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7 21: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 “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2.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孔明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与哪次战役有关( )
A.国人暴动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
A.基隆 B.琉球 C.夷州 D.瀛洲
4.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铭刻下无数英雄人物和典故逸事。下列人物与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代的是( )
A.曹操与官渡之战 B.刘备与三顾茅庐
C.派卫温到达夷州 D.晋惠帝八王之乱
5.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
A.秦 B.西汉 C.三国 D.东晋
6.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
A.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出现盛世局面 B.局部统一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C.各方势均力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D.民族矛后尖锐各方杀伐征战频繁
7.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番号如果标记三国政权建立人物,那么①处应该填写(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8.“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方式、以少胜多战胜了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英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9.张作耀先生曾说:“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之后,形成割据一方的政权。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社会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据此可知张先生认为,三国时期( )
A.社会处于大分裂的状态 B.战争客观上促进各民族的交流
C.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D.局部统一利于社会稳定
10.“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材料反映的著名战役的影响是(  )
A.导致北民大量南迁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1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里的“老臣”是指(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12.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与材料相关的著名战役( )
A.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主力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状态
13.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三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
C.刘备在成都称帝 D.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14.据历史记载,吴国战船上下五层,可容纳士兵三千人;大海船长二十丈,载重万解,能够“北航辽东,南通海南岛”。据此可知吴国( )
A.造船业很发达 B.海外贸易范围广
C.海战捷报频传 D.重视农业的生产
1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操”与“天子”各指谁?
(2)材料一是诸葛亮说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形势?图中魏国的建立者是谁?
(4)台湾在三国时代称为什么?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国家短暂统一的政权是哪一个?
(5)自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材料二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单谈谈理由。
17.历史地图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阅读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过程?观察图片,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特点?从图一看,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
(2)图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依图及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依次写出图二中①②③代表的政权名称。为图二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是哪次战役?该战役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请再举出两例这样的战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选项D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发生在周武王伐纣时期,选项A不符合题意;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晋楚争霸时期,选项B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项羽打败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灭亡,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为尔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三国演义》演义出“孔明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这是文学笔法,是在极力突出诸葛亮的智慧,C项正确;国人暴动是反对周厉王,官渡之战是曹操、袁绍之争, 淝水之战是东晋前秦之争,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3.C
【详解】
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C项正确;基隆是台湾的一个城市,排除A项;琉球是元朝时称呼,排除B项;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选项可知,三国鼎立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C项正确;曹操与官渡之战、刘备与三顾茅庐都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AB项;晋惠帝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大陆政权最早与台湾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等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C项正确;秦和西汉时期,大陆政权尚未与台湾联系,排除A项、B项;东晋之前的三国时期,大陆政权已经与与台湾取得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由材料“魏、蜀、吴”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三国时期,政权对峙,社会动荡,排除A项;三国时,三分天下,并非南北对峙,排除C项;三国均为汉族政权,与民族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因此①处应该是曹丕。B项正确;三国时期,曹操已经去世,排除A项;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排除C项;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依据“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的方式、以少胜多战胜了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知反映的是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采用火攻打败了曹操,曹操被迫退回北方,从而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淝水之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与前秦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排除C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9.D
【详解】
根据材料“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之后,实力便已趋于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天下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可知,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是说明三国时期处于大分裂状态,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三国时期政治不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D
【详解】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项正确;从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大量南迁,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意思是: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对联是对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赞颂,D项正确;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刘备听说诸葛亮是旷世奇才,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恳请他出山,排除A项;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排除B项;曹操是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黄盖”“可烧而走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战役是赤壁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排除A项;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排除B项; 淝水之战,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曹丕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国时,政权还没有完全建立,排除B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据历史记载,吴国战船上下五层,可容纳士兵三千人:大海船长二十丈,载重万斛;孙权还多次派遣万人船队北航辽东,南通海南岛”分析可知,吴国造船业很发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海外贸易范围广”,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海战捷报频传”,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重视农业的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之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刘备乘机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C项正确;长平之战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6.(1)曹操和汉献帝。
(2)刘备。正确。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得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建立者:魏国是曹丕;蜀国是刘备;吴国是孙权。
(4)夷洲。西晋。
(5)历史的进步。这三个政权的统治者,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实现统一 ,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这是大混战时期的暂时稳定阶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 ,是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一 个重要步骤,代表了统一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详解】
(1)依据材料“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结合所学可知,曹操挟天子汉献帝,以此统治诸侯。因此,“操” 指的是曹操,“天子” 指的是汉献帝。
(2)根据材料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结合所学可知,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向他分析了天下形势,阐述了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
(3)根据材料二可知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魏国是曹丕所建,其疆土在北方,定都洛阳;蜀汉是刘备所建,其疆土在西南,定都成都;东吴是孙权所建,其疆土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地区,定都建业。
(4)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称为夷洲;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建国号为晋,西晋代魏后,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5) 三国鼎立是局部的统一,是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一个重要步骤,代表了统一的趋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三个政权的统治者,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这是大混战时期的暂时稳定阶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17.(1)事件:秦灭六国;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答出其中一点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诸侯国:齐国;
(2)时期:战国;特征:诸侯兼并争雄;
(3)名称:①魏②吴③蜀(顺序不可颠倒);战役:赤壁之战; 举例: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任答两例或其它符合要求的也可);
【详解】
(1)历史事件:由图中所示线路、时间以及诸侯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为秦灭六国,秦国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特点:由图示中秦进攻的路线以及灭各国的时间可知,秦灭六国的特征是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等特点。
(2)时期:由图中所示线路、时间以及诸侯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为秦灭六国,所以发生的时期为战国时期;特征:从图中所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特别战国七雄相互之间展开战争,进行兼并战争,因此时代特征为诸侯兼并争雄。
(3)政权名称:由①②③在图中所处的位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②为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③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巨鹿之战,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现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还有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