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培养速读课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地叙述事件过程的写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识记字词,整体把握课文要点;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课前指导(学习方法、相关知识等)自主学习:
1疏通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 巩固旧知识
《绿色蝈蝈》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国著名的 ______ 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
二 预习目标
1 生字注音
椭圆﹙ ﹚ 海域﹙ ﹚ 仪表﹙ ﹚ 畅谈﹙ ﹚ 供给﹙ ﹚ 小心翼翼﹙ ﹚
铁锹﹙ ﹚ 液氢﹙ ﹚ 轨道﹙ ﹚ 遐想﹙ ﹚ 大厦﹙ ﹚ 休斯敦﹙ ﹚
2 形近字辨析
邻___________ 挺___________ 碑___________
拎___________ 艇___________ 脾___________
3 重点词语释义
⑴可望不可即: ⑹畅谈:
⑵小心翼翼: ⑺庄重:
⑶昂首挺立: ⑻海域:
⑷神往已久: ⑼里程碑:
⑸一叶孤舟: ⑽遥遥在望:
4 文学常识速记
本文是一篇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当代科普作家______。
5 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类登月的重大意义。
6 整体感悟课文.
⑴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
⑶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⑷人类登月有什么重大意义?课文的哪一段有所揭示?
⑸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登月的全过程,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举例说明。
⑹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⑺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一些议论性的句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找到这些议论句吗?
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7 针对文中你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
三 合作研习
把各自预习的结果相互交流,并试着解答对方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 展示交流
学生分组把自主预习的答案板书到黑板上,老师点拨、纠错,强调考点、重点。
五 课后反思:通过本文的学习,仰望太空,你又会产生怎样的遐思?
六 课后练习: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看到了陌生而美丽的星球后,你会有何感触?试着写下来。
七 强化训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遐想( ) 海yù( ) 里程碑( ) 狭zhǎi( ) chàng 谈( ) 月壤( )
2 补充词语
( )首挺立 一叶( )舟 小心( )( ) 神( )已久
3 填空
①本文以___________为顺序,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美国三名宇航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月的全过程。具体写了登月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月归来四个阶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之情。
4 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能说出多少月亮的雅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收集描写月亮的诗词。
八 下节课预习目标
1自主学习15课《古代诗歌四首》,疏通诗文里的生字词。
2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