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7 16:1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向辽、西夏缴纳的岁币;②“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③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宋朝统一了北方各民族;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和贸易往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旧唐书》记载“……居潢水(西拉木伦河,为西辽河北源)之南,黄龙(吉林省吉林市的高句丽山城)之北,鲜卑之故地,在京城东北五千三百里。东与高丽邻,西与奚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逐猎往来,居无常处。材料中记述的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3.元朝时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一直被明清所沿用。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4.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的人物是( )
A.杨坚 B.朱元璋 C.赵匡胤 D.刘邦
5.在中国两千年的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国的朝代里,文人却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朝。题干中“武将”指的是
A.赵匡胤 B.赵构 C.宋徽宗 D.宋钦宗
6.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实现地方自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杜绝官员贪腐
D.促进社会和谐
7.“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嬴政 B.杨坚 C.李渊 D.赵匡胤
8.如图为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A.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宋代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杂剧的形成 D.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9.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①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③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 ④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设立的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是 ( )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帅府 D.市舶司
11.元朝最终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
A.忽必烈继承汗位 B.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C.元军攻入临安 D.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1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辽、夏、金、元政权分别是由下面哪些对应 的民族建立的( )
A.女真族、契丹、党项族、蒙古族 B.党项族、女真族、契丹、蒙古族
C.女真族、汉族、契丹、党项族 D.契丹、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
13.下图所示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土尔扈特回归
14.下表观点为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由此可见( )
观点 观点来源
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维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撰《北征回銮诗》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 苏轼《东坡应诏集》卷一策略二,作者为北宋中期文学家、高级官员
以屈辱换取苟安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1941年
对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历史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2008年
A.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 B.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C.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15.“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大一统的过程。其中“平西夏”这一过程是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耶律阿保机 B.宋太宗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力劝宋朝皇帝亲征澶州抗辽的名相,他是谁?他劝的是哪位皇帝?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统领抗金军队伍叫什么??他后来他被哪个奸臣所害?
(3)上述图片中的历史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17.阅读《元朝疆域图》,回答问题。
(1)元朝的建立者是谁 元朝是在哪一年统一全国的
(2)元朝疆域辽阔,在地方上设立了什么机构管辖
(3)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元朝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4)设置省级行政区有什么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显著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统一北方各族的说法错误,③错误,BCD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送礼”指的是宋向辽、西夏缴纳的岁币,这一措施有利于边境安定和贸易往来,但是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①②④符合题意,因此A项正确。故选A。
2.A
【详解】
依据题干“西拉木伦河,为西辽河北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契丹族的起源,相传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一条从大兴安岭南端奔腾而下,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亦称“黄水”,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党项族是古代西北族群,属西羌族的一支,也称“党项羌”。羌族的主干发源于“赐支”或“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B不符合题意;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属于东北地区,C不符合题意;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行省制,一直被明清所沿用,故A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故B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机制,故C不符合题意;厂卫制是明代加强皇权的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C正确;杨坚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A排除;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B排除;刘邦建立西汉,是为汉高祖,D排除。故选C。
5.A
【详解】
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 建立政权,史称北宋。材料中“武将”是赵匡胤,A项正确;赵构是南宋皇帝,不是武将,排除B项;宋徽宗和宋钦宗是“靖康之变”时被金国掳走的皇帝,排除C和D项。故选A项。
6.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即夺取地方的政治权力、军权,控制地方经济发展,削弱地方权力,收归中央。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通过收地方权力归中央,同时分化事权,使各官员、机构相互牵制,可以遏制官员的贪腐,但是不可能达到杜绝。C项不合题意;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7.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D项正确;嬴政建立秦朝,排除A项;杨坚建立隋朝,排除B项;李渊建立唐朝,排除C项。故选D。
8.A
【详解】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题干中“瓦子”的出现反映主要原因是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瓦子与民族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宋代杂剧的形成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手工业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所以①符合题意;元朝实行行省制,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所以②符合题意;元朝结束了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局面,实现大一统,所以③符合题意;在元朝统一管理下,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与交融,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所以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A项正确;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地区,排除B项;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排除C项;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元朝最终完成全国统一。D项正确;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排除A项;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排除B项;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排除C项。故选D。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国是由契丹族所建,西夏是由党项族所建,而女真族建立了金朝,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故D符合题意;女真族建立了金朝,而非辽国,故AC不符合题意;党项族建立了西夏,而非辽国,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A
【详解】
根据材料“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及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撒,A项正确;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朝廷委任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到元军大营谈判。他遭到扣留,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后来乘机逃出,历经磨难,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顽强抵抗,排除B项;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排除C项;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宋真宗、苏轼、范文澜和赵永春,这四个人身份不一样,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对澶渊之盟的历史评价也不一样,可见,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故C符合题意;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说法过于绝对,故B不符合题意;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与史实不符,说法过于绝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平西夏……”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随后多次进攻西夏并最终将其灭亡,故C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故A不符合题意;宋太宗试图夺回幽云十六州,但失败,故B不符合题意;忽必烈建立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1)寇准。宋真宗。
(2)岳飞。岳家军 。秦桧。
(3)坚贞不屈、爱国,勇于斗争等。
(1)
依据组图一的图一可知,图一是北宋的宰相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直逼澶州城,直接威胁北宋的都城开封,朝廷一片恐慌。在这种情况下,为稳定军心民心,鼓舞士气,北宋宰相寇准坚决请求皇帝宋真宗率兵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实现了安定相对和平的环境。
(2)
依据组图一的图二可知,图二是南宋的岳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他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当岳飞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寇准和岳飞给我们留下了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坚贞不屈、爱国,勇于斗争等。
17.(1)忽必烈。1279年。
(2)行省。
(3)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
(4)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世祖创制了行省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简称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