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阱捕捉野兽
C.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D.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2.北京人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主要是因为( )
A.能够使用打制石器 B.能够运用火烧烤食物
C.已经使用磨制石器 D.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3.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据神话传说,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黄帝--造字 B.隶首---发明算盘 C.嫘祖---会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4.经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达万件,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礼仪用玉、佩挂用玉和镶嵌穿缀用玉三大类。这表明当时( )
A.出现早期国家形态 B.进入了阶级社会
C.已经出现社会分工 D.生产力水平落后
5.涿鹿之战是我国上古传说中一次著名的战役,如下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画的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意图,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B.
C. D.
6.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我们之所以称其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A.《史记》上的记载说明 B.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质工具
C.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其长相和现代人一样
7.如果我们把“黄河流域、种植粟和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原始农耕文化”等要素结合在一起,那么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8.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 )
①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 ②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③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④过着定居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他们这种让位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根据你对远古人类的了解,你认为不可能使用陶器的是( )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黄帝部落居民 D.北京人
11.下面结构图中①②处应填( )
A.世袭制、禅让制 B.禅让制、世袭制
C.分封制、郡县制 D.郡县制、分封制
12.“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 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 ”是(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13.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A. B.
C. D.
14.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是
A.打制石器
B.火的使用
C.捕杀动物
D.采集野果
15.尧、舜、禹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中下流流域
二、综合题
16.周口店:人类文明之脉源。某历史社团开展了周口店考察活动。
【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的部分展品
推论 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技术
(1)结合所学,填写任务单。
【实地考察】周口店遗址目前有27处地点,同学们考察了第1地点,即猿人洞,它原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从大约五六十万前起,“北京人”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了大约20万年,同学们参观后整理出以下的示意图:
(2)结合所学,补全上面的示意图。
【看新闻报道】
“北京人”用火再添力证
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
——《人民日报》2015.7.19
(3)依据新闻报道,指出两个新发现的“北京人”用火证据。结合所学分析北京人学会用火的意义。
【主题探究】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996.9.3 北京日坛公园进行了一次寻找北京人化石的探掘活动
② 1998年初 贾兰坡等14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公开倡议,呼应北京电视台发起的寻找“北京人”化石的“世纪末最后寻找”活动,掀起新的一轮寻找丢失周口店珍贵标本的高潮
③ 2005.9.1 周口店遗址举行遗址二期加固保护工程
④ 2013.9.26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巡展”在包头博物馆举行了开展仪式
⑤ 2015.1.20 遗址管理处召开猿人洞保护方案汇报会
⑥ 2016.12.28 遗址博物馆“穿越七十万年——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在云南省红河州博物馆开展
——《周口店遗址30年大事记》
(4)把上表中所列事件进行合理的分类,在B处补充提炼一个主题,并写出与主题对应的各两个事件。
主题 A寻找北京人化石 B
对应事件 (各两个,填写序号)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下列记载: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尧”、“舜”当时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您认为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到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在洞穴中群居,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北京人的生活特征,排除;故选C。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仍保留猿的特征,但是手脚已经分工明确,会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采集和狩猎,并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其中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使得北京人能够运用火烧烤食物,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选项B符合题意。AD项属于北京人的特征,但与题意信息不符,故排除;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不是磨制石器,排除C。故选B。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选项A搭配错误,因为创造文字的是仓颉,而不是黄帝;其余选项BCD搭配正确,故选A。
4.B
【详解】
根据材料“经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达万件,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礼仪用玉、佩挂用玉和镶嵌穿缀用玉三大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当时已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进入了阶级社会,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组织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如何分工、生产,排除C项;生产力水平落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的双方是炎黄联盟与蚩尤,故C项示意图显示的信息符合史实;A项示意图显示的信息是蚩尤和炎帝联合攻打黄帝;B项示意图显示的信息是黄帝和炎帝之间的战争;D项示意图显示的信息是黄帝和蚩尤联合攻打炎帝;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题干材料中的示意图得到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解题关键是解读小红同学画的关于涿鹿之战的四幅示意图,然后得出正确答案。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考古,在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碳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和遗物,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B项正确;《史记》上没有记载说明元谋人,且史书记载不能作为称其为“人”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吃烧熟的食物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排除C项;元谋人长相和现代人不相似,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住干栏式房屋,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半波原始居民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屋,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因此说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同之处是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符合题意;过着定居生活,④符合题意;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特征,①不符合题意;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是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特征,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9.A
【详解】
根据材料“……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及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A项正确;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排除B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排除C项;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行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仍处于旧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不可能使用陶器,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之间更替部落联盟首领位置采用的是禅让制。故①处应填禅让制;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②处应填世袭制。故B符合题意;①处是禅让制,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A项正确;淮河、长江、珠江不是炎帝、黄帝生活的流域,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A正确;B是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房屋,B排除;CD不属于原始社会的建筑,排除。故选A。
1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火的使用,改变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开始变生食为熟食,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体制,而且,原始人还用火来驱赶野兽,防寒保暖。火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最伟大的发现。故B符合题意;ACD都不如火的使用影响大,故选B。
15.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黄帝以后过来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A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6.(1)图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图二北京人会制造、使用石器。
(2)人类起源
(3)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北京人学会用火,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A: 。B:周口店遗址保护; 。
(1)
根据“博物馆的部分展品”,由图一“北京人雕塑”,可知,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由图二“北京人的石器”,可知北京人会制造、使用石器。
(2)
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3)
依据新闻报道,由“……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呈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可知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由“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可知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因此两个新发现的“北京人”用火证据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北京人学会用火,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
根据表中所列事件进行合理的分类,由“北京日坛公园进行了一次寻找北京人化石的探掘活动”,由“贾兰坡等14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公开倡议,呼应北京电视台发起的寻找“北京人”化石的“世纪末最后寻找”活动”,可知与“寻找北京人化石”,相关,因此填写 。由“周口店遗址举行遗址二期加固保护工程”,由“遗址管理处召开猿人洞保护方案汇报会”,可知与周口店遗址保护相关,因此在B处提炼一个主题是周口店遗址保护,填写 。
【点睛】
17.(1)黄河流域。
(2)禅让制;民主推荐。
(3)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生活在黄河流域。
(2)
根据材料“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这一制度的特点是部落首领通过民主推荐产生。
(3)
结合材料所涉及的禅让制及所学知识,从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