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全单元6份PPT+7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全单元6份PPT+7份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16 22:19:2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新课引入
美丽的三峡风光,让我们无限向往;长江,我国第一大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新课讲解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约为1.39×1018 m3。
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可供利用的淡水量仅占总水量0.7% 。
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且分布极不均匀。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新课讲解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12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仅排世界88位 ,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新课讲解
淡水危机导致土地荒漠化,极度缺水会危机人体的健康。
新课讲解
1、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节约用水(养成节水习惯、推广节水技术)、防治水体污染。
二、爱护水资源
2、水体污染与防治
(1)定义: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2)水体污染源
工业“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
农药、化肥
生活污水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3)防治水污染措施
加强水质监测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为子孙留下碧水、蓝天
新课讲解
(4)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华
赤潮
【思考】下图是某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分析图,想一想防止湖泊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处理达标后排放;
(2)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3)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新课讲解
归纳小结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节约用水,保护水——防治水污染。
1、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都提醒着人们爱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水污染严重,应该严禁使用
B、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
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浸灌成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强化练习
A
【方法点拨】根据已有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析】A、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水污染严重,应该合理使用,不能够严禁使用,错误;
B、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正确;C、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浸灌成喷灌或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正确;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正确。
强化练习
B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了节约水的知识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析】A、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
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但是分配不均衡,需兴建水利工程,故B错误;
C、农药和化肥可能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故C正确;
D、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这样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
2、2018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B、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强化练习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为改善环境质量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化石燃料
D、将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倒入河流中
D
【方法点拨】了解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常见措施,依靠知识经验来分析。
【解析】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防止水土污染,故B正确;C、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化石燃料,可以节约能源,故C正确;D、将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倒入河流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错误。
布置作业
右图为国家节水标志,你能说说它表示的含义吗?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共15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二课时 化合价
新课引入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清晰地表示物质的组成。
Na2O Na2S H2O H2S
个数比为2:1
CaO MgO CO NaCl
个数比为1:1
CaCl2 MgCl2 CO2 SiO2
个数比为1:2
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新课讲解
一、化合价的概念和规律
1、 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化合的性质。
2、规定:
(1)在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规定Na元素的化合价为+1;
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规定Cl元素的化合价为-1。
(2)在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有关。
3、表示方法:
Mn±
M
±n
当n=1时,1不能省略
新课讲解
4、基本规律:
(1)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2)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常以它们为基准来推算化合物中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4)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显示不同的价态。
新课讲解
二、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记忆)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铝是正三氧负二,氯负一价最常见;
硫有负二正四六,正二正三铁可变;
正一二铜二四碳,单质零价永不变。
新课讲解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原子团 氢氧根 OH- 硝酸根 NO3- 碳酸根 CO32- 硫酸根 SO42- 磷酸根 PO43- 铵根
NH4+
化合价 -1 -1 -2 -2 -3 +1
口诀: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碳酸硫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三、化合价规律的应用
1、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HCl HClO KClO3 Cl2
H2S SO2 H2SO4
-1 +1 +5 0
-2 +4 +6
氯化亚铁 氯化铁
【例题】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求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2 +3
FeCl2 FeCl3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2、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十字交叉法
书写步骤:
(1)符号:正价前、负价后;
(2)标价
(3)约简
(4)交叉:数字1省略不写。
(5)检查: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
代数和是否为零。
已知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请写出这种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P O
+5 ﹣2
5
2
新课讲解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名称 氧化钠 氧化铜 氧化铝 氧化铁
化学式
Fe2O3
Na2O
CuO
Al2O3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氯化铜 氯化铝 氯化铁
化学式
FeCl3
NaCl
CuCl2
AlCl3
归纳小结
1、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熟练记忆各种元素的化合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2、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1、飞机C919开创了两个全国首次。其中之一是先进铝锂合金的应用,Li的质子数是3,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Li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是(  )
A.0 B.+1 C.+2 D.+3
强化练习
B
【方法点拨】根据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析】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就是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数目。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则锂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第一层2个,第二层也就是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而显+1价。
2、偏钛酸钡(BaxTiO3)因其显著地“压电效应”而广泛的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为(  )
A、1 B、2 C、3 D、4
强化练习
A
【方法点拨】根据“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解析】钡元素显+2价,钛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4)+(-2)×3=0,则x=1。
强化练习
3、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
A.Cl2 B.NaC1 C.HClO4 D.HClO
C
【方法点拨】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解析】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B、钠元素显+1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m+(-2)×4=0,则m=+7价。D、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2)=0,则z=+1价。
布置作业
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x的值为多少?
解:在Y2O3中O为-2价,则由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Y的化合价为+3价,BaCO3中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则B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uO中O为-2价,则Cu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在Y2Ba4Cu6Ox中,Y的化合价为+3价,Ba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u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有
(+3)×2+(+2)×4+(+2)×6+(-2)×x=0,解得x=13。(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 水的组成
新课引入
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水是其中之一,是分解不出来新的物质的。那么,水是一种元素吗?
当然不是!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水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
怎样研究水的组成和构成呢?
新课讲解
一、氢气的燃烧
氢是宇宙间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氢气在氧气中容易燃烧,释放出热量并生成水。由于氢氧结合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普通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污染物,故氢气被视为未来的理想清洁能源。
新课讲解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思考】实验室如何收集一瓶氢气?
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新课讲解
2、氢气的燃烧实验
(1)实验仪器、药品:尖嘴导管、小烧杯、酒精灯、氢气、火柴。
(2)实验操作:在尖嘴导管口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3)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触摸烧杯感到发烫。
新课讲解
(4)结论: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热量。
(6)注意:使用氢气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要检查氢气的纯度,否则会有爆炸的危险。
(5)原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口朝下接近酒精灯,松开大拇指,迅速将试管口凑到火焰上。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声响,说明氢气纯净。
氢气+氧气 水
点燃
3、氢能源
(1)优点:
①热值高;
②用水作原料,来源广;
③燃烧后只生成水,无污染。
(2)现在未能普及使用的原因是:
①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②廉价制取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二、电解水实验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
1、通电后直流电源的两个电极上都产生气泡;
2、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1:2;
3、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体积较大的气体能被点燃,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现象分析】
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氧气;
体积较大的气体能被点燃,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这种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电源正极生成氧气,电源负极生成氢气,
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简记为:
正氧负氢、一氧二氢
新课讲解
1、电解水实验原理:
水 氢气+氧气
通电
2、注意事项:
(1)由于纯水导电能力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水的速率,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2)误差分析:理论上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而实验中一般小于1:2,原因是:
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略大;
②氧气有时会与电极反应,消耗掉一部分。
新课讲解
3、微观分析:
【获得结论】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这个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变化。
因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物质的分类
1、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成和构成 宏观:由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单质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宏观: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微观: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联系 ①都是纯净物,都有固定组成; ②某些不同单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化合物;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解反应生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新课讲解
铁是由 组成的
铜是由 组成的
液态氧是由 组成的
液态氧、铁、铜都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属于_______。
铁元素
氧元素
铜元素
同种
纯净物
单质
Fe
水是由 和 组成
硫酸铜是由 、 和 组成
氢元素
氧元素
硫元素
铜元素
氧元素
硫酸铜(CuSO4)
水、硫酸铜都是由__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属于_______。
不同种
纯净物
化合物
新课讲解
表示氧原子
新课讲解
【思考】右图所示容器中的物质属于单质吗?
该容器中含有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也就是说存在两种物质,因此不是单质,应属于混合物。
【辨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氧气、臭氧均属于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当把氧气和臭氧混合,仍是由氧一种元素组成的,却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单质。
新课讲解
2、氧化物
(1)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均属于氧化物。
(2)氧化物的识别:
氧化物是化合物的一类,概念中包含两个要点:
①由两种元素组成;
②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新课讲解
化合物
【练习】请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A.氧气(O2);B.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C.氧化钙(CaO);D.氯酸钾(KClO3);E.三氧化二铁(Fe2O3);F.氯化钠(NaCl);G.硫酸(H2SO4);H.水(H2O)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
C、D、E、F、G、H
C、D、E、G、H
C、E、H
【思考】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三个概念的关系是什么?
包含关系
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
归纳小结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
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1
D、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
强化练习
C
【方法点拨】巧记:”正氧负氢、一氧二氢”。
【解析】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如图所示,试管a中的气体是H2,试管b中的气体是O2,故A正确;试管b中的气体是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C不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2、如图,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强化练习
A
【方法点拨】氢能源具有来源广、放热多、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的优点。
【解析】该循环体系中水通过光分解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又生成水同时转化成电能。现在氢能源作为人类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还需解决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运输和储存问题。A选项中反应条件错误,故A错误。
A、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水 氢气+氧气
B、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C、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通电
强化练习
3、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干冰、食醋 B、氮气、氧气、空气
C、水银、水、大理石 D、金刚石、高锰酸钾、食盐水
C
【方法点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解析】A、冰(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错误;C、水银(Hg)是由汞元素组成的单质,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大理石是由碳酸钙以及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故C正确;D、高锰酸钾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布置作业
用“○”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哪一项?为什么?
A图表示的是纯净物中的单质;B图表示的是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图表示的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可能是氧化物;D图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C图表示的可能是氧化物。(共17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三课时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新课引入
原子的质量很小,但仍具有一定的质量,并且各种原子的质量是不同的。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为此,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为了使用方便,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
新课讲解
一、相对分子质量
1、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标准: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相同,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3、单位:一,省略不写。
4、说明: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直接给出或查阅元素周期表,
不需要记忆。
新课讲解
【基础练习】求算:氧气(O2)、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解: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变式训练】计算CO2、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解: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1)×2=74
新课讲解
【应用实例】苏丹红一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8,其化学式为CxH12N2O,其中x=_____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解答】解:12x+12+14×2+16=248 解得x=16
【分析】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设未知数,列方程式,求算即可。
16
【思考 】
1个CO2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
2个CO2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
大量的CO2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C
O
O
1:2
1:2
1:2
C
O
O
C
O
O
C
O
O
新课讲解
【新发现】物质组成是固定的,组成物质的元素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质量关系,通过化学式来了解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新课讲解
二、有关化学式的基础计算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依次成比例。
说明:
(1)应指明元素的顺序,元素顺序不同,质量比的数值不同;
(2)元素的质量比一般是最简比,计算后应进行约简处理。
新课讲解
【基础练习】求算:水(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解: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8
【变式训练】计算CO2、Ca(OH)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解: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
Ca(OH)2中钙、氧、氢元素的质量比=40:(16×2):(1×2)=20:16:1
新课讲解
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说明: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 ×100%
该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质量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
(1)第一个公式是元素质量分数的定义式;
(2)若已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根据第二个公式进行计算;
(3)元素的质量分数,习惯上用百分数来表示。
新课讲解
【基础练习】求算:水(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注意】对于除不尽的数值,应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取舍,如果没有要求,一般要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1.1%
1×2
18
【变式训练】计算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 】
【解答】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27.3%
12×1
44
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72.7%
16×2
44
【发现】 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7.3%+72.7%=100%
在化合物里,所有元素质量分数之和等于1。
新课讲解
【应用实例】某新型胃药的一个分子中含有5个氮原子,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约为16.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相对原子质量: N-14 】
【解答】解:设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100%=16.5%
x=424.2
14×5
x
答:该胃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4.2。
归纳小结
1、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元素质量比等于对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个数,然后依次成比例;
3、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值,
利用化学式可以进行求算;
4、明确计算方法,注意变式训练,形成计算技能。
1、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下列气体中扩散速率最小的是(  )
A、氢气 B、氮气 C、氯气 D、二氧化硫
强化练习
C
【方法点拨】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解析】A、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B、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C、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5×2=71;D、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64。
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四种气体中扩散速率最小的是氯气。
2、一种氮的氧化物中,氮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则氮元素在这种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
A、+1价 B、+2价 C、+4价 D、+5价
强化练习
B
【方法点拨】要计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首先要确定氮、氧两元素所组成氧化物的化学式;而确定物质的化学式需要确定分子中的N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
【解析】因为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所以氮、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 =1:1,因此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O,其中氧元素显-2价,则氮元素显+2价。
7
14
8
16
强化练习
3、阳信鸭梨,素有“天生甘露”之称,富含糖、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C6H8O6)具有抗氧化性,强健骨骼和牙齿,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6
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
【方法点拨】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有关计算分析。
【解析】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6+1×8+16×6=176,故A正确;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5%,故B正确;C、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C错误;D、一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1×8
176
布置作业
某种含硫酸亚铁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服用这种含铁元素10%的药物112mg,则每天他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是多少?(该药物中其他成分不含铁元素)
解:因药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含有铁元素,设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根据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药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则
x×—————×100%═112mg×10%
解得x═30.4mg
答:每天他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30.4mg。
56
56+32+16×4(共16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一课时 化学式
新课引入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可以由元素符号来表示,因此可以利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这样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化学式如何书写?表示哪些意义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以上问题。
新课讲解
一、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1、 化学式的意义:
④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
①物质
②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③一个分子
宏观
微观
每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根据化学实验测定得到的,且每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对应的化学式。
新课讲解
2、化学式的写法
气体: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2,
如O2 、H2 、N2 、Cl2
(1)单质
其他: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 ,
如 Fe 、Cu、Mg Al 、He(氦气)、C、S
一般气体成双成对,稀、固、金是单个
新课讲解
(2)简单化合物:
五氧化二磷 P2O5 、四氧化三铁 Fe3O4 、氧化镁 MgO、 氯化钠 NaCl
后读先写不要错,原子个数右下坐。
新课讲解
3、化学式的读法
对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从右往左读,读作“某化某”,右下角数字要读出。
例如:P2O5 读作:五氧化二磷 ;
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
NaCl读作:氯化钠
二、符号表示的意义
1、元素符号、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元素符号表示:(宏观)元素;(微观)一个原子
化学式表示:(宏观)物质及物质的组成;
(微观)一个分子及一个分子的构成。
区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秘诀是:
元素符号是由一个大写字母或者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组成;
化学式是几个大写字母的排列而成或者字母符号的右下角有数字组成。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练习】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氯元素;②一个氯原子
①氮气;②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
③一个氮分子;④一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
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③金属铁
注意:由于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这两类物质的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相同,因此该符号既表示元素,又表示该元素组成的物质。
新课讲解
2、元素符号、化学式周围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1)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
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
例如:2H中数字2表示:两个氢原子;
2H2O中前面的数字2表示:2个水分子。
(2)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的对应原子的个数
例如: 2H2O中右下角的数字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新课讲解
3、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规范书写
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明确化学式的书写规范,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
【练习】按要求写出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1)氢气__________;(2)2个氧原子___________;(3)2个水分子___________;
(4)氧化镁_________;(5)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6)二氧化硫__________;
(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8)地壳中含量最大的金属元素______;
(9)5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____;(10)n个铁原子_______________。
H2
2O
2H2O
MgO
P2O5
SO2
N2
Al
5CO2
nFe
归纳小结
1、化学式既表示物质及物质的组成,又表示一个分子及一个分子的构成;
2、明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能写出简单物质的化学式;能够对简单化合物进行命名。
1、下列化学式表示正确的是(  )
A、水(H2O) B、氧化镁(mgO) C、氦气(He2) D、三氧化二铁(Fe3O4)
强化练习
A
【方法点拨】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析】A.水的化学式为H2O,故A正确;
B.元素符号书写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B错误;
C.氦气是稀有气体单质,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He,故C错误;
D.根据三氧化二铁的命名,其化学式为Fe2O3,故D错误。
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强化练习
C
【方法点拨】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A.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说法错误。
强化练习
3、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的是(  )
A、Ne B、O2 C、CO2 D、Ba2+
A
【方法点拨】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解析】A、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其元素符号即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还能表示氖气这种物质,故A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B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钡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布置作业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
H2表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1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共19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2 水的净化
新课引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请问:黄河水能直接饮用吗?
当然不能!
为什么呢?
因为天然水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细菌病毒等物质,饮用前应除去。
新课讲解
一、水的净化方法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再输送到千家万户。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还可能被污染,所以要煮沸杀菌后才能饮用。
新课讲解
2、常用的净水方法
天然淡水中杂质的种类 净化的方法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色素和异味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可溶性杂质
沉降
加入杀菌药物(如氯气、漂白粉等)
加热煮沸(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
蒸馏(可除去全部可溶性杂质)
加入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加絮凝剂(明矾)使杂质沉降后,过滤
新课讲解
二、天然水的净化实验
操作步骤:
①加明矾净水
②过滤
新课讲解
明矾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能将水中悬浮的不溶性杂质凝聚成颗粒较大的不溶物而沉降,从而达到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的作用。
1、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
明矾[KAl(SO4)2 · 12H2O]
(1)步骤:
①制作过滤器
②进行过滤
2、过滤操作:
新课讲解
(2)操作要领:
①“一贴”:
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将滤纸湿润,贴在漏斗内壁上,
赶走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的气泡,才能起到过滤的作用。
②“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否则高出的滤纸容易撕破;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混合液从滤纸和漏斗间流下。
③“三靠”:
盛混合液的烧杯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体外溅;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划破滤纸;
漏斗下端靠在烧杯内壁上,防止滤液溅出。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3)注意事项:
①过滤前,应先将待过滤的液体静置一会儿,等液体中的大颗粒物质沉降后再进行过滤,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在过滤器里搅拌。
③过滤结束,如果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应更换过滤器,再重新过滤一次。
【思考】导致滤液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仪器不洁净。
新课讲解
三、硬水和软水
1、定义: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矿泉水、自来水,以及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等。
(2)软水:是指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雨水、雪水、纯净水等,一般认为蒸馏水是纯水,是硬度最小的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
种类 硬水 软水
现象
结论 泡沫少,
有大量浮渣
有大量泡沫,
无浮渣
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浪费肥皂
软水
硬水
新课讲解
3、硬水的危害
(1)和肥皂反应时产生不溶性的沉淀,降低洗涤效果。
(2)工业上,钙盐、镁盐的沉淀会造成锅垢,妨碍热传导,
浪费燃料,严重时还会导致锅炉爆炸。
(3)硬水的饮用还会对人体健康与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没有经常饮硬水的人偶尔饮硬水,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
新课讲解
4、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蒸馏水以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装置
新课讲解
归纳小结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可以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等方法得到软水。
3、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1、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静置 B、过滤 C、蒸馏 D、吸附
强化练习
C
【方法点拨】本题较全面的考查水的净化方法,要了解各种净化方法净化程度的高低,要依据所学知识作答。
【解析】在各种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次之是吸附,再次之是过滤,最低的是静置。
2、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
C、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蒸馏等净化过程
D、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强化练习
C
【方法点拨】充分理解净化水方面的知识,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析】A、活性炭因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吸附一些细小的颗粒物等,如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A正确;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会污染水资源,所以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故B正确;C、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除去大颗粒杂质)、过滤(除去不溶物)、杀菌消毒(杀灭细菌等)等净化过程,没有蒸馏,故C错误;D、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有利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
强化练习
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
【方法点拨】过滤实验一定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否则就会使过滤实验失败。
【解析】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A正确;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故B正确;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C正确;D、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壁之间的缝隙流下,故D错误。
布置作业
右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净水装置,你知道各材料的作用吗?这个装置能作为硬水软化的装置吗?
石英砂、小卵石、蓬松棉主要起到过滤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由于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不能作为硬水软化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