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选择题
1.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2.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一直受到历史叙述的重视。下列关于五四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B.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开展土地革命 D.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4.中共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5.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促成这个高潮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俄国十月革命波及中国
B.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C.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D.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文言文,反对白话文
7.如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
胡适日记·卷十四(一九一六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 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60 文学革命八条件.....464 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468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新道德
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指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只有工人 B.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C.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0.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这里的“一个时代的序幕”是指
A.近代史的开端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1.有学者认为,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丧、军阀割据等,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基本的东西”是指( )
A.西方先进的技术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C.民主科学的思想 D.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
12.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从历史感悟中得出历史结论,并汲取历史智慧,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与未来的生活。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而得到的历史结论为抗日战争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3.某同学参观关于“近代化探索”的图片展,在某展区看到了以下四幅人物图片,可知该展区的宣传主题是(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武昌起义
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的“他”是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干将;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A.李鸿章 B.李大钊 C.孙中山 D.陈独秀
15.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运动②都经过长期准备③都是由工人阶级组织和领导④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漫画
(1)图1漫画反映了哪次侵略战争?图2反映的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哪个条约?图3漫画反映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2)材料二中“归于失败”的政治运动有哪些?作者认为它们“归于失败”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据材料三,概括“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17.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口号和企业性质分别是什么?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又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但也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成功了”,请你就“成功”的观点说说理由?
【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据材料四,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运动后期他们的思想内容又有什么新发展?
(5)通过以上探索,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的历程和规律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温药慢治”指的是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猛药重治”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颅洗脑”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
2.D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选项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而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A选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说法不准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B正确;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A排除;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C排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后,开辟了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道路,D排除;故选B。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四大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再结合题干材料“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可知,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促成工人运动高潮的形成,D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但不是第一次工人运动出现高潮的直接原因,A项错误;工人力量壮大不是工人运动高潮出现的直接原因,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与1924年,时间与第一次工人运的高潮不符,C项错误。故选D项。
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7.C
【详解】
根据材料“胡适日记”“白话诗”“文学革命八条件”,可知反映的是胡适提倡新文学,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道德,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中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是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故选B;A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排除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不是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排除D。
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D项正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1947年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0.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1895年广州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面貌,资产阶级的激进分子于1915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从思想领域唤醒国民,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主张,排除。
12.D
【详解】
根据材料“通过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而得到的历史结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
依据题干人物图片可知从左至右依次是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C项正确;题干的主题应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鸦片战争、戊戌变法、武昌起义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干将、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人物是陈独秀,故D符合题意;李鸿章、孙中山与题干无关,故AC不合题意;李大钊没有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故B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反帝反封建为自己的革命任务,最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这一任务,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同点是都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运动;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故①④符合题意,故C正确;辛亥革命没有经过长期的准备,②都经过长期准备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故②不符合题意;故AB错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二者都不是工人阶级担任领导的事件,故③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
16.(1)鸦片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伟大力量: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1)
根据材料可知,图1道光朝之辱说明是发生在道光皇帝时期的侵略战争,即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图2甲午大海战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1895年春,李鸿章前往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图3洋人的朝廷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改良派发起的政治运动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辛亥革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说明作者认为失败的原因是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
根据材料可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说明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体现在成为运动的主力;“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说明革命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17.(1)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企业。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原因: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③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以上三点中答任意两点及两点以上即可)。
成功理由: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专制)。③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上三点中答任意两点及两点以上即可)。
(4)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
新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
(5)历程:学习器物(技术)——制度——思想。(不按顺序没分)
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意思相近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内容“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局势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的民用工业。
创办企业的口号是自强。
(2)第一问,根据材料“1895年…‘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可知,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戊戌变法运动。第二问,根据孙中山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4)第一问,根据材料“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可知,材料四中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第三问,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开始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特点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