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16年,习近平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了解当年18户村民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
A.建立经济特区 B.完成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C.实施对外开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规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分不同情况与职工签订短期、中期、长期合同;总经理同中层经理签订目标责任书。据此可知,当时( )
A.劳动合同制全面铺开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企业开始所有制改革
3.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的重大举措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成立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联中两个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①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 ②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小印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按劳分配”“增强企业活力”等资料。据此判断她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
6.“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婆婆多,管得严。拿一个省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这意在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有企业已政企分开
C.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 D.国有企业缺乏自主权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大幅提高
④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8.1985年--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9.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是粮票,图二是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C.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D.计划经济依然占据主体地位
10.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斌家的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副春联。这三副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民的辛勤劳动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1985年,中央在推进工资改革时指出,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A.使市场经济得以迅速确立 B.以牺牲职工利益为前提
C.忽视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D.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力
12.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会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正,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28年”的起止时间。2021年距次会议召开多少周年?
(2)在建国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部文献?材料二是1954年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的内容?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5)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1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走向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一内容体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讲话,为我国哪一经济体制指明方向?确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终结。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说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开始于1978年》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材料三: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底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重大的改变
(2)据材料二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3)针对材料三中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中共中央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4)据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实行包产到包,得到中央的肯定,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D项正确;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实施改革开放都是中共中央的决策,不是农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排除ABC项。故选D项。
2.B
【详解】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通过改变经营方式,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发展的成果。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劳动合同制全面铺开,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体制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排除C项;“开始”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故D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成立农业合作社、建立人民公社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4.C
【详解】
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结合所学可知是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结合所学可知是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以极大发展,故③④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在1953-1956年进行,①排除;彻 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只符合“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②排除;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C。
5.C
【详解】
小明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按劳分配”和“增强企业活力”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C项正确;土地改革与“政企分开”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实行,与“政企分开”无关,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民主与法制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国企婆婆多,管得严”“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说明改革前企业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被管的过多,D项正确;题干说的是国企,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政企分开是改革后的情况,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改革开放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和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是土地改革的意义,故①④不符合题意;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大幅提高。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8.B
【详解】
依据题干“1985年--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和所学知识,1984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实行,排除B项;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逐渐推行,但主要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排除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题干两幅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粮票的消失和股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正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排除A项;分配方式由按劳分配向多种方式转变,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计划经济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说明改革开放前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或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是变化的原因,但是归根到底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排除B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不统一安排工资,企业工资与绩效挂钩,这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力,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1992年“十四大”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未牺牲职工利益,反而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排除B项;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国企企业工资改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D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开始,A不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不符合题意;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属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C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BC,故选择D。
13.(1)1921年到1949年;100.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民主与法治受到践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邓小平。
(1)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2021年是中共一大召开100周年。
(2)
在建国之初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是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说明民主与法治受到践踏。
(4)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5)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点睛】
14.(1)三大改造的完成。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1)
依据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3)
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在中共在十四大上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15.(1)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充分调动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1)
依据材料一“但我们应该更恰当的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
根据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闭关自守”可归纳出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根据“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归纳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3)
依据材料三“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中共中央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
依据以上问题的探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