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06: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D.香港、澳门回归
2.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3.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文中“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A.1996 年 B.1997 年 C.1998 年 D.1999 年
4.近年来,中国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出版界,出版台湾图书达千余种,印数近亿万册。另外,台湾出版界出版的大陆图书也有几千种,其中也是以文艺作品为多。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C.相互交流仅限于文化领域 D.“一国两制”构想已变为现实
5.电影《天机 富春山居图》中,故事起源于一场展出:“分别收藏于淅江和台湾两地的《富春山居图》两幅残卷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现
6.2017年11月20日,台湾《联合报》发布的两岸关系年度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于大陆民众的观感首次逆转成为好评居多,岛内各界人士分析认为,中共十九大重申“两岸一家亲”,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尊重,愿意率先同台湾民众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在赢得台湾民众民心方面无疑是成功的。这表明( )
A.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B.海峡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C.海峡两岸实现了直接“三通” D.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7.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互利 D.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
8.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都很特别,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经济制度不同
C.生活方式不同 D.政党制度不同
9.近些年来,“海峡两岸经济区论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会”“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等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其发展迅速的基础是
A.血浓于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台当局对“九二共识”的认可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0.下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促使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成就
11.“学习强国”登载2021年前三季度,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9%。为西藏巨大进步提供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西部大开发 D.民族区域自治
12.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将世界最具活力珠三角地区链接起来,特别是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扩大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国家统一领导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共同繁荣发展
14.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其中,在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的创新是( )
A.设立港澳经济特区 B.实行政协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行一国两制
15.“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 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这是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这一材料记录的是
A.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B.香港回归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澳门回归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运动不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势力是一次深重的打击,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级、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了,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1)材料一图A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全面觉醒”的表现是什么?图B和图C在斗争对象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B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图C中中国共产党派谁组建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从军事角度,谈谈你对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来”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哪些实践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进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候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人教版)
材料二: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
材料三: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现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各诸候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这一愿望终于在哪一年得以实现?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元朝哪一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林肯任职期间的首要目标是什么?美国历史上哪一事件使这一目标终于得以实现?
(4)材料四所说:“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是我国哪一基本国策的体现?目前“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成为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重要因素,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紫荆”、“白莲”分别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标志性花朵,香港、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A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聚居地的人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A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并结合所学可知,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成功收回香港,B项正确;1996年、1998年、1999年都不是“从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大陆出版界,出版台湾图书达千余种,印数近亿万册。另外,台湾出版界出版的大陆图书也有几千种,其中也是以文艺作品为多“可知,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频繁,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文化交流,排除A项;”以文艺作品为多“,并不是仅有文化,排除C项;台湾还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据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材料中“分别收藏于淅江和台湾两地的《富春山居图》两幅残卷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A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科技交流,B不符合题意;台湾问题至今未解决,C表述错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的在香港、澳门实施,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D说法不准确。
6.D
【详解】
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祖国统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据“台湾民众对于大陆民众的观感首次逆转成为好评居多”“在赢得台湾民众民心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可知,这表明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D符合题意;海峡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1987年,A排除;海峡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是在1992年,B排除;海峡两岸实现 了直接“三通”是在2008年,C排除。故选择D。
7.B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有名的“九二共识”,选项B符合题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的基本方针,选项A不符合题意;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台湾回归后,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A
【详解】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一国两制”政策允许香港、澳门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而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制度上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故A符合题意;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法治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社会制度决定了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法治方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海峡两岸皆是炎黄子孙,以这种血浓于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海峡两岸经济区论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会”“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等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台湾问题不是民族自治问题,台当局对“九二共识”有否认倾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0.A
【详解】
根据漫画可知,游子身披五星红旗,欢欣鼓舞,身后有1997字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A项正确;1999年,澳门回归,彻底的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排除B项;海峡两岸三通是指祖国大陆与台湾,与漫画(香港)不符,排除C项;漫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为西藏巨大进步提供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D项正确;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排除A项;民族平等,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权,排除B项;西部大开发,是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中英两国于1984年9月26日公开签署香港问题的声明,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B项正确;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都是我国对外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
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排除B项;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发展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排除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
根据材料“在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具体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行资本主制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D项正确;设立港澳经济特区属于经济范畴,“国家统一大业”属于政治范畴,排除A项;政协制度是我国建国以来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5.D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飘扬了400 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并结合所学可知,澳门原来是葡萄牙殖民地,材料说的是1999年澳门回归,D项正确;“九二共识”是中国和台湾达成的共识,排除A项;中国1997年从英国收回香港,排除B项;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1)表现:主动抗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波及面广,参与阶级广泛。(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不同:北伐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军阀,抗日战争的斗争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人物:杨靖宇(符合题意,即可)。军事: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2)核心:爱国主义。
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3)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出一个个伟大奇迹;我们要继续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等。(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两点即可)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可知,“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全面觉醒”的表现是,主动抗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波及面广,参与阶级广泛。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B、C可知,北伐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军阀,抗日战争的斗争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是因为,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3可知,杨靖宇组建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取得来”,这是因为,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知,核心是爱国主义,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所学可知,实践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出一个个伟大奇迹;我们要继续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等。
17.(1)公元前221年
(2)民族融合空前繁荣的局面。元朝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3)维护国家统一;南北战争
(4)“一国两制”;“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违背了广大人民的心愿,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他们的倒行逆施必将遭致失败。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
(2)根据材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分析可知: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体现了元朝民族融合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元朝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3)根据材料“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任职期间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赢得了战争最后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具体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行资本主制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由于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等因素,导致台湾至今仍孤立于祖国之外。“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违背了广大人民的心愿,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他们的倒行逆施必将遭致失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