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 课 时 间 20 年 月 日 上 课 时 间 第 周 周 月 日
班级 节次
课题 城镇化 总课时数 第 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区域图辨认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识两类区域城镇化的差异。2.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
教学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教学参考 教辅 网络
授课方法 学案导学 讲练结合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导入] :播放歌曲《这个城市》,思考:歌词反映了城市中的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教学过程]城镇化及其过程概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具体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标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4.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5.城镇化的意义(1)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4)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利用歌曲导入,引起学生兴趣。读“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不同你那份卫星遥感形象”图资料,提出问题: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何在?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小组分组活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完成自探究活动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城镇化率低于30%超过30%达到70%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城乡差距缩小,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6.城镇化的问题资源问题: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减少;用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短缺等;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社会问题: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增加、住房紧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应急设施滞后、犯罪率上升等。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表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目前速度快慢慢快城镇化水平高低高低且发展不平衡存在问题问题出现逆城镇化城市发展不合理 (课件展示图2-3-4)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城镇化的意义。阅读知识窗部分自主完成学案表格师生互动 分组探究:展示课前“以本市为例,探究城镇化过程伴随的问题”的小组成果。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
教 学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