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年级___三___ 学科___语文___ 周次_______
课题 单元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单元主题是“大阳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 》。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想象大胆、奇特,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单元目标 学习本单元字词,初步尝试写想象类文章。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有趣,并学会大胆想象创编、续写故事。
教学重点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宇宙的另一边》大胆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一个世界,而且是这一边的倒影,想象神奇有趣。《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在大胆想象中实现了“我”“美好”的愿望。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大胆,学会大胆想象。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奇妙的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大胆想象。
课时分配 12-13课时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16宇宙的另一边
教材分析 《宇宙的另一边》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讲了作者趴在窗台,看着浩瀚的星空,产生的无尽遐想。在宇宙的另一边有很多神奇的秘密。有个做着相反动作的一个“我”,所有的事物都和这边截然相反。文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纯真的想象,给孩子们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淌、秘”等6个字,会写“淌、秘”等8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宇宙另一边都有哪些秘密。 3.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感受想象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2.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内容。
教学难点 续编故事:展开孩子想象的翅膀,发展孩子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读童话故事,但是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还不够强,往往是浅表层的阅读,希望通过规律性的阅读,能让学生发现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数 2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喜欢看星空吗?(课件出示2:宇宙星空)对那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产生了哪些有趣的想象?本文的作者是个喜欢探索的孩子,面对宇宙星空产生了许多大胆有趣的猜测。 让我们走进《宇宙的另一边》去了解一下,小作者都在宇宙的另一边看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宇宙的另一边)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3) (1)宇宙的另一边都有哪些秘密? (2)宇宙的另一边和宇宙的这一边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预习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想想文中写了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 3.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 预习反馈: 1. 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课件出示4) 流淌 秘密 一栋 气喘吁吁 思绪 一篇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 前鼻音:“篇”,后鼻音“淌 栋”。 (2)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近字比较:淌一躺 冻一栋 偏一篇 都一绪 熟字加熟字:“禾+必=秘”“口+于=吁”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件出示5) (1)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2)宇宙的另一边有个和宇宙这边一样的“我”,正在做着和宇宙这边的“我”相反的事情。 (3)宇宙那一边雪是夏天下的,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 (4)宇宙的另一边的石头是有生命的,像花儿一样开放,像人一样行走。 (5)当现在的我正在上语文课时,宇宙另一边的“我”正在上数学课,加法和乘法的算法是很特别的。 (板书:倒影 相反 太阳从西方升起 石头是有生命的 加法、乘法的算法很特别) 4.小结:概括内容,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6)(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淌 秘 栋 梯 铃 绪 瞬 篇 1.如何识记这些生字?(课件出示7) 形声字结构特点:淌 秘 栋 梯 铃 篇 熟字加部件(偏旁):“纟+者=绪”“ +扁=篇” 组词扩展:流淌 秘密 一栋 电梯 铃铛 思绪 1.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篇”上窄下宽结构,下面的“扁”户字下面,同字框里是一横两竖。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9) 流淌 秘密 一栋 梯子 电铃 思绪 瞬间 一篇 气喘吁吁 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宇宙的另一边》,看看宇宙的另一边藏着怎样的秘密。(板书:宇宙的另一边) 二、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 1.小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想象出了宇宙另一边的样子,你能找出最能体现宇宙这边和另一边关系的句子吗? (课件出示10) “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你是如何理解“倒影”一词的?(倒立的影子。)(板书:倒影) 也就是说宇宙的另一边和这边是?(截然相反的)(板书:截然相反) 作者围绕“倒影”一词,想象出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有趣的秘密?根据课文内容,看看表格,了解宇宙这边与另一边的关系。 3.让我们带着带着充满好奇的心情读读2一11自然段。 4.师:宇宙的另一边肯定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秘密,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分小组,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预设1:当我正在起床的时候,宇宙另一边的我正在准备睡觉;当我们正在升国旗的时候,宇宙另一边的我正在和同学们把国旗降下来。 预设2:我们这边的太阳从西方落下,宇宙另一边的太阳从东方落下,我们这边的水从高往低流,宇宙另一边的水是从低往高处流的。 …… 5.师:有了奇思妙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现在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我”呢? 预设:善于思考的“我”。 预设:爱动脑的“我”。 预设:想象丰富的“我”。 6.边看边读边猜想,我们认识一个想象丰富、善于动脑的“我”。你喜欢吗?(板书:想象丰富、爱动脑筋) 7.小结:通过故事我们见识了宇宙的另一边的秘密。而正是因为了解宇宙另一边的神奇,让我们爱上了书,爱上了阅读。 三、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师:《宇宙的另一边》是由陈诗哥创作的。他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体现了大胆地想象。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预设:我还读过:(课件出示12)《国王宝藏》、《长翅膀的小龙》、《会跳舞的房子》、《神奇的国家》、《小鬼考试》、《蔬菜总动员》等等。 师:没有读过这些书的同学抓紧时间读读,一定会让你爱不释手的。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一个孩子的心理来想象一棵树的感觉,但它所要叙述的又不仅仅是“我”变成一棵树的感觉。从妈妈出现在树下,随后又住进树上的鸟窝起,“我”变得有些紧张起来。“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意思其实是说,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在母亲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会被错认的使。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 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喜欢读童话故事,但是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还不够强,往往是浅表层的阅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数 2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 痒痒的 椭圆形 菱形 鳄鱼香肠 糖醋排骨 丁零丁零 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 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 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 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 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 预设: (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 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 (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___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 (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习作单元,主要是利用习作范文的研读,提高对学生想象类作文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从兴趣游戏入手,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3.挖掘想象潜能,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说和写等综合能力。 4.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写清起因、经过、结果。 5.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将大胆自由的想象应用于习作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做到想象合理有新意,不人云亦云。
学情分析 小学生想象作文是指学生在受到提供的素材或生活经验启发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将记忆中的形象进行严格构思、加工,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过程、内容的作文形式。需要比较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数 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闯关游戏,大显身手 第一关:指印变变变 1.指印也能做画,不信你来看。(出示图片)你们发现这些有趣的图案是怎么变出来的吗?是啊,看似普通的指印,加上我们的奇思妙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2.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游戏规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指印来个大变身.看看哪位同学想得奇,画得有趣,将为你们组赢得一颗奇思妙想星,时间三分钟。 3.学生想象创作。 4.学生展示,老师想送给大家一组表示顺序的关联词语。用上这组关联词,能帮助你清晰地说出给指印变身的过程。评出奇思妙想星。 第二关:接龙编故事 1.夏天,尤其是到了午后,你会有什么感觉?是啊,正是小瞌睡虫找到了你们,才让你们昏昏欲睡。瞌睡虫的朋友可多了,如果瞌睡虫找到他的朋友会闹出不少笑话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一天瞌睡虫找到了他的朋友“红绿灯”,会闹出笑话或者不必要的麻烦? 2.瞌睡虫还会去找大自然中的哪些朋友?又会闹出什么笑话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关叫接龙编故事。(出示故事开头)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请同学们根据故事开头接着往下编故事。看谁想得奇特,编得有趣,就为小组加一枚奇思妙想星。 3.小组交流。 4.哪组来当龙头?(教师适时评价,颁发“奇思妙想星”) 第三关:读故事写故事 1.过渡:哎呀,老师越来越佩服你们了,想象真丰富。下面进入第三关,难度可越来越大啦。准备好了吗? 2.第三关:。铅笔是我们天天都要用到的文具,可是整天憋在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好多好多的梦想呢。(出示例文)读读故事,铅笔都有哪些梦想?你们发现铅笔的所有梦想有什么相似之处? 3.不但它的梦想有相似之处,描写梦想的表达方式也有相似之处。再读介绍铅笔的梦想的这部分你发现了吗?(出示课件) 4.总结写法。 5.展示交流,颁发奇思妙想星。 6.老师要把你们写的和在一起,《一支铅笔的梦想新传》就诞生了。 三、总结闯关,提示写作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二、出示要求,创编故事 1.出示题目,选出你最喜欢的题目,也可以写其它的想象故事。 2.简单交流。 3.明确写作要求,大胆想象,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 4.学生创作故事。 第三课时 一、回顾要求,导入新课 二、自己评价:朗读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 三、同学互评: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四、总结点评 1.老师总结作文优缺点。 2.列出写的较好的学生名单。 3.选出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 4.寻找亮点。 五、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