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章末综合练(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章末综合练(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17 19: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章末综合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情景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火箭加速升空 B.小朋友滑滑梯
C.弹弓弹射子弹 D.上升的滚摆
2.如图所示,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的相关科学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3.小明抛掷实心球时,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关于实心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受到了惯性力
B.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受到了小明的推力
C.实心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它的机械能增大
D.实心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为迎接 2022 年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积极训练。关于图中的项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做功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花样滑冰运动员向前滑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掷出后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5.物块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在水平直线轨道上运动(如图),其中AB=CD=10m。已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分别以2m/s和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别为1N和2N,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块在CD段的惯性比AB段大
B.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5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为20J
D.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10W
6.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时的动能
7.2021年4月,中国女足通过奋勇拼搏,晋级奥运会。如图是足球落地后又弹起的示意图分析可知,足球
(  )
A.在B点时受力平衡
B.在A、D两点动能可能相等
C.在C点时,若所受力全部消失,其运动状态将不断改变
D.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8.在常吉高速某段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其动能大小的情况是(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始终不变
9.小明将一箱书搬上三楼,先后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一次把所有的书搬上三楼;二是分两次把所有的书搬上三楼.假设他上楼的速度相同,则这两种方法中
A.第一种所做的总功多一些 B.第二种对书做的功多一些
C.第一种搬书的功率大一些 D.第二种搬书的效率大一些
10.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人拉着重物静止不动
B.人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C.人用力搬起箱子
D.人提书包站在水平输送带上通过一段距离
11.如图所示,将同一小球按照不同方向从离地面相同高度的相同位置分两次抛出,初速度相等,小球第一次落地速度为v1,小球第二次落地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比较v1和v2的大小,正确的是(  )
A.v1=v2 B.v1<v2 C.v1>v2 D.无法比较
12.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10s时的速度等于4s时的速度
B.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拉力
D.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13.“六 一”期间,小莉和同学们到七星峰旅游时进行了一场登山比赛。下列有关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时最短的功率最大 B.速度最快的功率最大
C.体重最大的功率最大 D.做功最快的功率最大
14.在下列四种情境中,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背着书包水平匀速前进 B. 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吊起
C. 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 抱着书本原地不动
15.一名游客蹦极时下落过程的v-t图像(忽略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已知t1时刻,弹性绳处于自然伸直状态;t3时刻,游客达到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3时间段内,人的动能一直在增大
B.在 t1~t3时间段内,弹性绳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C.在t2~t3时间段内,重力不做功
D.在t2时,弹性绳弹性势能最大
二、填空题
16.一个重为1000N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东用100N的水平推力在5s内推着木箱前进了20m,则重力做功______J;推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
17.如图所示,王老师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推车,10s前进了5m,则王老师对推车做的功为______J,此时的功率为______W。
18.小勇放学后,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用时3min,又用1min爬上了大约9m高的四楼回到了家,小勇的重力为600N。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______J,他所做总功的功率是______W。
19.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0~3s推力F大小为______N,3~6s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6~9s内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J。
20.如图所示,AC>BC,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C、BC匀速推上顶端,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推力做功为W1、W2,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F1______F2,P1______P2,W1______W2(均选填“>”“<”或“=”)。
三、综合题
21.海洋科学钻探船被称为海洋科学领域的“航空母舰”,如图所示为一艘满载时排水量为的海洋科学钻探船。甲板上装有很高的钻塔,可以安装并控制转杆进行拉升作业,使钻头和钻杆最深可在4000m深的海底向下钻取岩芯进行研究(=1.03)
(1)满载时,该钻探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该钻探船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该钻探船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少?( )
(3)该钻探船以36km/h的速度匀速航行时,动力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为W,则船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少?( )
2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很多居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生活越来越舒适的同时,一种“高空抛物”现象时有发生。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而且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一天下午,陈某出门忘记了带 钥匙,其妻从 6 楼将一串钥匙抛下,不小心砸到陈某头部造成重伤。据报道:一 个 50g 的 鸡 蛋 从 18 楼 抛 下 来 其 具 有 的 能 量 就 可 以 砸 破 行 人 的 头 骨 , 从 25 楼 抛 下 可 使 人 当 场 死 亡 。
《民法通则》第 126 条也有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 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 责任。
(1)重力势能大小除了与质量大小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
(2)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下降过程中鸡蛋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4)请列举一种生活中有可能造成“高空抛物”伤害的现象______。
23.游戏“愤怒的小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游戏其实就是像打弹弓一样,把“小鸟”对准怪物打过去。(忽略空气阻力)
(1)用A点表示小鸟,请在方框中画出小鸟刚离开橡皮筋时受力的示意图______。
(2)小鸟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弹弓的橡皮筋伸长过程中,弹性势能______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4)乐于思考的小明同学在想,橡皮筋的弹性势能除了与橡皮筋的伸长量、材料有关,与橡皮筋自身长度、粗细是否有关?现有弹珠和弹弓各一个、相同材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若干条、剪刀、刻度尺等,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和补充完整实验表格,完成探究 “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是否与自身长度有关”这一实验。
实验步骤:______
次数 ______ ______
1
2
3
24.如图所示,复兴号“蓝暖男”来了!在宁夏人民的企盼中,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银西高铁”全长约618km,设计行车时速250km/h,预留350km/h的提速条件。
(1)请根据图片和短文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与所学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计算。
举例:提出问题:高铁以设计时速行驶走完全程的时间是多少?
解释:由v得t2.472h。
提出问题:_____;
解释:_____.
(2)如果高铁8节车厢满载质量为480t,与铁轨接触面积为0.4m2,请计算出满载的列车停在水平轨道上时,对轨道的压强是多少?( )
(3)如果某次高铁牵引功率为4200kW,当列车以252km/h速度匀速行驶时,此时的牵引力大小是多少?( )
(4)从安全角度考虑,高铁线路建设时,高铁路线要求尽可能取直,少走弯道。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简要说明高铁为什么要少走弯道。______
25.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要求:最大速度≤25km/h,电动机输出功率≤400W。质检员小华对某款电动自行车进行测试,沿水平直路面从A出发骑行至D结束,测试情况如表格所示。
路段 sAB sBC sCD
路程s/km 0.6 4.8 0.6
用时t/h 0.05 0.2 0.05
速度特点 逐步加速 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逐步减速
阻力特点 越来越大 恒力60N 越来越小
(1)测试过程中,在AB段,小华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后退,她是以___________(选填“电动自行车”或“地面”)为参照物;
(2)在BC段,电动自行车速度为___________km/h,动力做功___________J,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__W,_____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新《规范》关于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
(3)在CD段,电动自行车受____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4)从A到D全程,电动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km/h。
26.高仿真涡喷(指发动机类型)航模飞机(图甲)的表演极具观赏性。这种航模飞机需在跑道上加速滑行一段距离,获得足够的升力后才能起飞。已知航模飞机在起飞离地前,平直跑道对它的支持力F支与滑行距离s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300N,滑行中获得的升力为F升=cv2,式中比例系数c=7.5N s2/m2,v是航模飞机的滑行速度。g取10N/kg,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航模飞机的质量为 ______kg,起飞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 ______J;
(2)航模飞机起飞离地时获得的升力为 ______N,速度为 ______m/s;
(3)根据航模飞机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和图乙的解析式,推导其滑行距离s与滑行速度v之间的关系式。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火箭加速上升,速度增大,所处高度增大,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动能没有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朋友滑滑梯,所处高度减小,其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弹弓弹射子弹,弹弓的弹性势能减小,子弹的动能增大,弹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子弹的动能,故C不符合题意;
D.上升的滚摆,速度越来越慢,动能减小,高度越来越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应为正比例函数,故A错误;
B.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动能不变,故B正确;
C.物块在斜面的位置逐渐升高,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
D.运动过程中,物块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受到的,也不是力。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惯性,故A错误;
B.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飞行,实心球已脱离小明,小明不再给实心球推力,故B错误;
C.实心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它的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D.实心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知,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受重力,并且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故重力对运动员做功,故A正确;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过程中,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B错误;
C.花样滑冰运动员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用作用,故C错误;
D.掷出后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由题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的速度之比为2∶5,AB和CD距离相等,则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2,故B错误;
C.物块在AB段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阻力,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
W=FABsAB=fABsAB=1N10m=10J
故C错误;
D.物块在CD段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阻力,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
P=FCDvCD=fCDvCD=2N5m/s=10W
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据题意可知,实验中探究小球动能,即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的大小,小球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改变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推动移动的距离体现的。
故选B。
7.B
【详解】
A.B点只受重力,不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过程中有空气阻力,所以AD速度可能相同,动能可能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在C点时,若所受力全部消失,其运动状态将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不可能只存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详解】
在常吉高速某段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速度不变,质量不变,动能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掌握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会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大小变化以及能量的相互转化。
9.C
【详解】
AB.这箱书的重力一定,楼的高度前后不变,由W=Gh可知,两次对书所做的有用功相等;
第一种所做的额外功为克服人的重力做的功,而第二种所做的额外功是两次克服人的重力做的功,因此第二种所做的额外功大于第一种所做的额外功,故第二种所做的总功大于第一种所做的总功,故AB不符合题意;
C.因上楼的速度相同,第二种需要上楼二次,所以第二种所用时间长;两次搬书对书做的功相同,由P=可知P1>P2,故C符合题意;
D.由η=×100%可知,η1>η2,故D不符合题意.
10.C
【详解】
A.人拉着重物静止不动,人对物体施加了力,但物体没有动,根据做功的条件的,只有力,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人对汽车施加了力,但汽车没有动,根据做功的条件的,只有力,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用力搬起箱子,人对箱子有竖直向上的力,而箱子在竖直方向移动了距离,符合物体做功的条件,所以人对箱子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人提书包站在水平输送带上通过一段距离,人对书包的力是竖直向上的,而移动的距离是水平的,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垂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两次小球的初速度相同,离地面高度相同,由机械能守恒可知,落地速度大小相同。
故选A。
12.B
【详解】
A.从图象知道,0~6s和6s~12s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0~6s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3m,6~12s的过程中通过路程为1m,因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速度越大,所以,0~6s过程中的速度大于6~12s的过程中的速度,即4s时的速度大于10s时的速度,故A错误;
BC.由图象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同一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所以0~6s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从图中知道,0~6s中通过的距离为3m;6~12s的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m;而拉力相同,由W=Fs知道,0至6s内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6s至12s内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故B正确,C错误;
D.由于0~6s过程中的速度大于6~12s的过程中的速度,且拉力相同,由P=Fv知道,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功率是指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最快的功率最大。比较功率的大小,需要知道所做的功及所用时间的多少。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A.背着书包水平匀速前进,书包受到的力沿竖直方向,书包运动的方向沿水平方向,书包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互垂直,没有力对物体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吊起, 货物受到竖直向上的力,且货物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拉力对物体做功,故B符合题意;
CD.对物体施加了力,但物体没有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没有力对物体做功,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在t2时游客的速度达到最大值,t2~t3时间段内,游客向下运动速度变小,所以动能变小,故A错误;
B.在 t1~t3时间段内,弹性绳的伸长量变大,则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变大,故B正确;
C.在 t2~t3时间段内,游客是向下运动的,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重力做了功,故C错误;
D.在t3时,游客的速度为0,此时游客到达最低点,此时弹性绳的伸长量是最大的,弹性势能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16. 0 400
【详解】
[1]因为木箱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木箱水平移动,所以木箱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为0,则重力对木箱做功为0。
[2]水平推力做功
W=Fs=100N×20m=2000J
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17. 50 5
【详解】
[1]王老师推推车的力在水平方向,推车也在水平方向运动,所以王老师对推车做了功,王老师对推车做的功
[2]功率为
18. 360 24
【详解】
[1]小勇回家过程中对书包的作用力沿竖直方向,所以他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行走时,他对书包不做功,只在爬楼过程对书包做了功。所做的功
[2]上楼时,小勇不仅要克服书包的重力做功,还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做的总功
整个过程所用时间
所做总功的功率
19. 2 4 24
【详解】
[1]由图乙可知,在0~3s内,物体相对于水平地面没有发生运动,处于静止状态;由F﹣t图像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推力F=2N。
[2]由v﹣t图像可知,在6s~9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像可知,在6s~9s内拉力F'=4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
f=F'=4N
由v﹣t图像可知,第3秒到第6秒物体速度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虽然速度变化,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因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是4N。
[3]在6~9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2m/s
由可得,物体移动距离
s=vt=2m/s×3s=6m
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W=F's=4N×6m=24J
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24J。
20. < = =
【详解】
[1]由题意可知,AC>BC,斜面AC倾斜角度小于BC,,所以物体沿AC运动时拉力较小,即F1[3]不计摩擦,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额外功,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W1=W2。
[2]拉力做功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相同,即P1=P2。
21. 不变
【详解】
(1)[1]因为钻探船在水上漂浮,所以浮力等于钻探船的总重力,钻探船从长江驶入东海,重力不变,所以浮力不变。
(2)[2]该钻探船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为
(3)[3]船受到的牵引力为
22. 高度 重力势 动 不守恒 见解析(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详解】
(1)[1]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所以,重力势能大小除了与质量大小有关外还与高度有关。
(2)[2][3]重物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4]鸡蛋下降过程中,需要克服受到的阻力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
(4)[5]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
23. 不变 变大 见解析 橡皮条长/cm 弹射的水平距离/m
【详解】
(1)[1]离开橡皮筋后,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小鸟只受重力,如图:
(2)[2]由于忽略空气阻力,仅受重力的情况下,小鸟在空中的机械能守恒,小鸟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3)[3]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随着橡皮筋的伸长量的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弹性势能变大。
(4)[4]步骤:①用剪刀将1条橡皮筋剪成长度不等的三段;并用刻度尺量出橡皮筋的长度。
②依次将这三段橡皮筋固定在弹弓上,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将弹珠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珠弹射的水平距离。
[5][5]实验表格如下
次数 橡皮条长/cm 弹射的水平距离/m
1
2
3
24. 见解析 见解析 1.2×107Pa 6×104N 见解析
【详解】
(1)[1]由图中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高铁进站时,乘客要站在安全线外等候?
[2]当高铁进站时,会带动高铁周围空气流速增大,而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当乘客离高铁很近时,靠近高铁的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离高铁较远的一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会使乘客发生危险,故出于安全考虑,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外等候。
(2)[3]由受力分析可知,车厢满载时,对水平轨道的压力等于重力,即
F=G=mg=4.8×105kg×10N/kg=4.8×106N
故对轨道的压强为
(3)[4]由题意可知,高铁的牵引功率为
P=4200kW=4.2×106W
高铁的速度为
v=252km/h=70m/s
故由P=Fv可得,此时的牵引力为
(4)[5]因为高铁的质量大,惯性大,故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强,当高铁行驶到拐弯处时运动状态不易发生改变,容易导致高铁脱轨或侧翻,故高铁要尽量少走弯路。
25. 电动自行车 24 2.88×105 400 符合 非平衡 20
【详解】
(1)[1]测试过程中,小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树木和小华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她是以电动自行车为参照物的。
(2)[2]在BC段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v==24km/h
[3]在BC段,匀速骑行,车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动力
F=f=60N
BC段动力做功
W=Fs=60N×4800m=2.88×105J
[4][5]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400W
符合新《规范》关于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
(3)[6]在CD段,电动自行车做减速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4)[7]从A到D全程,总路程
s=0.6km+4.8km+0.6km=6km
总时间
t=0.05h+0.2h+0.05h=0.3h
全程电动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v'==20km/h
26. 108 9000 1080 12
【详解】
(1)[1]根据图乙可知,当飞机静止时,所受重力与支持力平衡,大小相等,即
G=F支0=1080N
飞机的质量为
m=
[2]根据图乙可知,飞机起飞前的滑行的距离为s=30m,飞机发动机做的功为
W=Fs=300N×30m=9000J
(2)[3]飞机刚好离地时,获得的升力大小等于飞机的重力,即
F升=G=1080N
[4]由
F升=cv2
可得,飞机的速度为
(3)[5]在乙中,设支持力F支与滑行距离s之间的关系为
F支=ks+b
代入数据有
1080N=k×0m+b①
0N=k×30m+b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
k=-36,b=1080
即:支持力F支与滑行距离s之间的关系为
F支=(1080-36s)N
滑行过程中飞机的受力关系为
G=F升+F支
结合关系式
F升=cv2
可得
1080N=cv2+(1080-36s)N
代入c=7.5N s2/m2可得滑行距离s与滑行速度v之间的关系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