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9:3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___三___ 学科___语文___ 周次_______
课题 单元目标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天地间的奥秘”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方法。《我们奇妙的世界》描写天空中和大地上的美丽景色,《火烧云》、《我们奇妙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从演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物的活动、海底植物、海底矿物坚作无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的兴趣。《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人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 。
单元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区课时分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我们奇妙的世界》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海底世界》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会 《火烧云》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口语交际。习作 5.能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能按给定开头说话。 语文园地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学会怎样劝说别人;学会通过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的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会 《火烧云》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口语交际。习作
课时分配 12-13课时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材分析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故事讲一个性子最急的顾客在冬天里想做一件棉衣,性子最慢的裁缝让他到明年冬天来取。急性子的顾客由于等不及,就急着要求把冬装改成秋装,又把秋装改成夏装,最后要求把夏装,改成春装。每一次要求,裁缝都欣然答应。可是,原来他什么都还没做,布料还在柜子里一动没动呢。这个故事讽刺了性子过于急的人太过浮躁,性子慢的人太不注重工作效率,都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缝箱”等11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缝”,会写“性卷”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3.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过程。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5.感受故事不断反转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形象。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段进行朗读、品读;又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打印) 复备(手写)
第一课时 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看到底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要求:(课件出示2)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在文中框出生字,给生字表里的生字注音。 2.标出理解、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小节号,并作读后感悟的批注。 (一)学生按初读要求自主预习。 (二)预习反馈: 1.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3) 裁缝箱子夸奖歪着头承认衬衫袖子负责泄气手艺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翘舌音:“承”;后鼻音:“箱缝”。其中“缝”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féng”,还有一个读音是“fèng”,组词为“缝隙”。 (2)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29个段,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段落。 4.小结: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 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熟字加部件(偏旁):“生+忄=性”,“化+贝=货”“耳+又=取”“大+亏=夸”“力+夊=务” 减一减:“圈-口=卷”“来-〡=夹” 形近字比较:村一衬彩一衫乙一艺 1.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7) 箱子夸奖歪着头承认袖子负责泄气凭手艺 慢性子一卷交货取衣服夹起服务衬衫负责手艺 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部分(1~13自然段)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想让慢性子裁缝做冬装。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冬天。) (2)急性子顾客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8) “我想做件棉袄。”(板书:做棉袄) (3)从哪里看出他是个急性子的人?(课件出示9) (4)试着读出急性子顾客的“急”脾气。 (5)但是,这位如此急性子的顾客,偏偏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裁缝?(慢性子的裁缝。)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出示10) (6)当这位性子最急的顾客听说自己的棉袄要到明年冬天才能取,决定把布料拿走,不做了,为什么,又留下了呢?(慢性子裁缝劝住了他。)(板书:明年冬天来取) (课件出示11) (7)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急性子顾客的急脾气,慢性子顾客的慢条斯理。(板书:急脾气慢条斯理) 2.学习第二部分(14~16自然段):第二天,把冬装改成秋装。 时间才过一天,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什么要求?(课件出示12) 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课件出示13) 你猜想慢性子裁缝现在已经做好棉袄吗? 3.学习第三部分(17~19自然段):第二天,把冬装改成秋装。 急性子顾客又有什么新的要求?(把夹袄改成夏天穿的短袖衫。)(板书:把夹袄改成短袖衫) 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课件出示14)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读出急性子顾客的等不及,慢性子裁缝的不慌不忙。 4.学习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又过了一天,想把夏装改成春装。 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什么新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 这位惊讶、愤怒地瞪大眼睛的顾客会说些什么? 四、拓展运用,读说训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 2.这个故事中,你想对裁缝和顾客说些什么? 填写课后第二题表格,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慢性子裁缝的“慢”和急性子顾客的“急”。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比较二人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慢性子和急性子的特点。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在朗读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特点,通过语言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裁缝和顾客说的语句,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但是对续写考虑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26.《方帽子店》
教材分析 《方帽子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家方帽子店,卖的全是方形的帽子,这些帽子戴着既不舒服,又不漂亮。后来孩子们想办法创造出圆形的、各种样式的帽子,戴着既舒服又漂亮,经过进一步改进,销量非常好,顶替了方形帽,方形帽变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陈旧、落后的东西总会被新型、实用的东西代替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橱改”等7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嚷”。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4.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讲了那几部分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复述故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能说出自己读完文章得到的启示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数 2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要来到方帽子店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方帽子店)  2.(课件出示2:课文插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3.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4.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这个商店要卖方形的帽子? (2)这个方帽子店后来怎么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课件出示3)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4:生字词) (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翘舌音“橱”,后鼻音“嚷筒董”。 (2)识记生字 说一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蕉扣嚷筒董橱 形近字比较:改一政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20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段落如下:(课件出示5) 4.小结: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四、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方帽子怎么不舒服了?(课件出示6)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方帽子戴着不舒服了?所以孩子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要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2.孩子们尝试着做出了什么样的帽子? (课件出示7) 3.方形帽后来为什么被圆形帽给淘汰了? 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2.复述课文: 说说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哪个部分让你意想不到,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 指名复述,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27.《漏》
教材分析 《漏》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到老爷爷老婆婆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撞上“漏”。画面充满童趣角色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婆脊”等8个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3.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4.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5.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角色朗读文,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教学难点 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不难理解,阅读起来也不存在障碍,可是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去理解它的寓意,就会有点困难,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制作重点词句的课件。 课时数 2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出示2:课文第一幅插图) 大家请看插图一,图上有些什么? 你们真会观察,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漏)。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什么是“漏”?为什么题目只有一个字? (2)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4) 老婆婆脊背一个贼莫非巅散架粘胶旋风顺势一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平舌音“贼纵”,翘舌音“粘”,前鼻音“巅旋”。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 漏喂胖驴狼厉抱偏粘胶莫贼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边音“漏驴厉狼”,前鼻音“偏”,后鼻音“胖”。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喂狼抱偏粘胶 (2)熟字比较。如:伴一胖户一驴厉一历 (3)组词扩展:漏雨莫非山贼贼寇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喂”:左窄右宽,右边的长横压住横中线,竖提压住竖中线,竖提的左侧没有一撇。 “偏”:左窄右宽,注意右下角同字框里面是一横两竖。 “贼”:左窄右宽,右边是个“戎”字,不是“戒”字。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6) 2.思考:故事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7)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9) 老婆婆脊背一个贼莫非巅散架粘胶旋风顺势一纵 漏雨喂着小胖驴一个贼莫非厉害抱住偏偏 2.检查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读。 3.谈话导入。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第一、三部分 (1)老爷爷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课件出示10) (课件出示11)(板书:“漏”:“漏雨”) 这个“漏”可把做贼心虚的老虎和贼吓惨了!他们两个听到“漏”这个字,怎么想的?齐读: “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他们认为“漏”是什么?(一个人、或者一只猛兽)(板书:漏:一个人、一只怪兽) 最有趣的是,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12) 此时此景,你会想到了中国一个成语——(做贼心虚)。 2.学习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偷驴不成,反被吓昏。 仔细读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说来给大家听听。 他们为什么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 让我们分角色,用幽默地语气读出这一部分内容,读生动,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三、指导朗读,写作训练。 1.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2.根据课后三题提示,复述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16:课后三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28*枣核
教材分析 《枣核》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复述课文、续编故事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核妻”等10个生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折涨”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3.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4.把握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5.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角色朗读文,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反抗黑暗势力的可贵品质。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制作重点词句的课件。 课时数 2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2: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机智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枣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3:出示词语)  枣核夫妻爹娘扶犁折腾 困得很牲口官府善罢甘休涨红脸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折”,前鼻音“困”,后鼻音“牲涨”。 另外,两个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ē”,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zhé”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é”,组词为“折本”;多音字“涨”在这里读“zhàng”,还有一个读音“zh ng”,组词为“涨潮”。 (2) 识记生字 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广+付=府”“四+去=罢” (2)形近字组词:核一该折一拆 (3)组词扩展:妻子夫妻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解释)   ①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 ②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③钱搭:古代装钱物的口袋。 ④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 交流展示如下。 (课件出示5)“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板书: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 指名朗读。 想象一下,枣核很能干什么农活? (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 2.默读课文4~13自然段。 (1)枣核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6)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趣了? (课件出示7) “衙役们拿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你觉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枣核小,是完全可能从铁链缝里钻出来的。) (课件出示8) 这个片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活佛济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小组内表演课文内容,再选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四、拓展延伸,说写训练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2.续编故事。 想象一下,枣核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口语交际八
教材分析 设置这样的主题为“这样想想真有趣”的习作,引导学生编写童话,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的能力。 2.选一种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学情分析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方法 讲评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数 2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爱听,让我们组织一次“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趣味故事会) 二、试讲故事,范讲引领。 1.谁能告诉我,你喜欢的故事名字是什么呢 (抽生回答) 2.原来大家有这么好听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呀?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个? 3.抽生讲故事。 4.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次,请同学们做评委,看看我俩谁讲得好?好在哪儿? 5.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更喜欢听谁讲故事呢? 三、语言训练,弄清要求。 (课件出示2:对话) 1.这里有一段对话,你们看,风魔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小树是森林中刚刚长大的孩子,森林爷爷是森林里最老最老的一棵树。 风魔王:哈哈哈!我是威力无比的风魔王,我发起脾气来,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起波浪……哈哈哈!那儿有一片森林,我要冲过去! 小树:森林爷爷,怎么办呢? 森林爷爷:孩子们,别怕,手挽手,肩并肩,大家一起对付它! 2.先试着读读这段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3.你们读得太有感情了,咱们再来试试表情和动作吧,揉揉你的小脸,做好准备。 4.做出动作和表情,再来分角色演读上面的对话。 5.孩子们表演得真好,这样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你一定能讲出精彩的故事。 6.用上两分钟时间,回想你的故事,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谁愿意勇敢的来试试。别着急,大家都爱听故事,我们在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3) 出示听故事要求: 1.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能说出故事哪里有趣。 3.有问题等听完后再提出来。 (板书:听故事:记住内容 说出有趣的地方 听后提出问题) 抽生讲故事 如何讲好故事。(根据情况,可在学生提出时,提前出示) (课件出示4)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1)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 (2)故事要生动、有趣。 (3)表情要自然、大方。 (板书: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手势 表情自然大方) 四、小组交流,试讲故事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习作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结合单元的学习体会,交流一边读一边预测带来的阅读新体验,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地运用预测这一策略。“识字加油站”安排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词句段运用”发现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成语。第三题引导学生发现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中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教学目标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3.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教学重点 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习惯了,单元知识梳理的习惯。就是三年级的难度增加了很多,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去适应难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数 2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想象导入,明确内容 1.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它们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 2.任选一幅图,在展开想象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4.指名说说。 5.师生评议,纠正补充。 三、展开想象,说一说 你准备选择哪种动物去写,小组交流,选代表班内交流。 1.谁来说一说,展示一下? 2.全班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她)说得怎么样? 3.同学们想象的真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吧! 三、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五、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年级 三 学科 语文 周次_______
课题 语文园地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包括:“交流平台”学会复述故事的方法;“识字加油站”识字8个词语和11个生字,“词语段运用”包括仿写句子,体会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做做题目的好处,学会转述;“日积月累”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复述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认识拟声词,在句中的作用;学习和了解带有反义词的题目;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大林寺桃花》,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往往能说,但是条理性不够,有时候无法表达得更加清楚,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教学方法 分组交流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数 2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训练了复述课文,复述需要注意些什么,复述的方法有哪些?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2.“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从这句话你又学会了复述的那些方法?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嗽”,边音“唠”,前鼻音“谚辩”。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2)分析本题的形声字。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学习运用拟声词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加点的短语含有拟声词。(板书: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加点的短语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小组代表发言: 4.类似的句子,我还会写: (二)带有反义词的题目。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题目有趣吗,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板书: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 3.照样子,写写这样的题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三)学会转述。 读读上面的例句,说一说,转述别人的话和直接引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2.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1)转述别人的话时,冒号、引号,不用了。冒号变成了逗号。 (2)转述别人的话时,人称发生了变化,第一人称“我”边成了第三人称“他”。 3.仿照例句,把所给的句子改成转述别人的话。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2)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 4.(课件出示11)词语解释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7.读出韵味 8.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