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14:3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武陵春色( )
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2.风景名胜( )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3.奇珍异宝( )
A.不同的。 B.分开。 C.特别的。
4.不可估量的损失,”估量” 的意思是( )
A.估计 B.大概 C.测量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B.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C.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D.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6.举世闻名( )
A 听见 B消息 C知道
7.下列选项中,有错的一项是( )
A.买卖(mài)
B.安澜园(lán)
C.武陵春色(líng)
D.仿佛(fó)
8.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宽容是一副镇定剂,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
①可以消除人与人间的摩擦 ②可以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
③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①④③②
二、填空题
9.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
(2)读课文第三小节,说出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
________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________
10.给下列字组词
幻______ 征______ 凡______ 艺______
幼______ 证______ 几______ 芝______
值______ 稍______ 统______ 般______
置______ 梢______ 流______ 股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品析句子。
1.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从“先秦时代”“唐、宋、元、明、清历代”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这样庞大的园林被毁灭才更让人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从带点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句子中的“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突出圆明园______________,两个“不可估量”说明圆明园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词语表现了英法联军的________,读后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延伸阅读
圆明园:魂兮归来
有一个人说,世界上有一个奇迹,堪以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这个人叫雨果。他所赞美的这个奇迹即圆明园。
他是以描写巴黎圣母院而出名的。可是他又认定:“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他以童话般的笔法(如同《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关于奇迹消失的悲剧:“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惜这并非天方夜谭式的传说,而是真实的。即使让阿里巴巴反复念叨“芝麻开门”,也无法开启那曾经的宝库。黄金变成了泥土,美玉变成了瓦砾,霓裳变成了灰烬……圆明园那最后的美、最后的形象,居然是投射在强盗眼中的。
13.“奇迹”在文中指(  )
A.巴黎的圣母院。 B.埃及的金字塔。
C.中国的圆明园。 D.希腊的巴特农神庙。
14.“两个强盗”在文中指(  )
A.大肆劫掠的强盗和纵火焚烧的强盗。
B.法国和英国。
C.文明的欧洲人和念“芝麻开门”的阿里巴巴。
D.德国和日本。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芝麻开门”出自《一千零一夜》。
B.雨果以描写罗马的斗兽场而出名。
C.雨果以童话般的笔法讲述了圆明园修建的悲剧。
D.《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欧洲古代民间故事集,又被称作《天方夜谭》。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7.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
18.读文段②,用“﹏﹏”画出表示时间的字词,你从这些字词中体会到什么?
19.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子是( )句,在文中起______作用。
20.这两段话从( )、( )方面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段①中,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介绍圆明园的各种建筑,请你模仿这样的方式写几句话,描绘节日热闹纷繁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1.春色:春天的景色。色:景象。
故答案为A。
2.风景名胜:风景优美的地方。胜:优美的地方。
故答案为B。
3.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异:特别的,难得的。
故答案为C。
4.估量:估计。
故答案为A。
5.D
【详解】
A.排比句,“有……也有”;“少年怎么样则国怎么样”句式。
B.拟人。
C.对偶。
6.C
【详解】

7.D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D项,仿佛:fǎng fú,意思是似乎;好像。
8.A
【详解】
考查了句子的补充。
“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磨擦”;“镇定剂”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阳光”可以“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桥梁”“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9. 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 收藏文物 ①园中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②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 圆明园汇集了各地名园的精华,所以称作“万园之园”。
【详解】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1)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第二自然段是介绍圆明园的组成部分,是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的;第三自然段是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园林建筑;第四自然段则是介绍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所以课文是从组成部分、园林建筑、收藏文物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
(2)仔细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根据文中的“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可知,圆明园的园林建筑有三个主要特点,分别是园中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
(3)通读课文可知,圆明园的园林建筑十分丰富,其中的构造汇集了各地名园的优点,且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所以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10. 幻想 长征 平凡 艺术 幼儿 证明 几个 芝麻 值班 稍微 统一 一般 安置 树梢 流动 股份
【详解】
幻与幼要注意有半部分的字不是相同的;凡比几的中间多一点,要注意;艺的下半部分为乙,芝的下半部分为之;稍的偏旁为禾,梢的偏旁为木;学生在做这类题型是,要注意区分字不同特点,再根据具体的字形进行解答就可以准确的回答了。
11. 圆明园中珍藏的历史文物非常多 心痛 侵略者的贪婪、残暴以及他们野蛮的行径。

12. 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吗? 圆明园的毁灭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 地位高 价值高 无比痛惜和愤怒 贪梦和野蛮 痛心、愤怒
【小题1】
本题考查句型装换。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句号改为问号;第二步:加上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是换成不可能不是或不能不说是。
【小题2】
“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是用来形容地位的,连用两个,说明里圆明园的地位高。“不可估量”是难以估计。在这个句子中指圆明园的价值难以估计,价值十分高。圆明园的地位高,价值也难以估计,却被毁了,作者是无比痛惜和愤怒。
【小题3】
“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些词都是描写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物品时的场景,通过这些词,可以看出英法联军的贪梦和野蛮。而地位高、价值难以估计的圆明园却被毁了,读者应该是感到无比痛心和愤怒。
13.C
14.B
15.A
16.雨果的这句话用了讽刺的语气指出英法联军的做法是极不光彩的。
13.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这种类型题学生需要从两点进行思考:一种是词语的本意,第二种是带入到文章中,看看文章中指的是什么。
从“这个人叫雨果。他所赞美的这个奇迹即圆明园。”可以看出这个奇迹是圆明园。
1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这种类型题学生需要从两点进行思考:一种是词语的本意,第二种是带入到文章中,看看文章中指的是什么。
从“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以找到两个强盗指的是谁。法兰西指法国,英吉利指英国。
15.
本文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从“他是以描写巴黎圣母院而出名的。”可以看出雨果描写巴黎圣母院出名并未罗马斗兽场。
C.从“他以童话般的笔法(如同《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关于奇迹消失的悲剧”可以看出是讲述了圆明园消失的悲剧,并非重建的悲剧。
D.《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也称为《天方夜谭》。同时文章中并未对此进行过多讲解。
16.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能力。
从“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以及前面交代的具体对象可以看出这是在突出圆明园的地位以及价值,也同时在进行着讽刺。用了讽刺的语气指出英法联军的做法是极不光彩的。
17.玲珑剔透,原意指清澈得可看穿,形容小巧﹑精工制造﹑精致、结构奇巧﹑内部镂空的手工艺品。文中指亭台楼阁精致,结构奇巧。
18.上自 下至
圆明园不愧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它收藏着的历史文物极其珍贵,并且年代久远,种类齐全。
19. 过渡 承上启下
20. 风格迥异的建筑 珍贵的文物收藏 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
21.端午节到来时,有去江里面划船赛龙舟的人们,也有在家包粽子的小孩子和妇女们,有闻着粽香去偷吃粽子的小孩子们,也有妇女们包粽子时传来的阵阵笑声。
17.
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
先理解词语的原义,再结合课文分析,“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文中指亭台楼阁精致,结构奇巧。
18.
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从“上自、下至”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知,圆明园不愧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它收藏着的历史文物极其珍贵,并且年代久远,种类齐全。据此作答即可。
19.
本题考查了对结构段式和句子的理解。
阅读第二自然段可知,本段先总述“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接着具体叙述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最后总述“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所以本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段式。从“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可知,这个句子既是对上文“圆明园建筑宏伟”的总结,又引出下文“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这句话是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0.
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个过渡句可知,介绍了圆明园风格各异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收藏。
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课内的学习可知,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1.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排比句的仿写。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结合句子: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观察例句,分号两边各表示相近的意思。可以这样写“端午节到来时,有去江里面划船赛龙舟的人们,也有在家包粽子的小孩子和妇女们,有闻着粽香去偷吃粽子的小孩子们,也有妇女们包粽子时传来的阵阵笑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