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一、单选题
1.甲、乙两种材料不同的金属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同时投入沸水中充分加热,先把甲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一杯冷水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升高了t,取出甲金属块(不计水的质量变化),再把乙金属块由沸水投入该杯水中,热平衡后又使水温升高了t,则两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是( )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3.下列关于四冲程内燃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一次 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C.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热机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
4.内燃机的工作物质是( )
A.水蒸气
B.空气
C.燃料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
D.柴油、汽油和天然气
5.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为判断煤炭品质的优劣,最科学的方法是检验煤炭的( )
A.比热容 B.密度 C.热值 D.温度
6.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
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7.如图所示,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球由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铅球由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C.铅球到达点时动能最大
D.铅球在点时动能为零
8.2021年1月7日,罗庄气温-15。在这样温度低于0的环境里,小王在没有热源加热的情况下,他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也让冰熔化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王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A.钻木取火 B.扬汤止沸 C.滴水成冰 D.炙手可热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吃冰淇淋,感觉很凉爽——热传递
B.冬天搓手取暖——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酒精喷在手上感到凉快——液化吸热
D.夏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外有白霜——凝华
10.小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家庭出行代步的工具,其发动机大多数为汽油机,下列有关汽油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油机的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 B.汽油机的效率一般比柴油机的效率高
C.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1.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
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
C.飞行的飞机 D.拉开的弹弓
12.百灵鸟是散居型蝗虫的天敌但蝗灾爆发时,聚集型蝗虫会大量分泌苯乙腈,其刺激性气味使百灵鸟放弃捕食,百灵鸟闻到苯乙睛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13.2020 年 11 月 24 日,我国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发射升空,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火箭用液态氢为燃料是因为氢气的______大,氢气燃烧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该能量的转化与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的______冲程相同,汽油机飞轮转速为3600r/min,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_______次。
14.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小刚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实心球从离开手后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球的动能______,球的机械能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最高点时,球的动能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零。
15.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与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______图所示的演示实验;汽油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______图。
16.冬天天气很冷,哈气搓手取暖,其中“哈气”是通过______改变内能,“搓手”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______。
三、综合题
17.如图所示,小菁想知道家中鹅卵石块和花生油的比热容,她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如下:(当时环境温度为20℃,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①用手提电子秤先称出石块质量,然后称出相同质量的水和花生油分别倒入一次性杯子中;(m石=m水=m油)
②将石块放入热水壶的沸水中,待石块与沸水同温后,迅速夹起放入水杯子中,用电子温度计测量出石块和水同温后的温度;
③按步骤②方式,测量出石块和花生油同温后的温度;
小菁记录的温度是t水=34.0℃、t油=45.0℃,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可算出:石块材质的比热容c石=_______J/(kg·℃);花生油的比热容c油=_______J/(kg·℃)。
18.请阅读《热机的发展》
热机的发展
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所谓热机,就是一种将内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械,我国南宋出现的走马灯是世界上较早的热机(涡轮机)的雏形。在近代科技发展中,热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源的蒸汽机就属于热机中的外燃机,而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则属于热机中的内燃机。
1862年,法国工程师德罗夏在本国科学家卡诺研究热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活塞下移、进燃料;活塞上移,压缩气体;点火,气体迅速燃烧膨胀,活塞下移做功;活塞上移,排出废气。四个冲程周而复始,推动机器不停地运转。德罗夏只是天才地提出了四冲程的内燃机理论,而将这一理论变为现实的是德国发明家奥托。1876年,他设计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它具有体积小、转速快等优点。后来这种机械常常用汽油作燃料,所以又叫汽油机。它常应用在汽车、飞机、摩托车和小型农业机械上。随后德国人狄塞尔提出压燃式内燃机原理,1897年成功制造了以柴油为燃料的柴油机。
19世纪末,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心发电站迅速兴起。汽轮机因之产生和发展。20世纪初,美国人柯蒂斯制成多个速度级的汽轮机,改进了性能,并一直使用到现在。燃气轮机是发展较晚的热机。1920年德国人霍尔茨瓦兹制成第一台能实用的燃气轮机,热效率为13%,但因仍存在许多缺点而被放弃。1939年瑞士制成4兆瓦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效率达18%。同年,在德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使用He-S3B涡轮喷气发动机。从此燃气轮机步入实用阶段,并开始迅速发展。
目前,在航空上普遍应用燃气轮机,有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等。
(1)在热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热机,请写出2种热机______;
(2)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图中的______冲程实现。
A.B.C.D.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六冲程发动机
普通的四冲程发动机把 75%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了,六冲程发动机则利用了部分散发的热能去制造蒸汽以回收部分本来会损失的能量。在普通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之后。第五个冲程开始的时候,把水喷进炽热的气缸里面,水马上就变成了温度高达816度的蒸汽,体积急剧膨胀1600倍,同时气缸内压强急剧增大,推动活塞再次向下运动,为汽车提供动力。到了第6个冲程,发动机把水蒸气排放到一个冷却器,水蒸气在那里重新变成水,根据计算,六冲程发动机能比传统的四冲程发动机效率提高30%。如果是柴油机的话,还可以再提高5%。实际上,向内燃机气缸喷水(与燃油一起喷入),就可以提高输出功率和热效率,这种尝试几十年前就有人研究过但主要就是因为气缸腐蚀问题而放弃的。
“额定功率”是发动机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额定转速” 是对应额定功率下发动机曲轴的转速。“排气量” 是发动机气缸的工作容积, 是指所有气缸内活塞从下止点到达上止点所扫过的容积之和。六缸六冲程发动机,即通过连杆把六个气缸的活塞连在一起,使各气缸的六个冲程依次错开,则在曲轴转动的每半周里,都有2个气缸在做功。假定每个循环的两次做功冲程中,气体对活塞做功相同,设每次做功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对活塞的平均压强为p,排气量为V,发动机额定转速为n (单位: r/s),燃气对活塞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pV。
(1)六冲程发动机的第五冲程相当于四冲程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此冲程的能化把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2)六冲程发动机的一个完整工作循环中, 有______个做功冲程;
(3) 六冲程发动机通过下列______方式提高热机效率;
A.减少内能的散失 B.提高燃料的热值
C.让燃料充分燃烧 D.减少机械的摩擦
(4) 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请写出六缸工六冲程发动机额定功率的表达式______(用文章中的字母表示);
(5)我国第一款自主品牌的高瑞豪华轿车“红旗HQ3"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进行测试,总重为2.3×104N, 汽车所受阻力是总重的0.1倍,普通汽车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效率为20%,若采用六冲程汽油发动机,该汽车的耗油量______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耗油量指每 100km汽车耗油多少升,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汽油的密度为0.7×103kg/m3)
20.请阅读《按压式瓶盖》并回答问题。
按压式瓶盖
防疫要勤洗手,装有洗手液或洗发液的瓶子,其瓶盖往往都是按压式的,如图甲所示。按压式瓶盖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液体是怎么“吸”上来的?
洗手液瓶中有个按压式吸液结构,它由导液管、进液阀门、弹簧、活塞、出液阀门、出液管、储液筒等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中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是塑料小球,进液阀门位于弹簧下端,出液阀门位于活塞上端。
使用的时候,通过手向下按压,活塞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使得进液阀门关闭,出液阀门打开,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瓶外;当手松开时,弹簧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使得活塞向上移动,出液阀门关闭,进液阀门打开,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液体“吸”出瓶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手向下按压,弹簧被压缩时具有 ______能。
(2)洗手液能被“吸”入储液筒内是利用了 ______。
(3)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瓶中气压 ______储液筒中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如果宇航员在空间站内按压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______挤出洗手液。(选填“能”或“不能”)
21.(1)为了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小明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如下:质量为m、M的两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m(2)如图乙是研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其形变程度间关系的实验装置,小球压缩弹簧,松手后小球被弹开,并撞击纸盒。本实验中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是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_______能的过程,小球撞击纸盒的过程,是克服______做功的过程。假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如图丙,探究物体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三个相同木桩在沙中所处的初始深度相同,甲、乙、丙三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图丙中乙、丙两物体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分别撞击B、C两木桩使之扎入沙坑的深度相同,_______(选填“能”、“不能”)说明乙、丙的初始的重力势能相同。
(4)机械能的转化及其应用
张工、李工两位是建筑设计师,均受某公司邀请参加某火车站进站段铁路工程的设计,最后张工上交了如图丁所示的设计方案图,李工上交了如图戊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若你是此公司代表,你将选择_______图的设计方案,结合你学到的物理知识,请简要谈谈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先后将甲乙两金属块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甲金属块温度比乙多降低了t,根据,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降低的温度多的甲金属块,比热容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A.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因此一个工作循环做功一次,故A正确;
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故B错误;
C.内燃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热机效率为有用功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只能反映有用功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的多少;热机效率高的,做的有用功不一定多,故D错误;
4.C
【详解】
内燃机包适汽油机和柴油机,汽油机通过电火花点燃汽油、空气混合蒸汽,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柴油机通过压燃式点燃柴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做功,所以内燃机的工作物质是燃料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故C正确,符合题意,ABD错误,不符合题意.
5.C
【详解】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越大,说明该煤的热值越大,即是优质煤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常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通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只涉及能量的转移,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故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铅球由a→b 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错误;
B.铅球由b→c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铅球由b→c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到达c点时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C正确;
D.铅球在b点时,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动能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两块冰来回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块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冰块熔化了。
A.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会燃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
B.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A.人吃冰淇淋,感觉很凉爽,是因为人的体温较高,冰淇淋的温度较低,两者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人的体温降低,感觉很凉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冬天搓手取暖,双手互相摩擦,双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喷在手上感到凉快,酒精是液体,容易汽化,在手上容易汽化,汽化要吸热,吸收手的热量,手温度降低,人感到凉快,所以这是汽化吸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夏天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外有白霜,是因为冰棍长时间在冰箱内,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即冰棍外的白霜,这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汽油机的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故A错误;
B.柴油机是压燃式,一般是柴油机的效率高,故B错误;
C.汽油机的点火方式是用火花塞点火,故C错误;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混合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A.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静止在山顶上的大石头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动能,故B不符合题意;
C.飞行的飞机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动能,故C符合题意;
D.拉开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
ABCD.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叫做扩散,扩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闻到苯乙睛的气味,说明苯乙睛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13. 热值 做功 30
【详解】
[1]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液态氢和其它燃料相比,液态氢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2]氢气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对火箭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二者能量转化形式相同。
[3]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3600r/min,则该飞轮每秒钟转60圈。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4个冲程,做功一次,故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30次。
14. 减小 不变 大于
【详解】
[1][2]离开手后的实心球斜向上方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动能减小;从最高点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3]球在最高点时,仍有向前的速度,所以动能大于零。
15. 乙 丙
【详解】
[1][2]甲图对试管中的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使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使塞子飞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乙图是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丙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丁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因此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是甲和丙;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乙实验。汽油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丙图。
16. 热传递 内能
【详解】
[1][2]冬天天气很冷,哈气搓手取暖,其中“哈气”是呼出的高温气体的热量传递给低温的手,使手的内能增加。因此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搓手”的过程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7. 0.89×103 1.958×103
【详解】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将石块放入热水壶的沸水中,石块与沸水同温,再石块放入盛水的杯子中,石块和水的末温度相同,石块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即Q吸=Q放,根据热量公式知
c石m石Δt石=c水m水Δt水
由于m石=m水,所以石块材质的比热容
[2]若将石块放入热水壶的沸水中,石块与沸水同温,再石块放入盛花生油的杯子中,石块和花生油的末温度相同,石块放出的热量与花生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即Q吸′=Q放′,根据热量公式知
c花生油m花生油Δt花生油=c石m石Δt石′
由于m石=m花生油,所以花生油的比热容
18. 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等 C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热机有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等。
(2)[2]在四冲程内燃机中,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由图可知,A中进气门打开,活塞下行,为吸气冲程;B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上行,为压缩冲程;C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下行,为做功冲程;D中排气门打开,活塞上行,为排气冲程;故“巨大爆发力”由C冲程实现。
19. 内 2 A 4npV 14.3
【详解】
(1)[1]第五冲程也是蒸汽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由题意知,六冲程发动机的第三冲程和第五冲程都对外做功,提供动力,所以有两个做功冲程。
(3)[3]六冲程发动机的第五冲程通过将水喷入炽热气缸内,变成蒸汽对外做功,是通过减少内能散失了提高热机效率。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六冲程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动3圈,做功2次,而六冲程发动机的转速是nr/s,那么每秒每个气缸做功的次数为次,燃气对活塞每次做功为
W=pV
所以,每个气缸每秒做的功
W1=W1=pV
那么每秒六个缸所做的功
W总=6××pV=4npV
即发动机的额定功率
P=4npV
(5)[5]汽车行驶100km,汽车牵引车所做的功
W功=Fs=fs=0.1×2.3×104N×100×103m=2.3×108J
六冲程发动机的效率
η=20%+30%=50%
那么行驶100km,燃烧汽油放出的热量
Q放=
燃烧汽油的质量
行驶100km,消耗汽油的体积,即耗油量
20. 弹性势 大气压 大于 能
【详解】
(1)[1]弹簧被压缩发生了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2)[2]洗手液能被“吸”入储液筒内是利用了大气压。
(3)[3]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说明瓶中气压大于储液筒中气压。
(4)[4]因为空间站内内也有空气,而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所以如果宇航员在空间站内中按压这种瓶装洗手液瓶盖能挤出洗手液。
21. 见解析
没有让木块从同一起点开始 动 摩擦力 不能 能 戊 火车上坡过程中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可以降低车速,容易刹车
【详解】
(1)[1][2]由于木块移动距离相同,由此推测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让木块从同一起点开始。
(2)[3]弹簧将小球弹开,小球有一定的速度,具有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4][5]小球推动纸盒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是因为水平面有摩擦力,木块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就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达不到探究目的。
(3)[6]实验中通过木桩扎入沙坑的深度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图中B、C两物块质量不同,被举高度不同,但两木桩扎入沙坑的深度相同,即乙、丙两物体对B、C做功相同,所以能说明乙、丙的初始的重力势能相同。
(4)[7][8]根据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可以知道丁图中火车进站时下坡,这一过程中又有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车的动能,就会使得车速提高,难以刹车。故不合理;戊图设计中利用车上坡过程中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从而可以降低车速,容易刹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