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1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1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06: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登 高
——杜甫
学习目标
一、熟读诗歌,初步掌握近体诗的朗诵要领。
二、疏通大意,从意象入手,结合作者的时代和经历,感受诗人复杂的人生情感。
三、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一、诵读要领
语 节
情 感
二、意象品味
1、《登高》这首诗哪些联写景,哪些联抒情?
2、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描写?分别给人以何种感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寄意遥深“三秋图”
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
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
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但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
提示:“秋”在诗歌中不仅仅是指具体的季节,诗人在创作时更多的赋予“秋”以抽象的内涵。请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和际遇来理解。
三、情感体悟
忧思沉郁“杜甫心”
(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
提示: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有时一字就能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浓厚的悲情。从颈联看,作者的悲情来自哪些方面呢?立足于文本,从诗中找出悲之因。
宋人罗大经评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从尾联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悲因?
杜甫的辛酸路途
《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朝局势动荡不安。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但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于大历二年秋天重阳节独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登高》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三年之后,杜甫即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人格之美
杜甫,不仅给我们以诗歌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从《登高》及下面的诗句中可以获得杜甫的哪些精神财富?(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诗史——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
诗圣——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作业:以“杜甫与我”为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杜甫的感悟 。
意象中的李杜风格
1、意象的选择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2、意象的写法
3、意象的组合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