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将位于陕西西安白鹿原西端的江村大墓正式确认为汉文帝霸陵。下列选项中,与汉文帝相关的治世局面为(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三国鼎立
2.《尚书》口:“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本固邦宁。”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秦朝统一度量衡
C.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 D.孝文帝推行汉化
3.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说明景帝时期的执政思想( )
A.休养生息 B.减免赋税 C.废除刑法 D.以农为本
4.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帝王中以“节俭”著称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5.“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为汉代的民富国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重视农业 B.“以德化民” C.勒俭治国 D.合并郡县
6.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时间 事件
公元前21年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19年 漠北战役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A.茹毛饮血与刀耕火种 B.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生产工具中,主要用于播种的是( )
A. B.
C. D.
8.为改变西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的局面,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对外掠夺 D.寻求外援
9.下列措施与西汉文帝、景帝无关的是
A.减轻赋税徭役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兵皆罢归家
10.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粮价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盐铁官营政策成效显著
C.严刑峻法下社会秩序安定 D.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11.汉高祖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措施不包括( )
A.允许逃亡民众领取故里原有田宅
B.释放因饥饿而卖身的奴婢为平民
C.把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
D.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分配田宅
12.晁错是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曰:治国之道,勿使民贫。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说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强调要( )
A.以民为本,关注农民生活 B.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
C.减轻赋税,减少农民负担 D.严苛刑罚,减少酷刑数量
二、综合题
13.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者,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四:(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下令)郡国(各地)务(务必)劝农桑。”
——《史记·景帝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是我国春秋后期农业生产领域就开始出现的,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它们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的什么思想?由此汉初出现了盛世局面,这一局面被称之为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政权……治者在统治不同区域时,实施多元包容政策,承认不同族群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别,各依本俗,不加统合,同时利用族群差别进行统治,而这正是“变通”最现实的体现。
——《蒙元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三 清朝自其入主中原……就继承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观,要实现对全国统一清朝对一些边疆民族政策,当尚未能直接进行统治时,就借助于其它力量,…一般的边疆地区部族和政权,如不肯接受清政府的统一政策,进行武力对抗,清朝即以兵戒相见。
——《清朝边疆统一论》
(1)材料一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图?结合所学,写出图中▲所示郡级驻所名称。
(2)材料二中“它”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这一时期对不同区域采取何种“变通”政策?结合所学,写出此时对西南地区有效管理的措施。
(3)清朝“入主中原”时的皇帝是谁?结合所学,写出清朝管理台湾地区的机构。
(4)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治理的特点。
15.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知兴替、明得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想的?
材料二:“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材料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描述的是西汉建立前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的建立者是谁。为此他吸取秦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四:“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瘐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4)材料四描绘了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富足的场景,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的统治盛况称为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A项正确;汉武盛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光武中兴”出现在光武帝时期,排除C项;三国鼎立是在东汉末年出现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民惟邦本(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本固邦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体现的是民本思想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五六十年,自汉高祖刘邦到汉文帝、汉景帝都采取措施,推行休养生息的措施,体现了民本思想的主张,C项正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的实力,排除A项;秦朝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孝文帝推行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3.D
【详解】
根据“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可知,景帝时期的执政思想以农为本,D项正确;休养生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而材料强调的是汉景帝重视农业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减免赋税、废除刑法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鼓励生产、发展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厉行节约,禁止浪费,以“节俭”著称。B项正确;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排除C项;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包括实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汉文帝以节俭著称)。结果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合并郡县不是文景之治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A\B和C都是文景之治的措施,排除。故选D项。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两汉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因此标题应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正确;茹毛饮血与刀耕火种,与原始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相关,排除A项;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与夏商西周的更迭,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相关,培训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西汉发明并推广了耧车,用于播种,这样就提高了播种效率,C项正确;A项是松土工具,B项是耕地工具,D项是灌溉工具,排除AB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B项正确;汉初没有实行严刑峻法,排除A项;对外掠夺不是解决汉初经济萧条的主要措施,排除C项;寻求外援不是汉初为了应对经济萧条采取的主要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帝和景帝时期没有实行兵皆罢归家,故D符合题意。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文帝和景帝实行了修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勤俭治国;以德化民,故排除ABC项。故选D。
10.D
【详解】
材料反映了文景时期,流亡外地的百姓回归本土以后,全国的户口也得以延续,稻米的价格低到几十个铜钱就可以买到一石,人民生活富足。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以德化民”,促进了经济发展,D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排除B项;文帝景帝时期,减轻了刑罚,实行宽刑薄赋,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朝刚建立时候,经济非常差,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刘邦吸收秦朝灭亡的教训,允许逃亡民众领取故里原有田宅、释放因饥饿而卖身的奴婢为平民、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分配田宅,实行这样的休养生息政策后,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将其改为三十税一,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12.B
【详解】
依据材料“治国之道,勿使民贫。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意思是,治国之道,不要使百姓贫困,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重视农业,因此,晁错认为,治理国家要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产,才能国泰民安,B项正确;依据“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可知晁错重视农业,而不是关注民生,排除A项;减少农民负担、减少酷刑数量不能解决“不农”(不务农,不重视农业)的问题,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13.(1)铁农具、牛耕
(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用: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农为本(或重农思想);文景之治
(4)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领域的变革;统治者的重视;人民辛勤劳动等(符合题意答出两点即可)说明:人名、地名、民族名、政权名写错字一律不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图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图右穿有鼻环的牛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牛耕。
(2)依据材料二“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可知反映了商鞅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农,天下之本……”和材料四“农,天下之本也……”可知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以农为本的思想或重农思想,由于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一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得出生产工具的革新、农业生产领域的变革;依据材料二中商鞅变法重视耕织以及材料三、材料四中汉文帝与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可知统治者的重视;再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经济发展原因也包括人民辛勤劳动;等等。
14.(1)西汉;西域都护
(2)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实行四等人制;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在云南设行省,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制度。
(3)顺治帝;台湾府
(4)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示意图中信息“匈奴”“西域”“长安”及“葫芦”状的疆域,结合所学可知此是西汉的疆域图;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西域都护,有效地管理西域。
(2)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少数民族建立”“《蒙元民族政策研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指的是元朝,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蒙元时期的"四等人制"是元朝在形成过程中,根据征服顺序的先后来划分的实际上这并无特别的民族分化倾向,主要反映的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元朝建立发展的历史过程;蒙元统治者还算是成功的,在这种因俗而治的方针不仅帮助蒙古完成了统一,使蒙元政权维持了相当长时期的稳定。材料中的“变通”政策是四等人制;元朝对西南地区有效管理的措施有,在西藏设置宣政院,在云南设行省,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制度。
(3)结合所学可知,1644年,清军入关,当时的清朝皇帝是顺治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对西南地区有效管理。
(4)综上分析,结合所学,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治理的特点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15.(1)仁。“仁政”或“民贵君轻”。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3)刘邦或汉高祖。休养生息。
(4)文景之治。
(1)
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根据所学,孟子提出了“仁政”或“民贵君轻”。
(2)
根本原因:根据“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得出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结合材料可得出是秦末农民起义。
(3)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4)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这些措施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