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具体情况,学会形如“aⅹ±ⅹ=b”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形如“aⅹ±ⅹ=b”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形如“aⅹ±ⅹ=b”的方程。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完成预习单(可以看书,上网查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课前自学,课内交流”,想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自学成果?
2、复习旧知:
姐姐有90张邮票,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弟弟有多少张邮票?(列方程解决)(一生汇报,订正)
3、导入新知:
(1)、姐姐有90张邮票,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弟弟有多少张邮票?
(2)、姐姐和弟弟一共有180张邮票,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和弟弟各有多少张?
观察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条件不同,问题不同)
4、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预习单》上的第二题,整理自学结果,准备汇报。(三个学生板演三种不同的方法,并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生1:指着线段图讲解:我是根据“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知道了弟弟的邮票张数是1份的数,姐姐的邮票张数是这样的3份。”从“姐姐和弟弟一共有180张”知道了,他们一共是4份是180张。我先求出1份就是180÷4=45(张),也就是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45×3=135(张)。
生2:指着线段图讲解:我是根据“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知道了弟弟的邮票张数是1份的数,姐姐的邮票张数是这样的3份。”从“姐姐和弟弟一共有180张”知道了,他们一共是4份是180张。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弟弟的邮票张数是总张数的1/4,姐姐的邮票张数是总张数的3/4,用180×1/4=45(张)
180×3/4=135(张),也就是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
生3:我根据(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设未知数。根据(姐姐和弟弟一共有180张)找等量关系式。等量关系式为:(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指着线段图讲解:我是根据“知道了弟弟的邮票张数是1份的数,姐姐的邮票张数是这样的3份。”我设弟弟的邮票为x张,姐姐就有3x张,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x+3x=180,解方程得出弟弟有45张,姐姐有135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点拨者,在学生的困惑处追问、质疑、点拨。通过课前整理学生的预习单发现:学生都会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检验,所以如何检验是重点。如何计算“3x+x”是本节课的新知也是重点,所以教师做了如下处理: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提问学生,1、如何计算“3x+x”,2、如何检验。)
最后揭示这种数学问题的特点:两个条件分别告诉了两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它们的和,是和倍问题。
5、播放微课,揭示和倍问题的解决方法,回顾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6、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独立解决差倍问题:
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比弟弟多90张,姐姐和弟弟各有多少张?
(1)、先观察两种题型的不同之处,揭示“差倍问题”。
(2)、画线段图,写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
2、解方程:3x+2x=25 7y-y=18
3、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方程:3x+2x=25, 7y-y=18,编一个数学故事。
四、愉快小结
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分享你的学习收获。
五、带着疑问下课
拓展练习:屈老师的年龄比她女儿年龄的4倍多2岁,今年她俩的年龄和是45岁,老师今年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