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7 23: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港口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说,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决定在上海浦东建立( )
A.经济特区 B.开发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开放区
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2001年我国为了“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举措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创办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开放五口通商
4.中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
C.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是全国第一座保险试点城市,也是最早为海外加工动画的城市,在这里创办了国内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这座城市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这反映了
A.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B.深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
C.国企改革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D.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8.2019年春晚的三个分会场是井冈山、长春、深圳,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选择深圳是因为它最早
A.开展公私合营 B.设立为对外沿海开放城市
C.设立经济特区 D.进行农村改革
9.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个创业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谈话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下列说法中,对下表信息概括最全面的是( )
时间 开放层次 涉及城市或地区
1980、1988年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984年 沿海开放城市 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城市
1985~1990年 沿海经济开发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浦东新区等
1992年以后 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城市 武汉、太原、凭祥等
A.一个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B.沿海开放城市使对外开放由点连成了线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D.至今,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11.1980年我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被划为经济特区的是( )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海南岛
12.某同学绘制了这样的年代尺,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A.改革开放 B.一国两制 C.西部大开发 D.外交工作
13.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为吻合( )
①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地点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厦门
14.《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
B.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D.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一员
15.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将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②“大跃进”③“造反有理”④“招商引资”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浦东地处上海黄浦江东岸。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比浦西落后。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以致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
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和杨浦、南浦等数座跨江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联系在一起,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工厂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浦东机场相继展露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摘自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书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与哪一会议上的决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幅图片所反映事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浦东发生的变化。并据材料二,概括浦东新区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中获取的经验。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78年农村的变革在困境中逐渐开始,通过变革实现了所有制和经营权的分离,土地归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变,但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心,得民意……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材料三: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人家就问你一句话:你究竟是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当时情况下没有人能、也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0接轨.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的名称?
(2)材料二中邓小平称为“农民的伟大创举”的是什么制度?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进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于哪一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A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01年12月,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A项正确;创办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B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1990年,排除C项;开放五口通商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的结果,属于近代被迫融入世界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了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中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项正确;B、C、D项顺序均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将深圳等四个城市设为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经济特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题干是说经济特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是对史实的陈述,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均是历史结论,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详解】
依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窗口,出现了许多全国首创或第一,试点实验和创新,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积极的探索,反映了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深圳经济总量排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企改革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C
【详解】
1980年,我国将广东省、福建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开辟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其中广东省的深圳在短短几年间,就由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C;ABD说法与深圳不相符,排除。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D项符合题意;1980年建立4个经济特区,排除A项;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0.D
【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夜崛起之城”;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由此可见,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闭关自守,排除A项;“沿海开放城市使对外开放由点连成了线”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我国决定在海南岛成立经济特区,这是全国最大的特区,D符合题意;珠海、汕头、厦门是1980年成立的经济特区,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A
【详解】
依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海南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因此对应的主题应是改革开放,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没有体现一国两制、西部大开发或外交工作,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
根据设问要求,1842年,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故上海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上海浦东,上海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地点;故①②③的内都与上海有关,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上海,与南京、广州、厦门都没有关系,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4.D
【详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一员,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应该发生在2001年,A项是1980年,B项是1992年,C项是2008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的时间是1950年到1953年,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的,造反有理发生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招商引资与对外开放有关,按照先后顺序应是①②③④,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会。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答其中一句即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答其中一句即可)
(2)变化:从交通不便到交通便捷;城市面貌从破旧到焕然一新;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到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影响:浦东发展迅速,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科技;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结合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与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2)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浦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比浦西落后。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和杨浦、南浦等数座跨江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联系在一起,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工厂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浦东机场相继展露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可知,上海浦东发生的变化是从交通不便到交通便捷;城市面貌从破旧到焕然一新;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到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根据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可知,浦东新区的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科技;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结合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17.(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01年。
(1)
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
(2)
根据材料二“1978年农村的变革在困境中逐渐开始,通过变革实现了所有制和经营权的分离,土地归集体所有的性质不变,但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
根据材料三“…….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0接轨”可得出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进展的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