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选择题
1.下列歇后语错误的是( )
A.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B.孔子搬家——净是书(输)
C.泥菩萨过河——纹(问)到底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疑问 玻璃 洪亮 声泪具下
B.石蕊 齿轮 领域 沧沧凉凉
C.事列 灵感 盘盂 追根求源
D.单调 实验 鸿鹄 过犹不急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凄凉 防御 不可思义 焉知非福
B.恐怖 浓稠 悬灯结采 司空见惯
C.隔绝 惆怅 万不得以 五湖四海
D.寂寞 帐篷 通宵达旦 猝不及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150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
B.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解决疑问 解决困难 解决戒备
B.搜集证据 搜集资料 搜集线索
C.奇怪的现象 奇怪的问题 奇怪的想法
D.醉人的香气 偶然的机遇 有趣的发现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wú dú yǒu ǒu sī kōng jiàn guàn zhuī gēn qiú yuán
( ) ( ) ( )
jiàn wēi zhī zhù qiè ér bù shě mǐn ruì
( ) ( ) ( )
7.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句子练习。
1.仿照例句,描绘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的外貌。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________
2.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高兴的心情)
校园里空无一人,_________。(安静的环境)
9.照样子改句子
例:我很想我的祖国。
我很想祖国,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① 弟弟很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很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
房东太太就对我说:“我的儿子今天回家。”
③妈妈告诉我,她今天中午去我外婆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渤海将变成死海
水利专家杨振环说:“眼下,渤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近点。再不拯救渤海,后果不堪设想!”
海洋专家鹿守本说 :“渤海污染是毁灭性的 ,在渤海近岸的海湾和河口 ,出现了无大型物质区和地区性生物的灭绝。”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碧兰说:“90年代以来,渤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优势种群基本消失。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破坏殆尽,小型鱼虾资源严重衰退。1997年的监测资料显示:渤海无机氮超标率为60%;无机磷超标率为69%;油类超标率为64%。”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丁德文说:“整个渤海的危急问题,在海区生态系统的失衡中表现最为明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经济鱼类持续减少,有的濒危,有的绝迹。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海区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解体。”他强调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破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那么,这片海域就无法恢复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它濒临死亡。”
10.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堪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文章内容回答。
①题目中的“死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渤海将变成“死海”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画括号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④这篇文章四段话分别引用了专家的语言,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12.请为拯救渤海写一句宣传语:___________。(20字之内)(提示宣传语中要用上一个成语)
阅读理解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3.阿瑟林斯基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他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略
2.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A. 疑问 玻璃 洪亮 声泪俱下
C. 事例 灵感 盘盂 追根求源
D. 单调 实验 鸿鹄 过犹不及
3.D
略
4.B
【详解】
A(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学生是学校”)C.(一面对两面:应把“是否”删掉)D(多重否定造成语意混淆:应将“不再”改为“再次”)
5.A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要注意搭配的结构和形式,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解决戒备”动宾搭配不当,可以是解决问题等。可以是放松戒备。
6. 无独有偶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敏锐
【详解】
课内词语的考查。注意多音字和同音字,可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定字形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顺。
7.示例:一个人不能太高估自己,应该学会谦虚做人。
【详解】
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此句意思是说的是一个人要谦逊。不能狂妄自大、高估了自己,否则只会一事无成。
8. 示例:我的同学亮亮,他胖乎乎的圆脸上,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两颗发亮的黑宝石。只要他一眨巴眼,准是在想一些鬼点子。 示例:风吹树叶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略
9. 弟弟很快乐,快乐得能跳到房顶上去。 妈妈很着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妈妈告诉我:“我今天中午去你外婆家。”
【详解】
略
10.不能够想象会出现什么情况,形容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很严重。
11. 渤海。 原因一:死海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近点。原因二: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海区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解体。 举例子 列数据 说明污染的严重 具有说服力和专业性。
12.拯救渤海, 刻不容缓
略
13.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14.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
15.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3.考查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第2句话即为答案。
14.考查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即为答案。
15.考查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即为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