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19 父爱之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父爱之舟》一文以“父爱之舟”为题,下列理由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总是借用姑爹的小渔船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和上学。
B.这只小渔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待和深沉的爱。
C.这只小渔船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
D.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父亲对作者的思念感怀。
2.下列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台山公园的景色真美。
B.台山公园的景色不能不说真美。
C.台山公园的景色谁能说不美
D.台山公园的景色怎么能说美呢
3.下列对父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爱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B.父亲溺爱儿子,家里条件那么差,还想方设法满足儿子。
C.父亲非常懦弱,不懂得反抗儿子。
4.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茧子 庙会 春蚕
B.比业 主席 不屑
C.启迪 嫁妆 上邀
D.上榜 兼职 朝笑
5.《伊索寓言》是( )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A.中国 B.西方 C.世界
二、填空题
6.想一想换个部首,然后组词。
糖___________( ) 钉_____________( )
陪___________( ) 煮_____________( )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巍然屹立——( ) 紧密——( )
宏伟——( ) 精巧——(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慈母情深》的作者是高晓声写的。(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句子的特点,并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是什么?爱是父亲摇动的小舟,也是母亲掏出的那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爱是父亲的严格要求,也是母亲的鼓励支持;爱是_________。(观察句型,补充完整)
四、现代文阅读
认真阅读下面课文片段和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选自《父爱之舟》)
10.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精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的省略号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
12.“我”看着船舱里父亲的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心理活动)
13.从文中画线句子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________。
14.此片段描写了____________的场景,从中可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父爱之舟(节选)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16.从外表上看,姑爹的船是________的,鲁迅笔下的绍兴乌篷船是________的。
1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画“____”句中加点的“载”字把父爱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爱的深沉,从中可见作者对深沉父爱的赞叹以及感恩。
B.选文以“……醒来,枕边一片湿”作为结尾,既照应了开头,使人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C.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父亲严厉、淳朴、无私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18.选文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场景?从这个场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
19.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把“父爱之舟”作为本文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是因为父亲总是借用姑爹的小渔船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和上学,这只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感怀。D选项错误,是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感怀,不是父亲多作者的。
2.D
【详解】
ABC三项都是说台山公园的景色真美,D选项的意思是台山公园的景色不美。
3.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重的爱。本题中关于父亲的说法正确的是A项。B项中,并不是父亲溺爱孩子;C项中课文中也没说父亲懦弱。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书写辨识。
B项,有误。
“比业”错误,应改为“毕业”,意为:学生学习期满,达到校方规定的标准,结束学习。
C项,有误。
“上邀”错误,应改为“上缴”,意为:把收入的财物、利润等缴给上级上缴利润。
D项,有误。
“朝笑”错误,应改为“嘲笑”,意为:用话语取笑他人。
故答案选A。
5.C
【详解】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6. 塘 池塘 订 订上 赔 赔钱 著 著名
【详解】
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与掌握,结合题目中所给的字,然后结合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即可。
如:给“糖”的偏旁换成“氵”,组成“池塘”的“塘”。
故答案为:塘;池塘;订;订上;赔;赔钱;著;著名。
7. 顶天立地 严密 雄伟 精致
【详解】
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近义词的掌握。巍然屹立中巍然的意思是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所以近义词是顶天立地。紧密的意思是连得很紧,不可分隔,所以近义词是严密。宏伟的意思是宏大雄伟,所以近义词是雄伟。精巧的意思是精致巧妙,所以近义词是精致。
8. 《慈母情深》的作者是高晓声。 母亲却已经将钱塞在他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她挺高兴自己儿子爱看书的。 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
【详解】
(1)句中“作者是”和“谁写的”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或这本书是谁写的。
(2)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或“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慈母情深》的作者是高晓声。
(2)母亲却已经将钱塞在他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她挺高兴自己儿子爱看书的。
(3)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
9. “立刻”一词的反复使用,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和劳累。
妈妈回来了,我立刻关上电视,立刻把家里收拾好,立刻去开门,立刻帮妈妈拿东西。 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 父亲无言的关爱,也是母亲反复的叮咛
略
10.精巧细致。
11.“我”对小船言之不尽的感情
12.不禁一阵心酸,父亲一个人既承担父亲的重担,又担任母亲的角色,眼角不知不觉湿润起来,从那一刻起我决心好好学习,已报答父亲之恩。
13.对父亲难忘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14. 父亲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 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和殷切的期望
15.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是因为这只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
10.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
根据句子“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可知“精致”意思是精巧细致。
11.
本题考查省略号的作用。
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表示列举的省略,一般用于列举多项同类词句;表示说话没有说完;还表示不语,含糊其辞。
本题的省略号表示话还没说完,表达了“我”对小船言之不尽的感情。
1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句子“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以及句子“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可知我对父亲的感谢之情,由此来补写心理活动。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体会想画出小船,就是想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选段是写父亲和姑爹送“我”去入学的场景。
阅读句子“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可知,这个句子从侧面反映了“我“的家庭条件不好,生活不易,也表现出了父亲对“我”生活的关心和照顾。“永难磨灭”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父亲的辛苦以及对“我”深深的爱。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分析。在理解整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理解。
《父爱之舟》全文以“舟”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从梦中醒来开始,以泪湿枕边结束,回忆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和求学路上疼“我”的故事,表现出父爱的伟大与深沉,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深深的感激。
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结合起来,形象地表现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承载作用,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小渔船,虚指父亲深沉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
16. 破旧 精致
17.C
18.选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入学的途中,父亲在船上为“我”缝补棉被的场景。 从这个场景中,我体会到了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
19.一方面,“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起到串联全文的作用;另一方面,“父爱之舟”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深沉的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6.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可得出答案。
17.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选段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选项C中“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愧疚之情”说法错误,作者表达的是怀念与感激之情。
18.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可知选段描写的是父亲送“我”上学、为我缝补棉被的场景,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分析。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可以从标题对文章结构的作用,主旨表现的作用等角度思考。
《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重的爱。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却因父爱的伟大,使文章充满了魅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