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8 匆匆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B.那是个早晨的春天,阳光明媚。
C.故乡所有的居民基本都姓谢。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赛龙舟、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B.只要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C.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书的数量明显增加了。
D.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匆匆而过去时间形象化为“轻烟”、“薄雾”,比喻独特,想象新奇。
B.作者把时间比作“轻烟”、“薄雾”,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悄无声息,稍纵即逝。
C.作者用心去感受的过去的时光流逝很快,现在的时光并不像“轻烟”、“薄雾” 稍纵即逝。
D.作者说时间像“轻烟”、“薄雾”瞬间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5.关于“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藏”的第十笔的笔画名称是“竖”
B.“藏戏”和“藏匿”中“藏”的读音是相同的
C.“宝藏”和“保藏”两词中的“藏”都是“储藏”的意思
D.“包藏祸心、绵里藏针、笑里藏刀、深藏不露”这四个词语都是贬义词
二、填空题
6.区别字组词。
挪( ) 旋( ) 挽( ) 徘( )
娜( ) 漩( ) 晚( ) 排( )
7.按要求完成填写任务
1.中国诗词源远流长,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寒食》一诗中描写寒食节赐火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诗人)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题)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习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记载了这个节日的习俗。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为了抒发真实的情感,我们可以把情感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把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来。
3.《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___,他围绕核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腻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稍纵即逝的___________。读了课文,我想起了珍惜时光的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这是一位同学背诵的《匆匆》这篇课文的一段。请你把错的地方改过来。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实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已经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由得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把下面句子中介绍的人物写具体。
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弟弟,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加点部分同时使用两个比喻句的写法,补充下面的句子。
例: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像___________________,红莲在荷叶的遮盖下安然度过了雨季。
(3)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背影(节选)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0.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文中画“ ”的句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12.第3自然段中“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3自然段画“ ”的句子中“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
14.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句中的“他们”指的是( )。
A.约朱自清出去游逛的朋友
B.父亲在旅馆里熟识的茶房
15.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阅读检阅台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6.“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句话作者运用了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
17.“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从这句话体会到作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略
2.B
略
3.B
略
4.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C中所说的现在的时光并不像“轻烟”、“薄雾” 稍纵即逝是错误的,这篇课文作者都在感叹时光流逝很快,进而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5.A
【详解】
本题是字词的综合练习。A项中,要准确书写“藏”的笔顺,该字的第十笔是“竖”。B项中,“藏戏”中的“藏”读“zàng”,“藏匿”中的“藏”读“cáng”,因此错误。C项中,“宝藏”的“藏”读“zàng”,指存储大量东西的地方;“保藏”的“藏”读“cáng”,指收存、储藏,因此错误。D项中,“包藏祸心、绵里藏针、笑里藏刀”属于贬义词,“深藏不露”是褒义词,比喻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此错误。
6. 挪移 旋风 遮挽 徘徊 婀娜 漩涡 晚上 排球
【详解】
略
7.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心里想说的话直接 朱自清 散文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无奈和惋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积累与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第2题较难,要细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物、情”来进行作答。
8.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识记,如果记不清,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复习巩固。
结合语段内容不难发现,“确实”应改成“确乎”;
在“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已经溜去”这个句子中,应将“已经”调换到“八千多日子”与“从我”之间;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应改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不由得”应改成“我不禁”。
9. 示例:他有一双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可有神了。他还不大会走路,总是把两只手张开,像个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的,别提多有趣了。 示例:幼小的孩子被母亲怀抱着。 没有人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
略
10.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中祸不单行,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引出下文作好铺垫。
11.B
12.不好。因为“说过”只是顺便一说,改为“好”语气不如原来坚定。而“定”表示已经决定了,更为恰当。
13.不重复。因为“再三”表示“多次”,说明父亲多次对“我”表示关心。而“仔细”是一种状态,二者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不矛盾。
14.B
15.C
略
16. 比喻 逝去的时间 针尖上的一滴水 时间的流 大海
17.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
18.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16.本题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要把握住比喻中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这个重点来理解是如何作比喻的。
17.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溜”的意思是趁人不见走开;滑行。体现了时间流逝的速度快。“没有”的重复突出时间流逝的悄无声息。
18.本题考查理解关键句子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明白句子中词语的意思,两再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头涔涔:形容汗水从头上不断向下流的样子。
泪潸潸:指哭泣的样子,流了很多泪水。潸潸,形容流泪不止,表示很伤心。
朱自清因觉得自己在过去时间里没有做过一丝丝的贡献和留下一丝丝的痕迹,而感到悲伤和自责。体现了作者对时间重视、珍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