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八上:第15课 八年抗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八上:第15课 八年抗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2-26 13:0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5课
八年抗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
蒙古全中国亚洲称霸全世界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东三省沦陷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
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与外交和国防相
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
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通过《基本国策纲要》
(《 国策基准》)1936年3月,日本组成了由军人控制的
广田弘毅内阁,该内阁惟军部之命是
从,全面推行战争政策,整个国家完
全纳入了对外侵略扩张和对内法西斯
专政的轨道。1、背景日本为实现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既定方针的必然结果
日本军部上台,大力扩军备战
英美忙于应付德国在西方的扩张无暇东顾
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一味强调“攘外必先安内”的有利时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卢沟桥宛平永


丰台平 汉 铁 路日华北驻屯军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本控制的察北伪蒙军北平宋哲元二十九军驻防北平时间地点导火线影响1937年7月7日北平西南卢沟桥
日军诡称一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借此炮轰卢沟桥、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2、经过阅读教材P78七七事变相关内容,完成下表日本教科书中,将“卢沟桥事变”的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日军属于“忍无可忍”的防卫举动!
岂有此理!!!中国守军第29军在卢沟桥抵抗日本侵略军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 卢沟桥事变时守卫在卢沟桥上的中国军人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佟麟阁
(29军副军长)《大刀进行曲》新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英勇的八路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冲啊!冲啊!冲啊!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原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冲啊!冲啊!冲啊!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杀!
3、影响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的抗战: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
南京沦陷 1937年底国民政
府迁于此1937年7月底平津沦陷中共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材料一:“现在政府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裁决,故希望中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南京国民政府1931年9月23日《告全国军民书》)参与园地2(教材P82)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讲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1937年8月14日《自卫抗战声明书》)
三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不抵抗政策
坚决抵抗国共再一次合作有了基础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第二次合作)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准备了必要条件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工农红军的改编西北工农红军八路军(第18集团军)总 指 挥:朱 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 谋 长:叶剑英 115师120师129师师长 林 彪师长 贺 龙师长 刘伯承南方游击队新四军军长 : 叶 挺副军长 :项 英八路军(3万余人)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新四军(约1.2万人)在大江南北对日作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对峙了十年,
为什么还能合作?
两次合作有什么不同?思考与讨论 民族危亡在即,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为主)
合作的目的不同
(北伐;抗日)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和两个战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春
台儿庄大捷
1.时间 :
2.作战部队:
3.战术 :
4.意义 : 1937年9月
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战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民心和士气.1、平型关战斗三、正面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1.时间: 2.指挥者:3.战果:4.意义:1938年春歼敌1万多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极大鼓舞了军民士气2、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台儿庄徐 州临 沂滕 县板垣师团矶谷师团中国守军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中坚守不退炮火闪烁的台儿庄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赴前线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通过浮桥日军由台儿庄撤退中国军队冲入台儿庄与日军巷战 血战台儿庄——真实的历史抗战开始中日军队对比日本中国350万训练有素的士兵
士兵有初中以上水平
2600架飞机
10艘航母,战舰配套
海陆空立体协同战法国共共计200万士兵
90%以上为文盲
305架飞机(双翼木制)
甲午战时遗留老战舰
扰民有术,抗敌无方6.5:1的比例获得惨胜!
用生命捍卫尊严,惊天地泣鬼神!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
在抗战初期,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抗战相持和反攻阶段,尽管态度较初期消极,但钳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发展。
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贡献四、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背景A、英美在远东实行绥靖政策,
劝蒋介石与日和谈; B、汪精卫这时已经投降日本,
在南京组织了傀儡政府; C、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战也开始悲观失望,
笼罩着严重的妥协投降气氛;D、日本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E、对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动的呢?2、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战场: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主要目标:破
坏敌人交通线,摧
毁日伪军的据点。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目的:打破“囚笼政策”,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参战:八路军 100多个团,约20余万兵力不留一段铁轨!
不留一根枕木!
不留一座桥梁!八路军在破袭正太铁路【 百团大战 主要战绩表】【 三次重要战役一览表】1937年
9月平型关八 路 军
115师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
大批军用物资。
抗战以来第
一次大捷
1938年台儿庄李宗仁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抗战以来的
重大胜利
1940年
8月华 北彭德怀
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
拔掉据点近3000个,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
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
最大规模战役平型关
大 捷
台儿庄
战 役
百 团
大 战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战 役
名 称本课小结七七事变
(全面抗战阶段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两个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平型关战斗
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