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答案
一、
选择题(20分,1一14题,每题一个正确选项:15一17题,每题一或两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4
5
6
答案
b
D.
C.
B
A.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D
D
o.ec.
二、简答题(30分。最后一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8(1)W:(2)厘子.:(3)y
(4)4bg41y,生140gw¥
6)0壁,+o
19.(1)00圆(填序号).女复收生
(3)b、(填“a”或6”),h盘小氨
20.w9t
儿时,△$8的值相等
A)87L
(2)C
(3)降提品。
(4)4.2D
21.
(1)al
mol.
(2)边有l小4
中逸骏40明-0门7
Wa时+zNa5Ay+dw
奇:
共2ywk45%
co20
装复晚里分敌为245%
o.o swsl
wH54eo9-1871a:17
2.(1)@
(2).
(3)0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Wa03+CL,三Wa(+C心
【反思与交流】,名降此罐,L断鱼Na0的在在刨
在选丛剂斯海技呈戒线国为3成侧山远凡U州·,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综合测试
化学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20 分。1—14 题,每题一个正确选项;15—17 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 正确选项)
1.“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 翻译成“矽”,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A. 硒 B. 硅 C. 铝 D. 锡
2.化学常运用于物品加工,下列加工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 用砂纸打磨镁条
C. 用活性炭净化水 D. 用葡萄酿制葡萄酒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银 B.冰水共存物 C.石灰水 D.干冰
4.“低碳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限制燃放烟花 B. 发展燃煤发电
C. 分类处理垃圾 D. 倡导公交出行
5. 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关于空气中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供给呼吸,人体要靠空气中的氧气维持生命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纯净气体的集气瓶中后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6.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 溶解粗盐 B. 过滤食盐水 C. 蒸发食盐水 D. 冷却蒸发皿
7.科学施用化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以下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NH4HCO3 B. Ca(H2PO4)2 C. K2CO3 D. KNO3
8. 下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 和)的个数比为 1:1
9.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
催化剂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
X+H2O,X 的化学式为( )
CO B. CH4 C. CH4O D. C2H6O 10.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现象能证 明氧气含量的是( )
A.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 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
D. 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 1 处
11.不同温度下 KNO3 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
℃
溶解度
g/100g
水
20
31.6
30
45.8
40
63.9
)
A. 20℃时,100gKNO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31.6g
B. 30℃时,100g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5.8% C. 30℃时,100g 水中放入 50gKNO3 得到 150g 溶液
D. 40℃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 63.9gKNO3
12. 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下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O2 CO2 CO Fe
A.X 的主要成分是碳 B.X 与 CO 都具有氧化性
C.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Y 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13.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实验装置
序号
其他试剂
100min
时
O
2
的含量
①
干燥剂
21%
②
10
滴水
15%
③
10
滴水和
1.0g
食盐
8%
)
A.①中铁未生锈,②③中铁已锈蚀 B.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D. 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14.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 Ba(OH)2 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 加入的 Ba(OH)2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b 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B. b→c 段有水生成
C. b 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铜
D. d 点沉淀质量与 b 点沉淀质量相等
15. 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正确的是( )
A.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向固体中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
蒸发
A
.
除去
CaO
中的
CaCO
3
B
.
检验硫酸中是否混有少量的盐酸
取样,滴入
AgNO
3
溶液
分别点燃
,
用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火焰
C
.
鉴别
CO
和
CH
4
两种气体
检验
H
2
是否达到可安全点燃的纯
度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
管口
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D
.
)D.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16.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是( )
(
选项
A
.
B
.
C
.
D
.
图像
分别向足量等浓度
的
CuSO
4
溶液中加
入质量相等的锌粉 和铁粉
分别向等质量大
理石中加入足量 的等体积等浓度 的稀盐酸
电解水一段时间
(忽略气体的溶 解)
实验
设计
将表面生锈的铁
钉放入稀盐酸中
)
二、简答题(30 分。最后一空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18.“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 根据要求填空:
(1)2 个氮分子(用符号表示) ;
(2)金属镁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
(3)硫化钠(Na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4)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 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 C、H、O 的原子个数比为 ,0.1mol 该物质约含有 个氧原子。
(5)历史上人们曾认为水是一种单质,证明此观点错误的化学方程式 是 。
19.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大理石、稀盐酸、锌粒以及下列仪器 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 C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发生的 化学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 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H2,则 H2 从导管口 进入(填“a”或“b”), 理由是 。
20.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根
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 A 的溶解度为 ;P 点的含义
是 ;t3℃时 A、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3℃时 A、B、C 的饱和溶液降到 t1℃,肯定变为不 饱和溶液的是 。
(3)从含有少量 B 的 A 溶液中得到 A 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 、过滤、洗 涤、干燥。
(4)将 t3℃时的 A 和 B 的饱和溶液各 100g 分别蒸发掉 10g 水,然后降温至 t2℃, 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21. 通过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完成分析与计算。
(1)反应中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分析与计算过程)
22.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 氧化碳的“零排放”。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 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 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过程中,当 CO2 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 NaHCO3。 (2)NaHCO3 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 CaCl2 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3)CaCl2 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Na2CO3 猜想②Na2CO3 猜想③Na2CO3、NaHCO3 猜想④NaHCO3
【实验与结论】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于
试管中,加入
CaCl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不成立
(2)步骤二:继续加入
CaCl
2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
过滤
,
取 少量滤液
,
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 酸
气泡产生
(
填
“
有
”
或
“
无
”)
猜想③不成立
(3)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
量滤液,向其中滴入
2
~
3
滴无 色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猜想
成立
)
请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如果去掉步骤二中的“加入适量稀盐酸”,上述实验的最终结论是 否可靠?请判断并简述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