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2课
▲油画《约克镇投降》
【1】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contents
目录
【2】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3】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近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学习聚焦: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多元性。
学习聚焦: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学习聚焦:在回应殖民者文化侵略的过程中,被殖民者会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但也会努力保护传统文化,其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01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油画【五人委员会向大陆会议提交《独立宣言》】
PART1
温故知新:北美的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导火索)
莱克星顿枪声
(开始标志)
《独立宣言》
(宣布独立)
萨拉托加大捷
(转折)
约克镇投降
(军事胜利)
《联邦宪法》1787年
(联邦共和制)
1773年
1775年
1776年
1777年
1781年
1783年英国承认独立
萨拉托加大捷
《独立宣言》
独立后美国国徽
推动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形成
PART2
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
思考1:结合所学回答新航路开辟后北美洲族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历史纵横: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
清教是基督教新救的派别之一,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是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救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救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所以当人们说起清救徒时,一般是指美国的清教徒。清教对美国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美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影响了美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成为以后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
英国等欧洲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大量涌入北美洲;本地印第安人人数锐减。
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使北美洲的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思考2:结合教材分析北美洲族群的变化对文化产生了什怎样的影响?
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感恩节”的由来
PART3
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内涵
思考1: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材料: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
美国西进运动
思考2:结合材料与教材思考清教徒在不断西进中逐步形成了怎样的清教精神?
清教精神:地方自治、勤俭务实、“拓荒精神”、法制意识、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
以上精神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清教文化精神
PART3
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内涵
——美式英语
古英语(盎格鲁撒克逊语言)
↓
英语( British English )
↓
美式英语(American English)
学思之窗(P66)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
思考:你还能够说出一些美式英语中来自印第安语和非洲黑人语言的单词吗?这些单词说明了什么?
美式英语中来自印第安语的单词:hominy(玉米粥);igloo(圆顶茅屋);caucus(秘密会议);moose(驼鹿);racoon(浣熊)等近1700多个单词
美式英语中来自非洲黑人的单词:gumbo(秋葵汤);banana(香蕉);jazz(爵士乐);voodoo(巫术)等
语言说明欧洲人开通殖民过程中,各文化融合,彼此借鉴,体现了美洲文化的多元特征;美式英语仍以英语为主则说明白人在北美殖民地的主导地位。
PART3
美利坚民族的文化内涵
——启蒙思想(权力制衡、精神自由)
思考:结合教材思考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联邦宪法》存在的历史局限?
1787年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发展种植园经济和实行奴隶制是美国历史黑暗的一面。
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美国文化符号
PART4
美洲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的比较(P67思考点)
比较项 美国文化多样性表现 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表现
小结1:美国文化多样性表现?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少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多
多源但不是混血社会,白人为主
多源,已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多种信仰,清教对美国文化重要影响
天主教为主;多神信仰;图腾崇拜
美式英语为主
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制,实行权力制衡;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
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大多数国家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考迪罗主义盛行;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
种族
血统
宗教
语言
政治
文化
符号
自由女神像
拉丁舞
思考2:阅读教材完成拉丁美洲文化填空?
1.都受外来文化影响,文化多元融合的结果
2.深受宗教影响,尤其欧洲的基督教影响
3.都有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并取得较大成果
4.存在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压迫
两者相同点
思考3:两者相同点?
02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油画《拿破仑加冕礼》局部
PART1
知识拓展:拿破仑战争概况
拿破仑战争
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是封建统治;处于欧洲多极均势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下
维也纳体系确立,但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材料:“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恩格斯《德国状况》
莱比锡(1813)
滑铁卢(1815)
1812年远征俄国
奥斯特里茨(1805)
土伦(1793)
1804年加冕
PART2
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拿破仑”
专横跋扈的暴君OR革命的代表
一方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造成了欧洲人口大量死亡,且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另一方面,拿破仑通过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第1710条:“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 ——《民法典》部分节选
选修一P50:“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思考: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具体表现?
PART3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国家 俄国 波兰 德意志(普鲁士)
背景
领导者
内容
结局
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参加1812年卫国战争,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俄国控制波兰,民族矛盾激化
分裂的德意志,其中大邦普鲁士与拿破仑战争失败,失去大量土地;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改革与统一呼声高涨
贵族青年组成
“十二月党人”
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
(改革)普鲁士首相与政府
(革命)普鲁士资产阶级
按照西欧方式改造国家,组织秘密革命组织,1825年武装起义
在华沙发动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先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颁布《普鲁士改革赦令》废除农奴制;后爆发1848年革命
思考:阅读教材并完成下表
失败,但宣传了革命的主张
虽被镇压,但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改革成功废除农奴制;而1848年革命失败,但德意志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拦
思考: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普遍诉求;
另一方面,这些运动大都以失败告终,说明欧洲的封建守旧势力的力量仍很强大。
PART5
P68学思之窗: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
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
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苏]列宁:《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289页。
首先,列宁承认“十二月党人”革命者的身份;
但他们出身为贵族,这样的社会地位与民众差距悬殊,使得他们不可能真正发动群众;
这场起义以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为目标,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布尔什维克领导的1905年俄国革命,可视为十二月党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标的继续。
PART4
P68思考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重构)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1)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他们要求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民主、自由、独立、法治等启蒙思想和进步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3)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
(4)维也纳会议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压制革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引起欧洲各国的反对。
(5)欧洲各国贵族军官、工人、学生和市民等积极参加革命,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情。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肖邦(波兰人)
奥地利、普鲁士等地革命
03
欧洲殖民者的
文化侵略
▲油画《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
PART1
文化侵略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文化侵略:殖民国家往往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到达殖民目的。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龚自珍《定庵续集》
思考:结合图片分析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有哪些表现形式?(P70问题探究)
文化侵略是殖民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侵略
移植政治制度
英国东印度公司
用报刊控制舆论
伪满报刊
各种慈善事业
澳门白马行医院
奴化教育
日本在东北的学校
近代中国社会精英在与西方侵略者的抗争中,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最终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PART2
接受外来文化OR保护传统文化
思考:结合教材P69-70梳理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下如何应对保护传统文化与接受外来文化的?
保护传统文化 接受外来文化
中国
印度
埃及
救亡以图存、反洋教
向西方学习器物(技术、教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
印度教、伊斯兰教、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提出“印度人的印度”
伊斯兰教;
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
君主立宪制
林则徐
郑观应与《盛世危言》
义和团运动
西方文化殖民具有双重作用
民族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LAST
本课小结
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结合本课所学谈谈战争与文化的关系
THANK YOU
本课结束,感谢聆听
▲油画《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