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9 那个星期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读了《匆匆》,我感受到时光易逝,因此我可以用下列名句来作为我的座右铭,提醒自己珍惜时间。( )(多选)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2.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B.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比喻)
C.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润物的细雨。(设问)
D.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夸张)
3.下列词语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渐渐——逐渐 荒凉——繁荣 B.昏暗——阴暗 吓唬——威吓
C.缥缈——渺茫 孤独——热闹 D.空虚——充盈 聪明——愚笨
4.下列句子按要求改写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为陈述句:这恰好表明有数得尽的骆驼。
B.同学们下定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同学们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登上山顶。
C.高粱全身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高粱全身没有哪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
D.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我也要一本书!”改为转述句:罗蒙诺索夫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5.对《那个星期天》一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表现了“我”童年的无知,看到母亲为了生计不停地忙碌,还硬要母亲陪自己出去玩。
B.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这让“我”难以忘怀;母亲辛劳忙碌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C.本文既表现了“我”的无知,也表达了母亲的劳碌和母爱的伟大。
D.本文中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因此她不是一位好母亲。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媚( ) 蚁( ) 叨( )
楣( ) 议( ) 叮( )
眉( ) 仪( ) 叼( )
绞( ) 绽( ) 偎( )
狡( ) 淀( ) 喂( )
饺( ) 锭( ) 猥( )
7.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追根求______ ______而不舍 见____知____
无独有______ 全神______注 ________动听
______然而止 心有灵______ 迫不______待
______而走险 语______心长 春风______面
三、语言表达
8.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独寂寞的我在家里整整一天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只好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一读句子,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从修辞手法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从描写手法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 细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靠 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0.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1.请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12.文中对母亲的______进行了描写。( )
A.语言、动作、神态 B.语言、神态、心情 C.外貌、语言、动作
13.“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这句话中的“惊惶”写出了母亲看到孩子哭时的_____________,“拉进”写出了母亲对没能带孩子出去玩时的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在身后二十米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送送你!”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
⑤“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⑥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要送我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⑦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有一天,在洗澡时,我发现父亲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出了伤疤的来历。“有一天早上你爹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⑧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
⑨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有删改)
15.通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能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拒绝父亲,假装勇敢→_____________→看见伤疤,心生疑惑→________
16.第④段中画“ ”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中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深化主题,点明了文章主旨。既表现了“我”对父亲的_________之情,又体现了父亲对“我”____________。
18.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补全文中第⑧段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C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珍惜时间座右铭的积累和判断。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这句话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用来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这句话并不是珍惜时间的座右铭。
C“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东晋陶渊明的《杂诗》这句话的意思是: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用来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出自葛洪的《抱朴子·外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温水煮青蛙一般,败得很惨。时间不多了,赶紧珍惜吧。用来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
2.B
略
3.B
略
4.A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改写能力。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改为陈述句: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5.B
略
6. 明媚 蚁穴 念叨 门楣 议论 叮嘱 眉毛 仪表 叼住 绞车 绽放 偎依 狡猾 沉淀 喂食 饺子 金锭 猥琐
【详解】
本题考查了辨字组词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第一组词语:媚、楣、眉,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可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区分字义,正确组词。
第二组词语:蚁、议、仪,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可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区分字义,正确组词。
第三组词语:叨、叮、叼,形旁相同,声旁不同,可根据字义正确组词。
第四组词语:绞、狡、饺,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可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区分字义,正确组词。
第五组词语:绽、淀、锭,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可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区分字义,正确组词。
第六组词语:偎、喂、猥,声旁相同,形旁不同,可根据形旁表义的特点区分字义,正确组词。
7. 源 锲 微 著 偶 贯 娓娓 戛 犀 及 铤 重 拂
【详解】
考查补写四字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注意“锲、著、娓、戛、犀、铤”等字的写法。
追根求源:意思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娓娓动听: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心有灵犀:意思指双方心意相通,对于彼此的意蕴都心领神会;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铤而走险:意思是指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
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愉快、舒服。
8. 走吧,您说了买菜回来就走的。 我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 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写句子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完成反问句改陈述句,缩句,该双重否定句和修改病句等练习。
第一小题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改标点,将问号改成句号;二是去掉反问词和反问语气词,三是将否定变肯定或将肯定变否定。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要确保句子意思不变。
第二小题根据缩句原则,去掉“的”“地”前面的修饰词,谓语动词后紧跟的“着”“了”“过”不能删,最终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即可。
第三小题将“只好”换成双重否定词“不得不”即可。
第四小题的病因是重复累赘,“的作者”和“写的”重复,去掉“写的”。
9.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的内疚和对“我”的爱。
略
10.。 。 , , 。
11.细长 依靠
12.A
13. 紧张、慌乱 愧疚、怜爱
14.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慌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略
15. 徒走山路,心生害怕 知道真相,万分后悔
16.照应文章开头父亲为什么要送“我”上学,也为下文“我”走山路害怕作铺垫。
17. 感激、愧疚 无私的爱
18.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小心翼翼……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