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7 11: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的原因是
A.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B.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
C.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D.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了中国安全
2.“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自治区建立 D.青藏公路通车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北平和平解放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土地改革
4.在朝鲜战场上发扬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且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
A.黄继光 B.邱少云 C.钱学森 D.杨利伟
5.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标志着全国全部解放
6.它的成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独立自主的新时代。材料评述的是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7.1952年,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说明( )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8.歌曲《我的丈夫是英雄》唱道:“清水河清又清,我的丈夫是志愿军,太阳下花开花更红,我的丈夫是英雄……”。这首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9.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对“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B.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C.中国人民赢得了反封建的彻底胜利 D.沉睡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
10.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中国( )
A.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 B.成为多党制国家
C.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别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言指出:“从8月27日至11月25日侵略朝鲜的美国武装力量侵犯我国领空,据初步统计已达200次,共出动飞机1000架次以上,毁坏中国财产……自从6月27日以来,美国第七舰队即侵入我国台湾领海……”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入朝作战的原因是
A.维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安全 B.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C.捍卫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D.借此机会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及标志事件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49年—平津战役
C.1949年—渡江战役
D.1949年—新中国成立
13.“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此战,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中国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的战争”这段话赞扬的“这场战争”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14.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大阅兵式上,任检阅司令员的是( )
A.毛泽东 B.聂荣臻 C.朱德 D.周恩来
15.当代学者李泽厚认为:1949年中国革命的成功……某些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被涤除。例如,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已相当现实地实现。这……甚至超过了好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见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A.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B.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
D.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6月19 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材料二经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 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和前途。
(1)写出材料一中“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并指出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旧中国”完全死亡?
(3)结合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谈代表的名字。
(4)材料二和材料三描述的事件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7.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
材料三:从此,帝国主义也不敢轻易做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三)》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2)材料二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祖国人民誉为什么?结合他们当中的英雄代表人物及其事迹,谈谈你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注意史论结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
(4)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我国国内进行了哪一场运动?它们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了中国安全,为了保家卫国,我国进行抗美援朝。题干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的原因是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了中国安全,故D符合题意;抗美援朝之前,朝鲜战争已经爆发,排除A;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是抗美援朝的原因,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抗美援朝的影响,排除C。故选D。
2.B
【详解】
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B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材料中“藏族群众”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西藏自治区建立不符合“祖国大陆的统一”的信息,排除C项;青藏公路通车也不符合“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的信息。排除D。故选B。
3.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故选A项;西藏和平统一是在1951年,北平和平解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都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召开,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土地改革是变革土地制度,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1952年10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C项是中国的“火箭之王”,D项是中国的航天英雄。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5.A
【详解】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A项符合题意;标志着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B项排除;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是五四运动,C项排除;新中国成立时,西藏还没有解放,D项排除。故选A。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国际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独立自主的新时代,故B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民族衰败到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1952年”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1952年,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明了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符合题意;AD说法错误,排除;B是土地改革的内容,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故此题选C。
8.D
【详解】
根据“志愿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美援朝中中国的军队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以历史背景应该是抗美援朝战争,故选D;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都与“志愿军”的称呼不符,排除ABC。
9.A
【详解】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A项正确;B项是抗战胜利,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不是觉醒,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均与题干“1949年”不符,排除AD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通过材料中“侵略朝鲜的美国武装力量侵犯我国领空”、“毁坏中国财产”、“美国第七舰队即侵入我国台湾领海”等信息可知,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因此,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入朝作战的原因是捍卫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ABD材料中并未体现,因此均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点睛】
注意“材料表明”,答案不能脱离材料。
12.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及标志事件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1949年中国人民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1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A项正确;解放战争和北伐战争是国内战争,材料侧重于该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排除BD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相对而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更“彻底”,更有力度,排除C项。故选A项。
【点睛】
14.C
【详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阅兵式开始,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部队。故C符合题意;毛泽东是国家主席,排除A;聂荣臻是阅兵总指挥,排除B;周恩来是政务院总理,排除D。故选C。
15.D
【详解】
依据题干“某些沿袭千百年之久的陈规陋习被涤除。例如,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观念上家务劳动上的空前平等,至少在知识界和机关干部中,已相当现实地实现”可见,作者旨在说明新中国成立在扫除陈规陋习、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方面的积极作用,故D正确;为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的应是指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题干没有体现,A排除;题干没有体现新中国成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B排除;题干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对于国内社会生活变迁、改造社会面貌的意义,没有体现对世界的影响,C排除。故选D。
1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得以实现)。
(3)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49年6月19 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新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依据材料二“……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 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所以说“旧中国”完全死亡。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达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反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材料三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促进了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7.(1)必要性:①敌人入侵朝鲜,威胁中国东北的安全;②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
(2)誉为:“最可爱的人”。理解:抗美援朝精神就是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如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就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3)伟大意义:①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扩张;②捍卫新中国安全;③保卫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④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4)运动:土地改革。共同作用: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
根据材料“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得出必要性:①敌人入侵朝鲜,威胁中国东北的安全;根据材料“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得出必要性:②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
(2)
根据材料“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得出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理解:根据材料“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得出抗美援朝精神就是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如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就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3)
根据材料“帝国主义也不敢轻易做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得出伟大意义:①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扩张;②捍卫新中国安全;根据材料“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得出伟大意义:③保卫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结合抗美援朝对世界的影响得出伟大意义:④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4)
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土地改革。共同作用: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作用得出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