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201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2-26 17: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地理科复习提纲
复习方法:1、熟识课本内容,彻底理解。
2、疏理知识、系统学习,理解各知识点的联系。
3、重视读图,每一地名都要落实到地图上,能对照地图讲述所学过的地理知识。
4、做适合自己的练习
本册知识体系: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 部,太平洋 岸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 温带, 纬度地区
半球位置: 半球、 半球
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疆域辽阔 海陆兼备 ※领土四端点:(P4)东 西
南 北
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内海:
最大岛:
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
三级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 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人口多,人口总数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人口增长 问题:给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
世界人口大国 沉重的负担
政策:
人口分布不均匀、 多、 少
第二节 人口分布
※人口分界线:
汉族人口最多
第一章 构成:56个民族 少数民族:55个, 族人口最多
汉族:遍及全国各地
56个民族是一家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西南、西北和东北
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间应和睦相处

华人华侨共亲情 华人与华侨的区别
原籍的主要分布地:广东、福建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地势的分界线:(P19)一、二级:
二、三级:
第一节 ※基本地形种类: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P22(重点)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丘陵
河: 外流河: 流入太平洋, 流入印度洋,
流入北冰洋,
内流河:
湖泊分布特点:西部以 较集中,多为咸水湖(最大: 湖)
东部以 为集中:淡水湖(最大: 湖)
京杭大运河: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沟通五大水系
第二章 概况: 发源地: ,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划分: ,
黄河 流经地形区 : , ,
黄河的贡献;水能开发 游最丰富。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原因: )
黄河忧患 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
第二节 ※治黄的关键:治沙。具体措施:在中游的黄土高原植树造林
概况:发源地: ,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划分: ,
流经地形区 : , , ,
长江 ※亚洲第一大河,航行价值最高
※主要的电站和水利枢纽: 、葛洲坝
※灾害---洪灾 原因有:多暴雨(自然);乱砍滥伐、围湖造田(人为)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1、气温分布规律: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
温度带是根据各地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来划分。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主要温度带的分布P36
2、降水分布规律:从 沿海向 内陆递减。 干湿状况与当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
干湿地区的分布P36
一线为南北方分界线
大致与1月 度等温线、 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是亚热带与 带,湿润区与 区的分界线。
成因: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大
第三节 季风气候显著: 冬夏季风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划:与夏季风有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
主要的灾害天气:暴雨、洪涝、干旱、寒潮(长江以北)、台风

概念:直接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气候、水、森林、矿产等资源
自然资源自述 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可以更新。(气候、水、生物)
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在相当时间内难以再生。(矿产)
第一节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P45


三 现状:绝对数量大,类型多样,人均量小
章 土地资源概况 山区面积广大,难利用的土地多
第二节 土地资源 按利用类型分类: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
※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状况P47
面临严峻的形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
一寸土地一寸金 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水资源主要指:
最方便利用的淡水;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第三节 水资源 空间分布差异大, 多, 少;东部多, 少。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
最大工程:南水北调,把长江水调到 华北、西北
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同季节变化大:夏秋多, 少。
解决措施:修建水库,如三峡工程
影响: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保护水资源:珍惜和合理利用,防止污染、节约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广,约300万平方千米
丰富的海洋宝藏
第四节 海洋资源分类:空间资源、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
海洋生态恶化的原因: “无序、无度、无偿开发和有法不依
保护蓝色国土 解决措施与具体方法:海洋综合管理三大示范区(海南省清澜湾、广东省海陵湾、广西防城港)
定义:农业是通过人工培植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生产过程
种类:种植业、畜牧业、 业、 业
第四章 农业的差异:※南北差异:北麦南稻 北花生南 北菜南蔗

第一节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 东西差异:东部:种植业;西部:畜牧业
主要的棉花产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南部
形成原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启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举措:因地制宜,利用高新技术,实行贸易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
概念:把采掘自然资源、对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技术装备和原材料(重工业),为人民提供日用品的产业 (轻工业)
第二节 工业概述 重要性:国民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分类:按产品的类型(钢铁、机械、纺织、化学、电力等)
分布特征:沿海、沿江、沿河、沿铁路线
工业(是国民 ※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辽中南 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
经济的主导 分布 沪宁杭 、
珠三角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分布特点:依附于大城市,呈现 、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核心区是北京、
高科技与现代工业 沿海地区:
不同类型的发展方向: 内地:
边境地带:
南北干线 京哈 ——京广 ,
第四章 京九 、京沪
铁路干线分布: 东西干线 陇海—兰新
、 、 、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发展方向: 、 、
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快速便捷的公路和航空运输: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广清高速)
第三节交通
:分类:远洋、沿海、内河、湖泊
水路运输
※海运中心:大连、 、广州
管道运输:以运送水、石油、天然气等 物质为运输对象,运量大,安全节能可昼夜不停地运输。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客货运输方式的选择

民俗与环境 :地形、气候不同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饮食文化、建筑、礼仪、服饰各具特色。
自然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
文化景观遗产: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