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5.1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氮喷泉实验,了解氨水的化学性质,同事要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对于铵盐,使我们农作物的一种重要的氮肥,要认识铵盐在农业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铵盐的使用,要注意使用安全。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喷泉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现象和结构出发,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喷泉实验的原理,在探究中互利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兴趣,尊重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难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方法
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新课讲授
1、氨的物理性质
【师】
色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是否易液化
无色气体 刺激性 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1∶700) 易液化
【提问】液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液氨常作制冷剂。
【师】氨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氨的化学性质。
【师】演示实验5-6
【提问】有哪些实验现象
【学生】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师】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氨水)呈碱性。
NH3+H2ONH3·H2O
【提问】氨气溶于水后,溶液中的微粒有哪些呢?
【学生】NH3·H2O、NH3、H2O、OH -、H+、NH4+。
【师】氨水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情景探析】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喷泉实验,验证氨气等气体的溶解性。如下图。
图1 图2 图3
【提问】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圆底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怎样操作可以形成喷泉?该实验的原理是怎样的?
【学生】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提问】如果只提供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学生】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提问】增大下方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合适的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试举一例。
【学生】在图3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NH4HCO3与稀盐酸。
【拓展延伸】喷泉实验
原理 少量水可快速溶解大量的气体,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外界气体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内,形成喷泉。
引发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或进行其他可形成压强差引发液体向烧瓶中流动喷射的操作。
成功关键 ①气体和烧瓶要干燥;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装置气密性要好。
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气体 NH3 HCl CO2、SO2、Cl2 NO2+O2
吸收剂 水或盐酸 水或NaOH溶液 NaOH溶液 水
【师】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会产生白烟。NH3+HCl==NH4Cl。
【提问】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
【学生】讨论回答。
【师】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
【提问】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也产生白烟?
【学生】讨论回答。
【师】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形成白烟。
【师】NH3中的氮元素的价态为-3,因此NH3不仅能被催化氧化生成NO,在纯氧中燃烧能生成N2。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被Cl2、CuO等氧化。
①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②被氧化铜氧化:3CuO+2NH33Cu+N2+3H2O。
【提问】教材“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你能写出工业制造硝酸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过渡】碳酸铵、碳酸氢铵在太阳下放置,怎么越来越少?碳酸铵、碳酸氢铵不耐热是怎么回事?
【学生】思考讨论。
【师】铵盐——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会放出NH3。
【提问】怎样检验铵盐是否存在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检验NH4+:待测液中加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溶液中含NH4+。
【提问】根据铵盐的性质,同学们是否能找到制取氨气的方法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实验室制氨气
【提问】棉花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尾气?
【学生】思考讨论。
【师】防止NH3与空气对流,用稀H2SO4浸湿棉花。
【提问】用长试管加热NH4Cl能制取NH3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师】不能。因为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遇冷会再次化合为NH4Cl,不能用于制取NH3。
【拓展延伸】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固+固NH3
(2)液体NH3: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装置②)
(3)固+液→NH3(装置③)
原理:浓氨水与氧化钙固体(或NaOH固体)
CaO+NH3·H2O====Ca(OH)2+NH3↑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c(OH-)增大,有利于NH3逸出。
常见尾气处理的三种方法
(1)对于极易溶于水的尾气,如NH3、HCl等,需采用防倒吸装置。常见的防倒吸装置:
(2)对于溶解度不大的尾气,如Cl2等,可直接将出气管插入吸收剂液面下吸收。
(3)对于有毒且易燃或易燃的气体,如CO、H2等,可采取在尾气出口处放置一点燃的酒精灯,使CO、H2燃烧转变为CO2、水蒸气。
知识梳理
一、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容易液化。
2.氨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1)喷泉实验
①按图所示装置,打开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②上述实验说明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2)氨与水的反应
①氨气易与水反应:NH3+H2O??NH3·H2O,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在氨水中:NH3·H2O??NH+OH-,氨水具有弱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②氨水中的氮元素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只有少量的NH3·H2O电离为NH和OH-,但在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时应将NH3视为溶质。
③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NH3·H2ONH3↑+H2O,因此,氨水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3.氨与酸反应
(1)氨与氯化氢相遇时的现象是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
(2)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是NH3+CO2+H2O===NH4HCO3。
(3)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H2SO4===(NH4)2SO4。
4.氨具有还原性
(1)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
(2)氨气可被氧化铜氧化为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
【重点归纳】
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
产生喷泉的原因为气体a易溶于液体b或易和b反应,造成烧瓶内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急剧减小。
2.若将22.4 L氨气(标准状况)溶于水,得到500 mL氨水。
(1)氨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NH3·H2O部分电离产生OH-。
(2)该氨水中的含氮粒子有NH3、NH3·H2O、NH,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2_mol·L-1。
(3)写出氨水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稀硫酸:NH3·H2O+H+===NH+H2O;
②氯化铁溶液:3NH3·H2O+Fe3+===Fe(OH)3↓+3NH。
3.工业上常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再以氨为原料制取硝酸,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各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提示 N2+3H22NH3 N2发生还原反应
4NH3+5O24NO+6H2O NH3发生氧化反应
2NO+O2===2NO2 NO发生氧化反应
3NO2+H2O===2HNO3+NO 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二、铵盐的性质与检验
1.铵盐及其性质
(1)常见的铵盐
①铵根离子(NH)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铵盐。
②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如NH4HCO3、(NH4)2SO4、NH4NO3等都属于铵盐,它们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
(2)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ClNH3↑+HCl↑,
NH4HCO3NH3↑+CO2↑+H2O。
(3)铵盐与碱反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4NO3+NaOHNaNO3+NH3↑+H2O。
2.铵盐(NH)的检验
(1)原理
(2)方法
①NaOH溶液法
取少量固体样品或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浓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有白烟产生),证明固体样品或溶液中含有NH。
②碱石灰法
把碱石灰与某物质的固体混合物在研钵里研磨,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研钵口,有白烟产生),则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铵盐。
讲与练
知识点一 氨的性质与喷泉实验
基本知识:
1.(1)氨是一种 ,有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容易 , 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2)氨的水溶液俗称 ,显 性,反应的方程式为 。
(3)两根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 ,反应方程式为 。
(4)①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 ,NH3在反应中作 。
②氨可在加热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喷泉实验
实验操作:如图,打开橡胶管上的弹簧夹,挤压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 ,烧瓶内液体颜色呈 。
实验结论:氨 溶于水,水溶液呈 。
原理解释:氨 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 ,导致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
3.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NH+OH-( )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
(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 )
答案:
1.(1)无色,刺激性气味 小, 液化,极易 。
氨水, 弱碱 , NH3+H2O??NH3·H2O??NH+OH-。 (3)大量白烟, NH3+HCl===NH4Cl。
(4)① 4NH3+5O24NO+6H2O, 还原剂。 ② 2NH3+3CuO3Cu+N2+3H2O。
2. 胶头滴管 喷泉, 红色。极易 碱性。极易 迅速减小,
3.除(1)(5)√外,其余均×
随堂演练
1.[2020·浙江台州书生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挥发出来的HCl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 该溶液是FeCl3溶液
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性气体
【答案】B
【解析】挥发出来的HCl与NH3反应生成NH4Cl固体,产生白烟,A正确;NH3与浓H2SO4反应,但因浓H2SO4难挥发,故无明显现象,B错误;NH3遇到FeCl3溶液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C正确;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说明NH3溶于水生成的NH3·H2O为碱,能说明NH3是一种可溶性的碱性气体,D正确。
知识点二 铵盐的性质及NH检验
基本知识:
1.(1)铵盐是指 与 形成的化合物。
(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 ②绝大多数铵盐都易溶于水 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④铵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⑥铵盐受热分解一定都会产生氨气.
2.铵盐(NH)的检验(实验探究),完成相应空格
实验操作 [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少量NH4Cl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
实验现象 三支试管中均有 气体放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实验原理 离子方程式:
NH检验方法 取少量 。
3.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NH+OH-( )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5)铵盐都易溶于水,且都易分解( )
(6)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NH3( )
(7)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无NH( )
(8)某同学根据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认为可以采用加热NH4Cl分解的方法来制取氨( )
答案:
1.(1) 铵根离子(NH) 酸根离子 (2)②③④ 2. 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蓝色 NH4++OH-===H2O + NH3↑ 取少量样品(待测物)于小试管中,加热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样品(待测物)中含有铵根离子,反之没有铵根离子。
3.除(1)(5)√外,其余均×
随堂演练
1.(2020·贵州独山期末)下列化合物既与硫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NaHSO4 ③(NH4)2CO3 ④NaNO3 ⑤NH4HCO3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 D.①③⑤
【答案】 D
【解析】碳酸氢钠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①正确;硫酸氢钠只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②错误;碳酸铵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或放出氨),故③正确;硝酸钠与硫酸、氢氧化钠都不反应,故④错误;碳酸氢铵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或放出氨),故⑤正确,答案选D。
知识点三 实验室制取氨气
基本知识:
1.下图是制取少量氨的实验装置:
①在制取氨的实验装置中,使用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
②干燥管中的碱石灰是干燥氨的,能用无水CaCl2、P2O5代替碱石灰做干燥剂吗?
2.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也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快速制备NH3:
方法一:加热浓氨水。
方法二:将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碱石灰)固体中。
(1)请写出上述两方法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理)。
提示 方法一:NH3·H2ONH3↑+H2O
方法二:NH3·H2O+CaO===NH3↑+Ca(OH)2
(2)根据上述原理,该小组欲用下列装置制取氨,方法一应选择________,方法二应选择________(均填字母)。
(3)下图是该小组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1.①若为干燥的棉花则起到减缓氨与空气对流的作用;若为蘸有水或稀硫酸的棉花,则还可以吸收多余的NH3。
②不能,CaCl2能和NH3反应生成CaCl2·8NH3,P2O5为酸性干燥剂也能和NH3反应。
2.(2) D C (3)d 利用NH3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的方法收集
随堂演练
1.(2019·贵阳高一检测)在实验室里,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制取纯净干燥氨的方案,简易、可行的方案是( )
A.加热氯化铵固体,再通过碱石灰
B.在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再通过碱石灰
C.加热浓氨水,再通过浓硫酸
D.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再通过碱石灰
【答案】 D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C.铵盐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气体:
B.将固体放入稀硝酸中:
C.溶液与溶液反应至溶液呈中性:
D.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分离碘和酒精
B.除去中的HCl
C.实验室制氨气
D.排水法收集NO
4.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闪电时大气中氮的氧化物的生成
B.由制备
C.用N2和H2合成氨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氨
5.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Fe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用盐酸溶解,再加1滴KSCN溶液 加KSCN溶液后颜色不变 Fe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中不含Fe3+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常温下将金属铝置于浓硝酸中 没有明显现象 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A.A B.B C.C D.D
6.通过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SO42-
B.将该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固体试样中一定存在CO32-
C.将某固体加水完全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4+
D.将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得火焰呈紫色,则该固体中不存在Na+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aCO3CaOCaSiO3
B.FeFeCl2溶液FeCl3溶液
C.NH3NONO2
D.
8.下列物质可由对应的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制备的是
A.CuS B.SO3 C.NO2 D.FeCl3
9.氮是生命的基础,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生产硝酸,其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g)4NO(g)+6H2O(g) △H=-904kJ·mol-1。生产硝酸的尾气中主要含有NO、NO2等大气污染物,可用石灰浆等碱性溶液吸收处理,并得到Ca(NO3)2、Ca(NO2)2等化工产品。下列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2不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C.N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作火箭燃料推进剂
D.HNO3易挥发,可用来制备硝酸纤维
10.下列离子常用“气体法”检验的是
A. B. C. D.
11.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Na+、Ba2+、Br-、Cl-、SO32-、SO42-,为了确定溶液的组成,某学生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②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14振荡,静置,CC14呈橙黄色
③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④用分液漏斗将②所得混合液分离,倒出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含有Na+,不含Ba2+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r-、SO42-
C.实验①与上述离子的检验没有关系,可以省略
D.由实验④可以判断原溶液中含有Cl-
12.下列与碳、氮、氧、硫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氮肥,属于无机物
B.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氮和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NO2、CO2和SO2溶于水均可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D.将SO2通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13.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属于氮的固定
B.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C.向海洋排放含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的含量
D.有氧时,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过程④可表示为:4+5O2=2+N2O+6H++5H2O
14.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A.途径①中反应仅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B.途径②中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将S直接氧化为SO3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molH2SO4,理论上均消耗1molS,均共转移6mol电子
D.途径②相较于途径①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的污染相对于途径①更小
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二倍。m为元素Y的单质,n为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p、q、r分别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C.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Y>Z
D.X、Z、W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
1.A
【详解】
A.在自然放电作用下,空气中的N2和O2会反应生成NO,NO可与O2继续反应转化为NO2,A正确;
B.实验室采用加热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制取NH3,B错误;
C.铵盐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错误;
D.NO2极易溶于浓硫酸,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O2,且NO与O2反应生成NO2,即NO与O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答案选A。
2.C
【详解】
A.CuSO4与H2S反应生成CuS沉淀,对应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H2S为弱电解质,不能拆写,A错误;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氧化为三价铁,对应离子方程式为:3FeO++10H+=3Fe3++NO↑+5H2O,B错误;
C.当n(NaHSO4):n(Ba(OH)2)=2:1,两者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对应离子方程式为:Ba2+++2H++2OH-=BaSO4↓+2H2O,C正确;
D.一水合氨为弱碱,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选项对应离子方程式为:SO2+2NH3·H2O=+2+H2O,D错误;
故答案选C。
3.D
【详解】
碘易溶于酒精,二者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分离,故A错误;
B.由于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违反了除杂原则,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B错误;
C.氨气与HCl遇冷又会生成氯化铵,该方法无法制取氨气,故C错误;
D.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图示通过图示装置用排水法收集NO,故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
A.闪电时大气中的氮气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固氮,故A不选;
B.由NH3制备NH4Cl是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固氮,故B选;
C.用N2和H2合成氨,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固氮,故C不选;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氨,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属于固氮,故D不选;
故答案选B。
5.B
【详解】
A. 已知Fe和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Fe3O4+8HCl=2FeCl3+FeCl2+4H2O,若Fe过量还将发生Fe+2FeCl3=3FeCl2,Fe+2HCl=FeCl2+H2↑,故即使将Fe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用盐酸溶解,再加1滴KSCN溶液,加KSCN溶液后颜色不变,也不能说明Fe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中不含Fe3+,A不合题意;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即有C单质生成,即反应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故CO2具有氧化性,B符合题意;
C.已知NH4HCO3NH3↑+CO2↑+H2O,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是由于NH3溶于水后呈碱性,而不是NH4HCO3显碱性,C不合题意;
D.常温下将金属铝置于浓硝酸中,没有明显现象是由发生了“钝化”现象,钝化是个化学变化,故不能得出铝和浓硝酸不反应的结论,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C
【详解】
A.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了干扰离子,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但该固体试样中不一定存在SO42-,例如硫酸氢钠固体中不存在SO42-,A错误;
B.将该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该固体试样中不一定存在CO32-,B错误;
C.将某固体加水完全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也可能是由于生成的一水合氨浓度很小没有放出氨气,则该固体试样中仍可能存在NH4+,C正确;
D.将某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得火焰呈紫色,由于滤去了黄光,则该固体中也可能存在Na+,D错误;
答案选C。
7.D
【详解】
A.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钙,故A正确;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在被氯气氧化生成氯化铁,故B正确;
C.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故C正确;
D.FeS2在空气中煅烧,生成SO2气体,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8.D
【详解】
A. 铜和硫反应生成Cu2S,故不选A;
B.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SO2,故不选B;
C. 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故不选C;
D. Fe和Cl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FeCl3,故选D;
选D。
9.C
【详解】
A.氮气具有叁键结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保护气,与难溶于水无关,故A错误;
B.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可以用作制冷剂,与NH3极易溶于水无关,故B错误;
C.NO2具有强氧化性,可被还原为N2H4,可作火箭燃料推进剂,故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与浓H2SO4和浓HNO3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硝酸纤维,和HNO3易挥发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A.的检验是向待测液中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此法为沉淀法,A不合题意;
B.的检验是向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微热,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此法为气体法,B符合题意;
C.的检验是向待测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黄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I-,此法为沉淀法,C不合题意;
D.的检验是向待测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e2+,此法为显色法,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A
【详解】
①溶液pH>7,说明溶液显碱性,即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根据离子大量共存,一定不含有Ba2+,根据溶液显电中性,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
②溶液显橙黄色,说明生成Br2,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r-;
③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因为可能是SO32-被硝酸氧化成SO42-,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④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l-,因为Cl-是氯水引入的,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综上所述;
选项A正确。
12.BD
【详解】
A.尿素的分子式为CO(NH2)2含有N元素,是一种氮肥,属于有机物,A错误;
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和含氮的氧化物有关,酸雨的形成和氮、硫的氧化物有关,B正确;
C.NO2、CO2和SO2溶于水均可导电,但由于均不是它们自身发生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产物发生电离,故它们都是非电解质,C错误;
D.将SO2通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中,由于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而呈酸性,H+和Ba(NO3)2电离出的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NO3,将H2SO3氧化为,与Ba2+结合为白色沉淀BaSO4,D正确;
故答案为:BD。
13.CD
【详解】
A.过程①中都是N元素的单质,只是存在场所不同,N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因此不属于氮的固定,A错误;
B.在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因此需要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不需要有氧气的参与,B错误;
C.若向海洋中排放含的废水,先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再经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最后就转化为,因此会使海洋中的含量增加,C正确;
D.根据图示,结合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过程④的反应方程式:4+5O2=2+N2O+6H++5H2O,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D。
14.B
【详解】
A.S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能体现酸性,A正确;
B.S和O2 反应生成SO2,不会因为氧气的浓度等条件变化,B错误;
C.途径和都是由S来制备,S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价,制取,理论上各消耗,各转移,C正确;
D.途径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和水,有副产物二氧化氮,而且二氧化氮会污染大气,所以途径与途径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且原子利用率,D正确。
答案选AB。
15.BD
【详解】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C>N>O,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稳定性CH4C.氨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NH3>CH4,故C错误;
D.H、N、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故D正确;
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