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导入
16 最苦与最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了解作者作品,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阅读目标
掌握一种略读议论文的方法:对于关系型标题的议论文,应抓住对标题所涉论题及其关系发表看法的议论句,把握作者的观点及严谨的思路。
重点,涉及问题探究。
3
体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1
2
学习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写作目标
学习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品格素养
搜集有关“责任”的名言,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从师于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其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梁启超认为责任是公德的一部分,人人尽自己的责任,才能造就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新秩序的文明社会。1918 年10 月,梁启超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系列专栏讲辞,《时事新报》和《大公报》都有刊载,其中《最苦与最乐》刊载于《时事新报》1919 年1月8 日的“星期讲坛”上,意在使民众明白人生的乐莫不在于责任的完成,而人生之苦莫不在于责任的肩负,归根结底,人只有完成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得到生活的趣味。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论题是有待证明的命题。
预习资料速查
知识链接
孔 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孔子的敦厚中蕴藏着凛凛正气。而孟子更偏向愤世嫉俗。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化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1. 揽( ):拉到自己这方面或自己身上来。
2. 失( )意:不得志;不如意。
3.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4. 契( )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5. 监督( ):察看并督促。
6. 排解( ):排遣。
7. 循( )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lǎ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shī
guān
qì
dū
jiě
xún
8. 如释( )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9. 海阔( )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10. 悲天悯( )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shì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kuò
mǐn
字形易错,注意偏旁。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解放
( )押解
( )解数
jiě
jiè
解
xiè
( )佛祖
( )仿佛
fó
fú
佛
( )摔倒
( )倒退
dǎo
dào
汗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既( )既然
即( )即使
jì
jí
赔( )赔礼
陪( )陪伴
péi
péi
词 心安理得 问心无愧
同 两词都有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没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很坦然的意思。 异 “心安理得”指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问心无愧”指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
例 ① 对于别人的帮助要知道感恩,而不能心安理得地去享受。 ② “努力趁年少”,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虚度年华。”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作者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
作者论述“责任”这一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最苦
现实意义
最乐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观点?试简要分析。
论证方法
预习思考问题
作者又是如何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责任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对于关系型标题的议论文,抓住对标题所涉论题及其关系发表看法的议论句,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性地进行阅 读,就可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文章严谨的思路。例如本文抓住第①段中的“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未来的责任”,第④段中的 “翻过来看……人生第一件乐事”,第⑥段中的“到了长成……永远不能解除了”三处议论句,很快就可以理清本文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③):论述责任未尽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论题,提出“最乐”的论题,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⑤⑥):对想要逃避责任的思想提出反驳,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人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板书设计
16 最苦与最乐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课文细读品味
2. 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道理论证作用分析法。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告诉大家,那些圣贤、豪杰是极有责任感的人,正因为他们喜欢把什么都揽在身上,所以会终身都背负重担,但他们却能以此为乐,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课文细读品味
3.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重点] 作者是怎样将道理说得清晰透彻,令读者易于接受的?
课文前半部分论证“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时,主要运用了摆事实的论证方法。首先列举了对于个人的责任:“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以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启迪读者认识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论述“未尽责任”将会有怎样的痛苦。
课文全篇探究
然后由对于个人说到了“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接着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作者这样多方面、多角度摆事实来论证观点,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
课文的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时,主要运用了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课文全篇探究
一方面,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和孔子、孟子、曾子的话充当道理论据,来论证什么是“最乐”;另一方面作者言辞恳切地讲道理,向读者分析观点的正确性,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样先举例子,再引用名言,接着讲述大道理,使论述层层深入,观点也更加鲜明深刻。
课文全篇探究
1.设问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本文开头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这一问题之后,一连用了四个问句,连续提问,连续否定,句式简洁,语气干脆,且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了吸引读者注意和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先提出问题“人生什么事最苦呢”,然后用了一连串设问句,先问后答,逐一否定,从而指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证尽责任最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纵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责任”二字来谈,从“未尽责任”和“尽责任”这两个方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论证有力,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归纳总结
原文: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
译文: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原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原文:任重而道远。——曾子
译文: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汉朝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炎炎夏日,黄香会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地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会用自己的身体帮父母暖被子,好让父母睡觉时觉得暖和。后来,黄香的事迹传到了京城,他也得到了“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美称。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