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向地球传送信息。利用的是( )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红外线 D.超声波
2.在地震救灾中,救援队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发生灾情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为救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主要依靠( )
A.超声波 B.红外线 C.电磁波 D.紫外线
3.下列关于声波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即能发射电磁波又能接收电磁波
B.吹奏唢呐发声是由木管振动产生的
C.军事装备上安装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倒车雷达都是通过电磁波工作的
D.电磁波和声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贡献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杠杆原理
B.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麦克斯韦——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D.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5.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赤道上空,用三颗互成120度角的同步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
B.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车载GPS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D.光纤通信只能传播图像信息,不能传播声音信息
6.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世界领先。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2 km/s
B.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
D.电磁波能传递能量,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7.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上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车上的摄像头是凸透镜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质量不断变大 D.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8.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手机传递信息是利用( )
A.超声波 B.电磁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9.今年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遥13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点56分飞船成功与中国天宫空间站实现自动交会对接,9点58分三名航天员进入了空间站。如图所示是对接时的情景,以下有关对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接时,“神舟十三号”相对天宫空间站的速度很小
B.对接后,“神舟十三号”相对天宫空间站是静止的
C.对接后,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
D.对接时的图片不是通过声波传播的
10.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如图是“祝融号”火星车拍摄传回地球的首批图片之一。这些图片信息传回地球主要依靠( )
A.电磁波 B.激光 C.声波 D.电流
11.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6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电子通讯设备使声音传播的更快一些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12.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了最后一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卫星向地面传递信息是通过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13.图甲为可见光的波段示意图。某款光敏电阻(LDR)在无光照时的电阻为5×105Ω,在波长为540nm的光照射时的阻值为5×103Ω,将两个这样的LDR连接成图乙电路,则( )
A.R1的功率比R2大
B.通过R1的电流比R2小
C.波长为540nm的光属于黄光
D.波长为540nm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
14.图中有关声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C.是王亚平空中授课现场,其信息是靠真空传声的
D.是倒车雷达,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
15.我国自主研究生产的碳纤维无人机,它具有自动化、轻量化、微型化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拍、测绘等。下列应用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机载北斗导航系统--超声波
B.用碳纤维材料制造--密度大
C.无人机的控制芯片--半导体
D.无人机航拍的镜头--凹透镜
二、填空题
16.2021年5月15日,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探测器通过___________把火星影像图传回地球;如图所示,着陆器缓慢着陆火星的过程中,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着陆器是___________的。
17.如图是当下流行的骨传导无线耳机,它是通过______与手机进行通信,再通过耳机引起颌骨的______来传递声音。制作耳机的塑料材料是_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18.中美经贸摩擦实质上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华为公司的5G通信技术领先世界2-3年,5G技术具有高速率、大宽带和低延迟三大特点.5G手机与基站之间是通过_________实现信息的传递.
19.2021年12月9日,“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给广大青少年带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授课活动。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传回地球的;不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20.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能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等服务。
(1)北斗卫星之间利用_____________(填“次声波”“电磁波”或“超声波”)相互传递信息,实现“星间链路”;
(2)“北斗+”让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年站,一同学从电子站牌上看到一辆公交车需要时6分钟行驶3.2千米才能到达某站,由此他预测该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千米/小时,该车实际上提前8秒到达此站,它的行驶速度是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米/秒。
三、综合题
21.4月29日以来,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每天早上我们都要经过红外线热成像测温通道进入校园,此时我们体温的示数和行走的图像将显示在与仪器相连的显示屏上。红外线是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仪器成像的原理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相同。每天我们还用水银体温计检测体温,水银体温计是根据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
22.北斗在天心有乾坤
“初夜电光摇北斗”、“北斗阑干南斗斜”优美诗句体现华夏先人对北斗七星的钟爱,我国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取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2020年6月23号9点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版GPS,路痴者的福音,捉迷藏的终结者,徒步者的救命符,对失联者的定位精确度可以大幅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何做到精确定位的呢?首先,失联者身上需要携带有可以接收卫星讯号的电子设备,如手机、手表等。一颗卫星收到手机信号后,以失联者到卫星的距离确定一个球面,而另一颗卫星亦可以用同样的方式确定另一个球面,失联者必然在两个球面相交的弧线上,当再有第3颗卫星以同样的方式确定一个球面时,即可通过三个球而的交点确定失联者电子设备的准确位置。
那么卫星如何知道电子设备与它的距离呢?卫星信号实际上就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卫星发出的信号被地面电子设备接收再返回,利用来回的时间差和波速即可确定电子设备与卫星的距离。然而由于现实情况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会受到大气密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个距离会存在不小的误差,因此,除了上文提到的3颗卫星外,还至少需要第4颗卫星提供的数据来修正距离计算中存在的误差,且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到信号的卫星数量越多,就可以越精确地确定这个电子设备在地面的位置。
图所示,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远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这套卫星系统可以保证我们在中国境内,甚至在中亚、西亚地区都能实现平均可见北斗卫星颗数在8颗以上,在全球范围内95%的地区其定位精度可达10米,在亚太地区可以缩小到5米。
北斗系统不仅具有高精度定位的能力,它还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冈等新兴应用领域,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物流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北斗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融合,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大便利,带来更多可能。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某一卫星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地面某一电子设备返回的信号共经过0.14s,则理论上这颗卫星到这个电子设备的距离是______m,考虑到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实际的距离比这个理论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我自行研制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除了具有定位功能,还具有___________功能(请至少填写一项)。
(3)电磁波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除本文中提及的电磁波的应用以外,请再举一例电磁波的应用。( )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问一号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载着“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获取了地月合影,如图甲所示。2021年2月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预计5月底软着陆火星,对火星表面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1)“天问一号”探测器是利用___________(超声波/红外线/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的。
(2)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地月合影传到地球大约需___________s的时间。
(3)“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距火星表面4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受到的___________(是/不是)平衡力的作用。“天问一号”探测器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探测器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同时还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4)“天问一号”探测器软着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将对火星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如图乙所示。因为火星土壤松软,大气稀薄,火星车的轮子设计较多、较大,可以减小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短文回国答问题
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如图1所示),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卫星通信和移动电话的那都分叫做无线电波,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的天线,他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电磁波除了用于通信外,还有很多别的应用。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微波炉,就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炉内有很强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所以叫做微波,食物的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剧烈振动,使得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由于电磁波可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用电磁炉烧饭时食物的内部和外部几乎同时变熟,省时、省电: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红外线测距仪就是通过发射红外线测量距离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放在真空罩中的移动电话可以收到真空罩外传给它的电磁波而发出声音,这说明电磁流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用电磁波来通信。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其数值大约为30万千米每秒,电磁波的速度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呢?它也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对不对?这是国为可见光就是电波的一种,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1)下列家用电器中,应用电磁波的有 ______ ;
A.电熨斗 B.电冰箱 C.洗衣机 D.微波炉
(2)如图2所示,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向地球传送信息。利用的是 ______ ;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红外线 D.超声波
(3)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
A.电磁波只能用于通信B.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C.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有利无害D.卫星通信不需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4)红外线测距仪对准某一目标发出一束红外线,经目标反射后红外线被仪器接收测得红外线往返时间为2.8×10-7s,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 ;
(5)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其中最先到达地球的是 ______ 。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一同到达
25.2020年6月23日9时23分,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8天长途跋涉、5次变轨于6月30日14时15分定点在距地球3万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全面建成。地面测控人员是通过______对太空中卫星进行测控的,变轨是通过施加______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目前该卫星相对地球处于______状态。 大多数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卫星在远地点和近地点之间运行的过程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______的相互转化。
26.今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而来,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政府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使国内的疫情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医学专家们已经初步认识到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特点。
(1)新型冠状病毒大小约100nm=________m。飞沫是新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人们在打喷嚏时如果没有阻拦,则有上万个飞沫以50m/s=________km/h(相当于超级台风)的速度带出。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佩戴口罩;
(2)病人的检查涉及到肺部影像学,主要指的是肺部CT,原理是利用了X光,它属于________波的一部分,此时是利用它传播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3)体温检测是必要的防控措施,使用水银体温计测体温时,体温计示数上升过程中,其密度_______,内能_______;(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4)如图所示为水银体温计的横截面。凸起圆弧型玻璃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凸起圆弧型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卫星是通过电磁波和地球进行信息交流的,借助鹊桥中继卫星向地球传送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即无线电波。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电磁波来完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
A.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它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唢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军事装备上安装的“北斗”导航系统是通过电磁波工作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C错误;
D.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发现杠杆原理的科学家是阿基米德,故A错误;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
C.奥斯特发现了电能产生磁,即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
D.赫兹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用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在赤道上空周围,用三颗互成120度角的同步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故A符合题意;
B.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车载GPS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纤通信既能传播图像信息,也能传播声音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A.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 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 s,故A错误;
B.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而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故C正确;
D.电磁波和声波都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火星车上的摄像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确;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火星车相对火星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火星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当火星车减速着陆时,所含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火星车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超声波传播需要介质,火星车与地球间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收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B。
9.C
【详解】
A.对接时,两个航天器之间必须保持相对较小的运动速度,这样才能便于操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接后,两个航天器的相对位置不变,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一起飞行,因此是相对静止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对接后,两航天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航天器通过电磁波实现与地面的通讯联络,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对接时的图片不是通过声波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火星车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所以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
故选A。
11.B
【详解】
A.太空中是真空的,宇航员在太空舱中,用通信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太空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太空中没有介质,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电子通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速,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因为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北斗”卫星是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传回地面的,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3.A
【详解】
AB.由于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因R1>R2,根据公式P=I2R可知,R1的功率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甲可知,540nm的光在绿光区域内,因此是绿光,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论什么色光,在真空中的光速都是3×108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D
【详解】
A.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太空授课,其信息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
A.导航系统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故A错误;
B.用碳纤维材料制造无人机,能让它轻量化,是因为碳纤维材料密度小,与其它体积相同的材料相比,质量较小。故B错误;
C.无人机的控制芯片是由半导体制造的,故C正确;
D.无人机的航拍镜头即是照相机的镜头,所以是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6. 电磁波 运动
【详解】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传播,探测器使用的是电磁波。
[2]着陆器缓慢着陆火星的过程中,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着陆器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17. 电磁波 振动 绝缘体
【详解】
[1][2]当下流行的骨传导无线耳机,它是通过电磁波与手机进行通信,再通过耳机引起颌骨的振动来传递声音。
[3]制作耳机的塑料材料是绝缘体。
18.电磁波
【详解】
手机和手机之间、手机与基站之间是靠电磁波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19. 电磁波 响度
【详解】
[1]因太空中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2]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大。
20. 电磁波 32 9.09
【详解】
(1)[1]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2]由可得该车的速度是
[3]该车实际上提前8秒到达此站,它的行驶速度是
21. 电磁波 照相机 液体热胀冷缩 36.1
【详解】
[1]红外线是电磁波大家族中的一种。
[2]仪器成像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3]每天我们还用水银体温计检测体温,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已知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6.1℃。
22. 2.1×107 小 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见解析
【详解】
(1)[1]卫星信号实际上就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由知道,理论上这颗卫星到这个电子设备的距离是
[2]考虑到地球大气层的存在,电磁波传播速度会小于 m/s,所以,实际的距离比这个理论值偏小。
(2)[3]根据短文知道,北斗系统不仅具有高精度定位的能力,它还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3)[4]电磁波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3. 电磁波 4 不是 相互 运动状态 压强
【详解】
(1)[1] “天问一号”探测器是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的。
(2)[2]由材料知,7月27日,“天问一号”距离地球的距离:s=1.2×106km,根据可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地月合影传到地球的时间为
(3)[3][4][5]“天问一号”最终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运动状态改变,故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探测器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探测器对高温气体有力的作用,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温气体对探测器施加制动力,同时还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6]火星车的轮子设计较多、较大,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火星车对火星表面的压强。
24. D B B 42km D
(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具有了磁性,这是电流的磁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2)卫星是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微波是电磁波;
(3)①电磁波不断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②移动电话就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③电磁波对人类既有有益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④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已知电磁波的速度和红外线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
(5)不同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详解】
(1)[1]A.电熨斗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C.电冰箱、洗衣机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故BC不符合题意;
D.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通过电磁波高频率的振动,使物体分子相互摩擦,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加热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卫星是通过电磁波和地球进行信息交流的,故鹊桥中继卫星向地球传送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即无线电波,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A.电磁波不只用来通信,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微波炉就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能量,故A错误;
B.手机既可以发射电磁波,也可以接收电磁波,故B正确;
C.电磁波对人类是有辐射的,可引起人体病变,故C错误;
D.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B。
(4)[4]红外线的传播速度等于电磁波的速度,即
3×105km/s
红外线到某地的时间为
根据可得,目标与仪器之间的距离
s=vt=3×105km/s×1.4×10-4s=42km
(5)[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不同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它们会同时到达地球,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和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25. 电磁波 力 静止 动能和重力势能
【详解】
[1]地面测控人员通过电磁波对太空中卫星进行测控。
[2]变轨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须受到力的作用。
[3]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处于静止状态。
[4]卫星在远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而在近地点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所以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是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
26. 10-7 180 电磁 信息 变小 变大 凸透 虚
【详解】
(1)[1]新型冠状病毒大小约
100nm=100×10-9m=10-7m
[2]人们在打喷嚏时如果没有阻拦,飞沫的速度
50m/s=50×3.6km/h=180km/h
(2)[3][4]X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通过肺部CT可以观察肺部情况,是利用电磁波能传递信息工作的。
(3)[5]使用水银体温计测体温时,体温计示数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质量不变,由可知密度变小。
[6]体温计示数上升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4)[7][8]凸起圆弧型玻璃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水银柱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