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年级-下册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
题目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原因、成就。 2.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背景、内容、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重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
教学策略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备注
一、导入:视频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 那么,这么一座雄伟的大桥是在什么背景下修建的呢? 让我们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新授: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名词解释】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的背景 教师:展示四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的3个背景。 学生:(讨论、发言)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经济已经濒于崩溃。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③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 教师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家就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 ,那么这个计划的概况如何呢? 2.“一五”计划的概况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一五”计划的概况(时间、目的、基本任务、外部协助) 学生:(讨论、发言)1953—1957年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是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外部协助: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重工业基础项目。 3.“一五”计划的成果 教师:(展示“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我们把成果归纳为一桥二铁,三路四工业,请同学们根据地图说出一五计划的成果。 学生:(讨论、发言)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四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的意义 教师:(讲解)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易错点提醒:“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还未实现国家工业化。要实现国家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合作探究】思考: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教师:提示从国家政策、人民方面、国际方面思考。 学生:(讨论、发言)(1)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2)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3)苏联的援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教师:(展示问题)阅读课文,回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问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产生办法、会议名称、内容)。 学生:(讨论、发言)1954年9月;北京;全国人民普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教师:补充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重要内容以及“两会”概念。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教师: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小结 四、随堂检测:基础选择题+历年中考选择题 引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对应练习册作业。2、背出本课大事件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并且通过材料分析及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