ-5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
C.在无突变情况下,若Ⅳ-3表现正常,也不会改变对该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Ⅲ-5和Ⅲ-6再生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16分)下图是高等动物有性生殖中重要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细胞⑥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若细胞①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⑥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⑥与细胞⑧经过_______________形成细胞⑩,若细胞⑩为性染色体三体(XYY),则细胞⑨的性染色体组成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细胞①~⑩当中,含有8个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8个DNA分子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_______性基因。
(2)假设II-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假设II-l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性基因。乙病的特点是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
(4)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III—2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III—1与III—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3.(20分)下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H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
(4)E细胞所示染色体行为是___________,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四分体。
(5)J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
(6)“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实验中,用盐酸解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观察。染色剂龙胆紫为___________性染料,该染料可以将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染成深色。
答案:
1.
(3)受精作用 XX
(4)①②③④⑤⑨⑩(①②⑨⑩)[注:只此两种答案可以得分]
①③④⑤⑨⑩[注:全部答对得分]
2.
(1)常 显
(2)1/2
3.
(1)FH,ACE
(2)ACEF
(3)8 0 8
(4)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2
(5)卵细胞和极体
(6)使细胞容易分散开 碱 染色体(染色质)
遗传的基本规律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图1示人体某蛋白基因与其信使RNA分子杂交的结果,与此相关的合理解释是
(1)图中②④⑥⑧示DNA/RNA的杂交体,①③⑤⑦⑨
示单链DNA部分;(2)若①端示编码区的上游,则该区域有
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3)若某一初级卵母细胞的一条染
色单体上的该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最终产生的卵携带该突变
基因的概率是l/2;(4)DNA/RNA杂交体区域的碱基对组成
只有A—U、G—C
A.只有(1)(2) B.只有(2)(3)
C.只有(1)(3)(4) D.只有(1)(2)(4)
2.右图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可确认该细胞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将形成四种配子
C.是次级精母细胞
D.没有同源染色体
3.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4.下图为某家系患一种遗传病的遗传图谱,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因为患者均为男性
B.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源自Ⅰ1的基因突变
C.若Ⅱ6与Ⅱ7再生一个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0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的患病概率为0
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了 C.蓝藻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 D.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6.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 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B.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C.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
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D.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
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7.某观赏植物花色有红、白两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红花品系丙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组合1
组合2
P
甲×丙
乙×丙
F1类型及比例
全是红花
全是红花
F2类型及比例
红花:白花=9:7
红花:白花=3:1
(1)两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2)杂交组合1的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若对F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是___________。杂交组合2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
(3)补充完成下图模型,以说明基因是如何控制上述性状的。
(4)利用现有的品种,如欲得到更多样的花色类型,最合适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瓣细胞中表现花色的色素一般储存于_____________结构中。细胞中的不同色素可以用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观察。
8.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的家系(设相关基因为A、a,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为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推测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病患者由于垂体产生的____________不足,引起侏儒症。
(3)研究人员采集了10位家系成员(系谱图中有编号的个体)的血样,提取了这些成员的DNA,采用______技术对该病相关基因—GHRHR基因片段(260bp,bp代表碱基对)进行大量扩增,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tUⅠ对其切割,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电泳图谱如下图所示。
据系谱图和电泳图谱分析可知:
①该病患者的GHRHR基因片段有____________个BstUⅠ酶切点 。
②在提取DNA的部分家系成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③若Ⅱ-10与Ⅱ-11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
7.(1)aabb;aaBB或AAbb
(2)5;红花:白花=1:3;1/2
(3)(2分)
(4)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
(5)液泡;层析
8.
(1)常(1分) 隐(1分) AA或Aa
(2)生长激素
(3)PCR(或聚合酶链式反应) ①0 ②Ⅲ-1、Ⅰ-2、Ⅲ-6 ③0
遗传的分子基础——(居中宋体四号加粗)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居中楷体五5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居中黑体小四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宋体五号加粗)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2、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是 ( )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3、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 )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4、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5、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定向变异作用 B.自然选择作用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 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正确叙述有几项 ( )
①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个体的保存
②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③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④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8、金鱼是重要的观赏鱼,品种众多,可观赏的性状多种多样。金鱼培育专家培育的珍贵品种——“蓝剑”,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下列有关金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鱼不能与野生鲫鱼杂交,这说明金鱼与野生鲫鱼之间存在升值隔离现象
B.众多金鱼品种是经过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过程形成的
C.蓝剑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遗传物质分配异常所致
D.蓝剑不能直接产生后代,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性染色体联会紊乱
9、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能得到纯合子
B.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
C.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畸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均能遗传给后代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
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
11、人们在30多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细菌的化石,这些细菌的代谢类型是 ( )
A.厌氧 自养 B.厌氧 异养
C.需氧 自养 D.需氧 异养
12、科学研究发现有“自私DNA”之称的转座子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和最为丰富的基因。“自私DNA”在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
C.基因突变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DNA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13、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引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14、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于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15、1979年,科学家对野生大象的种群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地球上大概有1 300 000只大象。但到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 000只。另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现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长有长牙。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野生大象一旦灭绝,人类将丧失部分宝贵的基因资源
B.非洲象群中控制长牙的基因频率下降
C.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可使大象的数量回增
D.上述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17、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20人,患者3人,男性患者10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6% B.4.5% C.11% D.7.5%
18、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1.(8分)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
(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 。
(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灰色(s)为显性。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基因型频率为10%,Ss为20%,ss为70%,此时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 。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会 ,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所致。
答案:
(1)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2)20% 上升 自然选择
2.(16分)下图甲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的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__。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 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种群1和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_。
(4)根据图甲中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遗传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地理(生殖)隔离 (4)1 选择
3.(12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9年中期停用。右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
基因型频率分别4%为1%和,此时R基因的
频率为 。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
在 的环境条件下;RR
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 。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 ,原因是 。
答案: (1)基因突变 (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 低
(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
4.(18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 0.4 、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 、不发生 、不发生 、没有迁入和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的基因型频率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为 、 和
。
答案:(1)0.5 (2)非常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5 0.2 0.4 会
遗传与进化综合练习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Ⅱ4一定是杂合体
B.Ⅱ3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都不患此病
C.Ⅱ4再生一个正常儿子的几率为1/8
D.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患此病的几率为1/2
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3、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
对球状(b)为显性,两队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
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
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4、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76分
1.(18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将番茄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后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 ,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
(2)诱变选育出的番茄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3)番茄(2n=24)的株高正常(A)对矮生(a)为显性,在♀AA×♂aa杂交中,若部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不分离,则理论上产生的全部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 _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是 。
(4)有人认为赤霉素能提高物质X的活性,导致细胞伸长。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验证该种说法的可信度,从而确认赤霉素使番茄株高增加的机理。请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番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物质X含量和株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处理后的植株的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
如果处理后的植株的三项指标与未处理的正常植株的相应指标________,而与________________差异显著,则说明赤霉素能提高物质X的活性,使株高增加。科学家发现,在物质X的作用下,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大分子物质的量会增加,那么该过程的生成物最可能参与构成植物细胞的________(写细胞结构),从而使细胞伸长,植株增高。
答案:
(1)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2)体细胞中具有全套的遗传基因
(3)11、12、13 正常、矮生 (4)②将矮生番茄分为两组,一组加入适量的赤霉素,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 ③变化量相近 对照组的变化量 细胞壁
2、(18分)模拟研究机构针对小鼠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开展了两项研究。
研究一:采取的步骤如下,先将小鼠用四氧嘧啶液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有破坏胰岛B细胞的作用),然后将小鼠分为两组,分别用一定量的红薯叶黄酮、蒸馏水喂养经四氧嘧啶处理的小鼠。另外用蒸馏水喂养未经四氧嘧啶处理的小鼠。最后分别检测胰岛素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小鼠进行四氧嘧啶处理的目的是 。
(2)图示中的3组为经红薯叶黄酮处理组,未经四氧嘧啶处理的是 组,经四氧嘧啶处理但未用红薯叶黄酮处理的是 组,图中 组小鼠患糖尿病。
(3)1组与2、3组比较 ,对照组是 组;2组与3组比较,实验的自变量是 。
(4)3组与1、2组比较,不仅说明红薯叶黄酮有修复 的功能,而且说明红薯叶黄酮有 (促进、抑制)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功能。
研究二:取研究一中的1组小鼠的胰岛细胞分离病培养,再分为两组,一组加入一定浓度的干扰素,一组加入蒸馏水作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胰岛素含量和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如下表。
干扰素对小鼠胰岛细胞的影响
组别
胰岛素浓度
凋亡细胞比例(%)
对照组
169.69
10.25
实验组
136.15
17.25
请写出该实验的结论: 。
答案:
研究一(1)破坏胰岛B细胞,降低胰岛素含量 (
2)1 2 2
(3)1 是否用红薯叶黄酮处理
(4)胰岛B细胞 促进
研究二:干扰素能促进胰岛细胞凋亡从而使胰岛素浓度降低
3、(14分)下图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其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
(2)丙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3)若该动物患有由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当它与正常雄性个体交配后,后代中患病几率几乎为 。
(4)与该个体基因型相同的两个雌雄个体交配,子代中所有性状都是显性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5)甲细胞、乙细胞形成丙细胞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其变异来源的区别是
。
答案:
(1)有丝分裂 AaBbXCXc (2)2 aBXc (3)100% (4)9/16
(5)乙细胞形成丙细胞的过程中有基因重组
4、(10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
√
√
√
√
注:表格中√表示乳光牙患者。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 ,若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 。
(2)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氨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那么,该病基因发生突变的情况是 ,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是 ,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答案: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A或Aa 1/6
(2)G-C突变成A-T 减小
5、(16分)如图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使用杀虫剂Ⅰ和Ⅱ后,曲线不会下降到0的原因是 。
(2)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试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 (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 (填增强或减弱)。
(4)根据以上分析,试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① ;
② 。
答案:
(1)甲虫存在变异 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①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
②对环境造成污染
遗传的分子基础——(居中宋体四号加粗)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居中楷体五5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居中黑体小四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宋体五号加粗)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值过程中
2、下列哪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
A.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
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
C.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
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
3、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4、在一段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如果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化
5、用一定剂量的α射线处理棉花,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不能吸收K+了,其他离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α射线杀死了K+载体
B.α射线破坏了K+载体合成的酶
C.α射线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原因
D.棉花细胞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主动运输
6、科学家发现种植转抗除草剂基因作物后,附近许多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了抗除草剂性状,这些野生植物的抗性变异来源于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
7、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 )
A.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C.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D.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
8、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 ( )
①21三体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9、基因型为Aa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是 ( )
A.AA : aa=1 : 1 B.AA : Aa : aa= 1: 2 : 1
C.Aa : Aa=1 : 1 D.AA : Aa : aa=1 : 4 : 1
10、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53P基因),它能编码一种抑制肿瘤形成的蛋白质,而某些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素(AFB)能特异性诱导53P基因中碱基G→T,从而引发肝癌,由此可见,肝癌产生的根本基因是 ( )
A.环境引起的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11、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12、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γ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获得所需性状的频率很低
B.可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右边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能表现出优良性状
13、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14、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③培育出⑥常用的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5、以基因型为RRYY和rryy 的二倍体植株为亲本,欲培育出基因型为RRrrYYyy的植株,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①F1不断自交②以秋水仙素处理F1③利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④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
A.②或③ B.③或④ C.①或② D.②或④
16、下列不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B.有丝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D.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17、央视春晚上,我国航天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培育出“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
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新物种
D.“太空花”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18、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自交后代约有1/4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有的种与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1.(24分)右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这是 (动物或植物)细胞,作出这一判断的
有关依据是 。
(2)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 期,如
果甲代表Y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
是 。
(3)该图中有 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
单体数分别为 、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
数最多有 条,DNA分子数最多时可达 个。
(4)如果图中结构3上某位点的基因B,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或 。
(5)一个染色体组中所有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概率是 。
答案:
(1)动物 有中心体和星射线,无细胞壁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精细胞
(3)1 0 8 16 大于16
(4)基因突变 交叉互换
(5)1/16
2.(16分)水稻是湛江主要的粮食作物,改善水稻的遗传性状是育种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下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杆抗病(DDRR)水稻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例是 。
(2)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_______(填数字)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 。
(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就应该选择图中 (填数字)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的过程:提取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该育种方式所遵循的原理为 。
(4)图中___________(填数字)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答案:(1)3/4 3:2 (2)⑤⑦⑧ 花药离体培养
(3)③④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基因重组 (4)①②
3.(14分)设小麦的高产和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
(1)通过方法①→②→③获得的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 种。
(2)方法④是 ,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试剂是 。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 (填步骤代号)。
(4)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是 ,而且突变频率 。
(5)已知小麦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节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的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植株至少需要 年。
答案: (1)2 (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 ①②③④ (4)不定向的 很低 (5)3
遗传的分子基础——(居中宋体四号加粗)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居中楷体五5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居中黑体小四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宋体五号加粗)
1、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中脱氧核苷酸
2、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
体 ( )
A.一定含有35S,可能含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含有32P,可能含有35S D.只有32P
3、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来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你认为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最佳方法
是 ( )
A.用14C和3H标记噬菌体
B.用18O和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的一组噬菌体去侵染细菌
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两组噬菌体分别取侵染细菌
4、如图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
含R型活菌的培养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6、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7、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
A.含有14N的DNA占7/8
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含有15N的DNA占1/16
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8、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
A.碱基序列 B.碱基数目
C.碱基种类 D.(A+T)/(G+C)的比值
9、用15N标记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并供给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有关DNA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B.双链DNA分子中A/T等于C/G
C.单链DNA中 A与 T的数量相同
D.双链DNA中,由一条链的序列可推出另一条链的序列
11、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都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12、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
A.330 B.660 C.990 D.1320
13、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正能由一种tRNA转运
B.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ATP
C.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D.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14、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时 ( )
A.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6、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某人的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mRNA的不同
B.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中占A+T 54%,则由该DNA转录的mRNA中占G+C 46%
C.细胞中的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D.HIV的遗传信息表达没有转录过程
17、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
B.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以在mRNA上移动
18、提取双尾鳍鲫鱼卵细胞细胞质中的RNA,将它注射到单尾鳍鲫鱼的受精卵中,此后有部分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双尾鳍性状的鱼,在此过程中,遗传心里的传递不包括 ( )
A.DNA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B.按照m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C.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D.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第Ⅱ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 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1.(16分)如图为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 期。
(2)②过程称为 。
(3)指出③中的子链 。
(4)过程③必须遵循 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
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 的特点。
(6)将某细胞的一个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
4中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问:含14N的
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 。含15N的DNA细胞占总
细胞数的 。
(7)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40个。
若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 个游离的胞嘧
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答案:
(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2)解旋
(3)Ⅱ、Ⅲ (4)碱基互补配对 (5)半保留复制 (6)100% 12.5% (7)900
2.(8分)下表显示一系列生物中核酸的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的成分比。
DNA的来源
A
G
C
T
植物
27.3
22.7
22.9
27.1
真菌
31.3
18.7
18.1
31.9
细菌
26.0
23.9
24.3
28.5
动物
32.0
18.0
18.0
32.0
(1)根据此表说明DNA分子的一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这个特征在DNA复制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体内A≠T,G≠C,可初步判断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真菌中为何(A=27.3,T=27.1,G=22.7,C=22.9)不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分子中碱基是互补配对的,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2)以母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合成子代DNA
(3)细菌DNA为环状
(4)有部分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如线粒体、叶绿体),为非双链DNA(环状或双链环状DNA)
3.(10分)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遗传物质的问题。实验的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A、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 → R型菌落
B、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 R型活细菌 →R 型菌落
C、S型细菌的DNA+ R型活细菌 → R型菌落+S型菌落
艾弗里等人发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ABC中的表达形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D: 。
(1)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3)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控制其性状的物质是 。
答案:D:S型细菌的DNA + DNA酶 + R型活细菌 → R型菌落
(1)DNA是遗传物质
(2)把 DNA和蛋白质、多糖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蛋白质、多糖的作用。
(3)核糖体 DNA
4.(20分)乙肝被称为“中国第一病”。人们对乙肝病的机理研究较多。乙肝病毒的DNA有一条环状链和一条较短的半环链,侵染时先形成完整的环状,再把其中一条作为原始模板复制形成新的病毒,如图所示:
(1)发生在宿主细胞核的过程有 ;发生在宿主细胞质中的过程有 。
(2)乙肝病毒的中心法则: 。
(3)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过程。
(4)物质a的作用是 。同类的物质还具有的作用有 。
(5)过程⑤⑦的原料种类可能分别为 种,都存在 现象。
(6)过程②和过程⑤的产物都具有多样性特点,其原因分别是 和
。
答案:(1)③④ ⑤⑥⑦ (2)DNA RNA 蛋白质
(3)③④⑤⑦
(4)携带DNA遗传信息,作为翻译的模板 转运氨基酸,组成核糖体,作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
(5)20、4 碱基互补配对
(6)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样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种类多和数目多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遗传的基本规律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兔的白毛与猪的黑毛 B. 眼大与眼角上翘
C. 鸡的光腿与毛腿 D. 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
2.在植物杂交育种实验中,将纸袋套在花上是为了 ( )
A. 给花保温 B. 防止花粉被风吹走
C. 防止自花授粉 D.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
A. 性状分离 B. 诱发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突变
4.下图4个家系中,黑色表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示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家系的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D.家系丁中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25%
5.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 个体的比例为1/8
6.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右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
A. 1∶1∶1∶1 B. 2∶2∶1∶1
C. 9∶3∶3∶1 D. 3∶1∶3∶1
7. 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完全显性),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会出现3:3:1:1的亲本组合是 ( )
A. EeFf×EeFf B. EeFf×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
8. 现有矮杆(基因用d表示)抗锈病(基因用T表示)小麦若干,其中纯种ddTT占1/3,让其自交,则子代中纯种(ddTT)占子代总数的 ( )
A. 1/4 B. 1/3 C. 1/2 D. 7/12
9. 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10.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 ×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 ×白花→紫花 ④紫花 ×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11.下列关于显、隐性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不能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B.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体
C.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一定表现为显性亲本的性状
D. 隐性性状个体自交通常不发生性状分离
12.豌豆和果蝇都是很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不属于它们共同的特点的是
A. 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B. 后代数量多,便于计数和统计
C. 容易获得,易于培养或饲养
D. 均严格自交,便于获得纯种
13.一只短尾鼠与一正常尾鼠交配,产生正常尾与短尾两种类型,比例为1:1。而两只短尾鼠交配,所产子代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据此推测
A. 短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短尾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 短尾基因是显性基因
D. 短尾基因是隐性基因
14.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 )
A. 父亲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C. 祖父母都是色盲,孙子一定是色盲
D. 外祖父母都是色盲,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15.人的ABO血型由、、基因控制(ii表现为O型血,或为A型血,为B型血,为AB型血)。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16.下列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B. 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
C.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
D. 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有所不同
17.豌豆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黄圆豌豆与某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中黄圆、黄皱、绿圆、绿皱豌豆分别占3/8、3/8、1/8、1/8,则某亲本为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18.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w)是显性。现将两只亲代的红眼果蝇杂交,得到子一代雌果蝇50只,全部是红眼:子一代雄果蝇50只,其中24只是红眼,26只是白眼。这两只果蝇的基因型是( )
A. X+ X+ × XwY B. XwXw × X+Y
C. X+Xw × XwY D. X+Xw × X+Y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18分)
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康贝尔鸭♀×金定鸭♂
金定鸭♀×康贝尔鸭♂
第1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康贝尔鸭♂
后代所产蛋(颜色及数目)
青色(枚)
26178
7628
2940
2730
1754
白色(枚)
109
58
1050
918
1648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1、2、3、4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后代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称为 ,用于检验 。
(4)第1、2组的少数后代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 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2.(18分)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以及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雄蜂。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自然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极少数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蜜型”雄蜂,作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母本(♀)
父本(♂)
杂交结果
实验一
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非富蜜型(F1)
实验二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
♀、♂均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
实验三
富蜜型
F1非富蜜型
♂富蜜型,♀非富蜜型
(1)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工蜂、雄蜂等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由于获得的营养不同,只有一只雌蜂发育为蜂王,其余都发育为雌性工蜂,可见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用__________将雄蜂和工蜂的有丝分裂细胞染色,在___________下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则观察到的结果为___________。
(3)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
(4)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
3.(18分)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有蓝花和紫花两神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共同控制。已知其紫色素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所示。
现用蓝花雄株( aaXB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 ,F1中的雌株表现型为 概率为__ __。
(2)若该蓝花雄株(aaXBY)与另一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1的表现型及比例___ _。
(3)若将上述两亲本的体细胞杂交,培育出新植株,其技术原理为_ ___,新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组为_ __组,新植株开花的颜色为_ ___。
(4)图中紫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基因可以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请写出图中①过程遗传信息流动途径 。
答案:
1.
(1)青
(2)性状分离 3∶1
(3)1/2 测交 F1相关的基因组成
2.
(1)(蜜蜂)种群 遗传(或基因)和环境因素
(2)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 显微镜 雄蜂染色体数目为工蜂的一半(或工蜂染色体数目为雄蜂的二倍)
(3)基因突变 短毛、浅沟(或非富蜜型)
(4)四种数目相等的 基因的自由组合 一 短毛、浅沟(或显性)
(5)三(1分)
3.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本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相应的代号填写在要求处。
1.已知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FfGg,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Fg,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是 ( )
A. FG、FG、fg B. fG、Fg、fg
C. FG、fg、fG D. Fg、fG、fG
2.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粒数目都相同
3.人类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 )
A. 44+XY B. 23+ X或23+Y C. 22+X或22+Y D. 44+XX
4.正常情况下,受精作用不会导致( )
A.双亲遗传物质在受精卵内重组
B.有性生殖细胞结合后成为体细胞
C.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亲代体细胞的二倍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5.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 )
A. 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C. 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
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7. 果蝇的精子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精母细胞内的四分体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是( )
A. 2、4、8 B. 4、8、8 C. 4、8、16 D. 8、16、32
8. 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D.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9.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D.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10.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
A. 精子细胞 B. 精原细胞 C. 卵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11.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12.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13.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乙家庭夫妇都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的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
14.已知夫妇双方均为白化病携带者(Aa),他们希望生育两个健康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此愿望得以实现的概率是
A.1/16 B.3/16 C.1/4 D.9/16
1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B. 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性细胞中
C. 性染色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D. 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性染色体
16.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中的某一时期示意图,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1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别决定,k基因是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含k基因的杂合子雄鸡与正常的雌鸡交配,共孵化出120只小鸡。这120只鸡的雌雄比例为
A.雌:雄=2:1 B.雄:雌=2:1 C.雌:雄=1:1 D.雌:雄=3:1
18.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所做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不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该遗传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Ⅳ-5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
C.在无突变情况下,若Ⅳ-3表现正常,也不会改变对该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Ⅲ-5和Ⅲ-6再生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16分)下图是高等动物有性生殖中重要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细胞⑥中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若细胞①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⑥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⑥与细胞⑧经过_______________形成细胞⑩,若细胞⑩为性染色体三体(XYY),则细胞⑨的性染色体组成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细胞①~⑩当中,含有8个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8个DNA分子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_______性基因。
(2)假设II-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假设II-l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性基因。乙病的特点是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
(4)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III—2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III—1与III—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3.(20分)下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序号)
(3)H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
(4)E细胞所示染色体行为是___________,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四分体。
(5)J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
(6)“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实验中,用盐酸解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观察。染色剂龙胆紫为___________性染料,该染料可以将细胞核中的___________染成深色。
答案:
1.
(3)受精作用 XX
(4)①②③④⑤⑨⑩(①②⑨⑩)[注:只此两种答案可以得分]
①③④⑤⑨⑩[注:全部答对得分]
2.
(1)常 显
(2)1/2
3.
(1)FH,ACE
(2)ACEF
(3)8 0 8
(4)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 2
(5)卵细胞和极体
(6)使细胞容易分散开 碱 染色体(染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