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的字词,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方法。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学习说明类文章运用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写作方法。
4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识记文中生字、生词,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本课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3学习说明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会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4学习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
课前指导(学习方法、相关知识等)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作者。
4理清文章的层次。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巩固上节旧知识
《化石吟》是__代诗人、科普工作者____所写的一首____(体裁)。诗人通过
描述__,展现了亿万年前的___ ,从而赞美了____与______ 。这首诗也提示
我们尊重一切生命,不管它是低级的、高级的,只要是生命,就是平等的。我们应该___。
二 本课的预习目标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峰峦( ) lóng( )罩 mí( )漫 谚语( ) 一shà( )间 轻盈( )
Líng( )纱 崩塌( ) 朦胧( )( ) 棉絮( )日晕( )
2 形近字辨析
绫___ 磷___
陵___ 鳞___
菱___ 粼___
棱___ 嶙___
3 重点词语释义
变化无常: 峰峦:
预兆: 弥漫:
轻盈: 征兆:
笼罩: 朦胧:
一霎间: 姿态万千
4 文学常识填空
这是一篇___(体裁),作者是__代___作家____。本文以_____为线索。
5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6 整体感悟
(1)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划分几部分?并总结每一部分的段意。
(2)本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4)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5)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6)写出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7)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
三 合作研习
把各自预习的结果相互交流,并试着解答对方提出的质疑难题。
四 展示交流
1 学生分组把自主预习的答案板书到黑板上,老师点拨、纠错、强调考点、重点。
2 品味重点语句
⑴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⑵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⑶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 重点段落分析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就将出
现什么样的天气。”
(1)找出修辞方法是排比、比喻的例句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招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说恰当吗?
(3)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说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4)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5)选段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6)本段运用了什么结构方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b“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谚语。”
⑴ 找出能概括这段文字中心的一句话。
⑵ 认真阅读语段,指出“晕”和“华”的异同点。
⑶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相应的语句。
⑷“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天气谚语。 请另外写出两条天气谚语。
4 疑难问题探究
⑴ 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有何作用?
⑵ 文中作者用“往往”“常常”“一般”“有时”等做限制词,使用这些词语有何好处?
5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适当讲解、点拨。
五 课后反思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明白了看云和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都知道哪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试另外写出两条天气谚语。
六 课后练习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大题。
七 强化训练
﹙一﹚ 积累运用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峰峦___ 一霎间 ___ 轻盈___ 弥漫___
棉絮___ 谚语___ 预兆___ 月晕___
2 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峰峦:山峰和山峦。
B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C 预兆:预先出现的好消息。
D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3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模糊 阴森 崩踏 恣态万千
B 绫纱 朦胧 描摹 改名换姓
C 天暮 暴雨 征照 变化无常
D 顷刻 圆狐 晴朗 连绵不断
4 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2)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5 选词填空
A 翻滚 B 聚集 C 聚拢
①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____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
了白色的绸幕。
A 推断 B 预测 C 推测
②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_天气的情况。
A 征兆 B 先兆 C 预兆
③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___。
A 限度 B 局限 C 限制
④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____。
6 填空
﹙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____(体裁),本文是当代科普作家___根据有关资料改
写的。本文从两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不同___的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___的
云与天气的关系。
﹙2﹚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天气的情况。
﹙3﹚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_
__________。
﹙4﹚ 说明文是说明客观事实的一种文体。它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 和__
___。说明顺序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三种。常见的说明方
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 )
﹙2﹚即将出现的迹象。 ( )
8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文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方法的说明文。 ( )
②文章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
④“华”的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
9 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1﹚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
﹙1﹚我捡回一堆奇形怪状的小石子。它们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精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仔细阅读语段,找出能概括这段文字中心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日晕三更雨 ( ) 月晕午时风( )
3请找出说明‘‘晕’’和‘‘华’’的语句,比较一下“晕”和“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4 从文中找出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试着写出另外两条有关天气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下节课预习目标
1 自主阅读课文《绿色蝈蝈》。
2 疏通文中的生字词。
3 了解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4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第17课《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的字词,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方法。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学习说明类文章运用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写作方法。
4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识记文中生字、生词,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本课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3学习说明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会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4学习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
课前指导(学习方法、相关知识等)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作者。
4理清文章的层次。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巩固上节旧知识
《化石吟》是__代诗人、科普工作者____所写的一首____(体裁)。诗人通过
描述__,展现了亿万年前的___ ,从而赞美了____与______ 。这首诗也提示
我们尊重一切生命,不管它是低级的、高级的,只要是生命,就是平等的。我们应该___。
二 本课的预习目标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峰峦( ) lóng( )罩 mí( )漫 谚语( ) 一shà( )间 轻盈( )
Líng( )纱 崩塌( ) 朦胧( )( ) 棉絮( )日晕( )
2 形近字辨析
绫___ 磷___
陵___ 鳞___
菱___ 粼___
棱___ 嶙___
3 重点词语释义
变化无常: 峰峦:
预兆: 弥漫:
轻盈: 征兆:
笼罩: 朦胧:
一霎间: 姿态万千
4 文学常识填空
这是一篇___(体裁),作者是__代___作家____。本文以_____为线索。
5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6 整体感悟
(1)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划分几部分?并总结每一部分的段意。
(2)本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4)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5)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6)写出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7)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
三 合作研习
把各自预习的结果相互交流,并试着解答对方提出的质疑难题。
四 展示交流
1 学生分组把自主预习的答案板书到黑板上,老师点拨、纠错、强调考点、重点。
2 品味重点语句
⑴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⑵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⑶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 重点段落分析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就将出
现什么样的天气。”
(1)找出修辞方法是排比、比喻的例句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招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说恰当吗?
(3)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说出它在文中的作用。
(4)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5)选段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6)本段运用了什么结构方式?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b“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谚语。”
⑴ 找出能概括这段文字中心的一句话。
⑵ 认真阅读语段,指出“晕”和“华”的异同点。
⑶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相应的语句。
⑷“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天气谚语。 请另外写出两条天气谚语。
4 疑难问题探究
⑴ 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有何作用?
⑵ 文中作者用“往往”“常常”“一般”“有时”等做限制词,使用这些词语有何好处?
5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适当讲解、点拨。
五 课后反思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明白了看云和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都知道哪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试另外写出两条天气谚语。
六 课后练习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大题。
七 强化训练
﹙一﹚ 积累运用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峰峦___ 一霎间 ___ 轻盈___ 弥漫___
棉絮___ 谚语___ 预兆___ 月晕___
2 下列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峰峦:山峰和山峦。
B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C 预兆:预先出现的好消息。
D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3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模糊 阴森 崩踏 恣态万千
B 绫纱 朦胧 描摹 改名换姓
C 天暮 暴雨 征照 变化无常
D 顷刻 圆狐 晴朗 连绵不断
4 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2)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5 选词填空
A 翻滚 B 聚集 C 聚拢
①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____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
了白色的绸幕。
A 推断 B 预测 C 推测
②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_天气的情况。
A 征兆 B 先兆 C 预兆
③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___。
A 限度 B 局限 C 限制
④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____。
6 填空
﹙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____(体裁),本文是当代科普作家___根据有关资料改
写的。本文从两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即不同___的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___的
云与天气的关系。
﹙2﹚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天气的情况。
﹙3﹚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_
__________。
﹙4﹚ 说明文是说明客观事实的一种文体。它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 和__
___。说明顺序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三种。常见的说明方
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 )
﹙2﹚即将出现的迹象。 ( )
8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文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方法的说明文。 ( )
②文章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
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
④“华”的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
9 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1﹚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
﹙1﹚我捡回一堆奇形怪状的小石子。它们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精读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仔细阅读语段,找出能概括这段文字中心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日晕三更雨 ( ) 月晕午时风( )
3请找出说明‘‘晕’’和‘‘华’’的语句,比较一下“晕”和“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4 从文中找出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试着写出另外两条有关天气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下节课预习目标
1 自主阅读课文《绿色蝈蝈》。
2 疏通文中的生字词。
3 了解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4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