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7 21: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秦朝(  )
A.统一车轨 B.开凿灵渠 C.统一货币 D.修建长城
2.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 B.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C.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D.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
3.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设置太尉掌管军事
C.修筑万里长城 D.全国推行郡县制
4.下图示意图中的内容是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中的( )
A.政治、经济方面 B.经济、文化方面
C.文化、思想方面 D.政治、思想方面
5.下面是两幅长城示意图,长城的变迁反映了当时
A.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 B.中原政权的统治中心东移
C.中原与匈奴结束了战争 D.匈奴从南方迁徙到了北方
6.为防止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现象,有效地管理地方,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郡县制度 B.统一六国文字 C.确立皇帝制度 D.修筑万里长城
7.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王绾建议承袭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廷尉李斯认为: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对于李斯的建议,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于是全国推行
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8.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D.周朝
9.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开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10.联系秦朝的历史,结合下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秦始皇建立的地方行政模式是
A.郡-县-乡-亭-里 B.县-郡-乡-亭-里
C.郡-县-亭-乡-里 D.县-郡-亭-乡-里
12.在下图所示秦朝的行政系统中,负责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县长官
二、综合题
1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国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三:
请问答:
(1)结合所学,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我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两个治国理念分别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哪两位思想家?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巩固秦朝统治,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5)材料三的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如图)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朝的建立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有哪些?
(3)材料三图示中,哪位官员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秦朝是如何管理地方的?
(4)结合材料四,列举两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5.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摘编自贾谊《过秦论》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指的是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及这一历史功绩完成的时间。
(2)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为巩固辽阔的疆域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至此,自西周以来的分崩离析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天下重新归一,大秦帝国诞生于世。
——摘编自马平安《走向大一统》
材料三 从此,自春秋战国以来生产破坏、人众流亡的战争局面,可以大为减少。人民可以在比较安定的环境里生产和生活了。
从此,东方的盐铁和海产、南方的木材和矿产、北方的马匹和牛羊可以流通了。这对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常识》
(3)据材料二、三,探究“天下重新归一,大秦帝国诞生于世”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货币,不是车轨、灵渠、长城,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目的就是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B项符合题意;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在题干内容中都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3.D
【详解】
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地方,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D项正确;北击匈奴、设太尉和修筑万里长城都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分别是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B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内容,ACD排除。故选择B。
5.A
【详解】
根据材料“战国长城示意图”“秦朝疆域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长城是各国分别修建,秦朝长城将战国长城连接起来,体现了国家由分裂走向走向了统一,A项正确;秦朝都城为咸阳,政治中心没有东移,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防止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有效管理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度,A项正确;BCD三项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不是管理地方的措施,排除。故选A项。
7.C
【详解】
根据材料“周文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对于李斯的建议,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废除分封制。秦始皇时期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排除B项;皇帝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夏朝时期开始实行世袭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8.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9.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现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10.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创立皇帝制度。同时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加强皇权。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统一了文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故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
1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模式是郡——县——乡——亭——里,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因此,负责掌管监察事务的是御史大夫,C项正确;由此可知,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均与题干“掌管监察事务”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1)局面:“百家争鸣”。
(2)思想家:韩非(韩非子)和孔子。
(3)统一文字,或者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作用: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推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作用: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
据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可知,材料中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兴盛,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
据材料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结合所学可知,如今我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两个治国理念分别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韩非(韩非子)和孔子两位思想家。
(3)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文化上统—文字,或者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推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秦朝统治,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
据材料三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点睛】
14.(1)嬴政(秦始皇)
(2)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3)丞相。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4)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意义: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秦始皇)。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包括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3)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政治体制中丞相负责管理行政事务。秦朝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4)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等。意义主要是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
15.(1)历史功绩:秦始皇完成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
(2)措施:①征服越族地区,设置桂林、象等郡;②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3)影响: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③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推动了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可知“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指的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完成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
(2)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为巩固辽阔的疆域而采取的措施,据“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得出征服越族地区,设置桂林、象等郡;据“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得出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3)据材料二、三探究“天下重新归一,大秦帝国诞生于世”的影响,据材料二“至此,自西周以来的分崩离析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天下重新归一,大秦帝国诞生于世”得出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据材料三“人民可以在比较安定的环境里生产和生活了”得出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材料三“从此,东方的盐铁和海产、南方的木材和矿产、北方的马匹和牛羊可以流通了。这对巩固和发展经济和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得出推动了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