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9: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2 腊八粥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标语)
B.“我也有生命,请手下留情!”(风景树标语)
C.“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
D.“吃喝尽心,来去尽兴。”(餐馆标语)
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清明节。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D.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松。
3.以下哪部作品的作者与我们学过的《腊八粥》的作者相同( )
A.《茶馆》
B.《野草》
C.《边城》
4.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热水) B.走马观花(慢走)
C.不以为然(正确) D.过犹不及(达到)
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脏水”的“脏”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肮脏 B.脏话 C.心脏 D.脏乱
二、填空题
6.近义词。
预备——( ) 松劲——( ) 惊异——( )
嘟囔——( ) 吞噬——( ) 柔顺——( )
雄浑——( ) 敦厚——( ) 压抑——( )
7.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文中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1.凡是本校学生,都有竞选的________(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2.他因为生病,腿都________(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了。
三、语言表达
8.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老师经长对我们说,“你们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健康成长你们的是大有好处的。”
_________________
2.星期天。妈妈爸爸加班,我给他们炒菜坐上可口喷香的饭菜。
________________
3.英语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
4.夏天的蝴蝶谷是个令人神往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招娣气冲冲地嚷道:“我不练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
2.本来是自己主动要求加练的,练一会儿不就完了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并不是要在张石匠面前露一手。小伙子只想说明艺无止境。(用关联词语连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家乡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腊八粥(节选)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10.与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相比,冰心笔下的“腊八粥”要_______得多,其原料竟然有________种之多,实在令人惊叹。
11.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恰当的是(  )
A.介绍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味道。
B.介绍腊八粥风俗的由来。
C.写母亲每年给“我们”煮腊八粥。
12.从文体上看,沈从文的《腊八粥》刻画了“八儿”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是一篇______(散文 小说);冰心的《腊八粥》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__________(散文 诗歌)。
13.结合第一课和第二课,说说其他节日的一些风俗特点,简单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14.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赏析下列语句。
①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C
【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腊八粥》和《边城》的作者都是沈从文先生。《茶馆》的作者是老舍。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诗集。
4.B

5.C

6. 准备 懈气 惊诧 嘟哝 吞没 温顺 雄壮 忠厚 压制

7. 资格 肿胀

8.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你们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你们的健康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星期天,妈妈爸爸加班。我给他们做上可口喷香的饭菜。 我对英语很感兴趣。 蝴蝶谷的夏天是个令人神往的季节。

9. 招娣气冲冲地嚷道,她不练了。 本来是自己主动要求加练的,练一会就可以了。 小伙子不是要在张石匠面前露一手,只是想说明艺无止境。 没有哪个人不说自己的家乡好。

10. 丰富 十八
11.C
12. 小说 散文
13.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主要习俗有吃粽子、插艾叶、喝雄黄酒、赛龙舟等。

14.由一开始地他和妈妈各三碗,爸爸哥哥各一碗到他三碗半,妈妈两碗半,爸爸哥哥各一碗。对八儿讨价还价,得寸进尺地描写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狡猾、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15.八儿没想到今日的粥的颜色是深褐(黑)。原因是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16.内容:此句把八儿由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猜想,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构:引起下文八儿亲见腊八粥情况的描写,并于下文没有想到的深褐色情节相照应。
17.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八儿的肚子比喻成一面小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八儿吃的心满意足,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美味。 美味的腊肉都没人吃了,侧面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
14.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一开始地他和妈妈各三碗,爸爸哥哥各一碗到他三碗半,妈妈两碗半,爸爸哥哥各一碗。”中可以看出八儿的分配。由此可以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期盼,也体现了其可爱的一面,表现了孩童的小聪明、天真、可爱的特点。
15.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中可以看出。
16.
考查对文章句子作用的分析理解。
这类题首先要从文章内容仔细看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即可。语言组织要合理。如:
内容上:写出了八儿的惊异表现。
结构上:引出下文并与深褐色情节照应。
17.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这类题可以从描写、修辞、表现手法的方向进行分析,看看作者侧面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如:
①从“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来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儿的肚子比喻成小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儿吃得心满意足的特点,侧面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
②从“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来看写出了腊肉没人吃,侧面表现了一家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