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8 06:4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重大”指的是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②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大化改就后,古代日本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其变化的实质是日本( )
A.进入幕府统治 B.出现武士集团 C.步入封建社会 D.形成天皇统治
3.646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4.日本大化改新后,豪门、寺院的庄园享有不纳税的特权,他们大肆兼并土地,到12世纪末,向国家纳税的土地约占所有耕地的10%甚至更少。这种情况导致日本( )
A.人均占有土地下降 B.中央集权削弱 C.对外扩张倾向增强 D.农业生产衰退
5.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而进行的改革,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私地,土地收归国有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6.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武士集团兴起,逐渐形成幕府将军的统治。12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起第一代幕府统治,被称为( )
A.德川幕府 B.江户幕府 C.镰仓幕府 D.室町幕府
7.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有了这层关系,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
A.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B.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C.稳定了日本的社会秩序 D.维护了日本天皇的权益
8.某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据此判断,颁布该诏书的人物是
A.征夷大将军 B.大正天皇 C.天智天皇 D.孝德天皇
9.646年(大化改新)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高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原因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意义
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A.推动了社会制度的革新 B.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C.提倡“文明开化” D.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11.古代中国光照四邻,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日本的这一次改革发展是借鉴我国古代 时期文明成果( )
A.秦汉 B.两汉 C.隋唐 D.宋元
12.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效仿了中国的典章制度,当时的中国处于( )
A.两汉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二、综合题
13.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为扩大公民的权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给当时的雅典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作坊里的日本》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日本如何向亚洲第一位老师学习?并分析其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创新的理解。
1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这位大征服者最重要的业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注进了亚洲,它确实使希腊的影响更广泛的为人所感知了,希腊和东方文化在短期内相互渗透。
——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人们通常称之为阿拉伯文化。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四: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1)材料一中的这位“大征服者”是指谁?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其征服对于文明交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次变革有什么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出阿拉伯文化在数学、拜占庭文化在法学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你对古代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作用有何认识?
15.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流行开来。
——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摘编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三: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尽管相比之下,后者在领土和年代上显得微不足道。原因是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这并不是说它静止不变。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材料一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这次改革给西欧封建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这场改革后西欧乡村出现了何种典型的组织形式?
(2)材料二中日本向“老师”学习后进行了的改革,请写出这次改革的经济上的内容和意义。
(3)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从古代各国的改革发展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得到哪些启示。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可知,这反映的是6世纪时,日本人来到我国唐朝,学习唐朝,进行了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②④正确,D项正确;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46年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大飞跃,即大化改新变化的实质是日本步入封建社会,C项正确;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幕藩体制,排除A项;1192年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出现武士集团,排除B项;天皇统治在大化改新之前就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据材料“646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中国处于唐王朝统治时期,故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唐朝,B项正确;秦朝结束于公元前206年,排除A项;元朝开始于13世纪,排除C项;明朝开始于14世纪后半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B
【详解】
根据“豪门、寺院的庄园享有不纳税的特权……向国家纳税的土地约占所有耕地的10%甚至更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大庄园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直接导致了日本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削弱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庄园对中央的冲击。没有提及人均占有土地问题和对外扩张以及农业生产情况。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B项正确;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可知ACD项与明治维新内容相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点睛】
6.C
【详解】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C项正确;ABD项建立在镰仓幕府之后,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7.A
【详解】
根据所学,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因此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A项正确;根据“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稳定社会秩序及维护天皇的利益,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8.D
【详解】
根据题干“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孝德天皇效仿隋唐进行的改革。故颁布该诏书的人物是孝德天皇,D项正确;征夷大将军、大正天皇、天智天皇不是实行大化改新的人物,排除A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改新”诏书的内容,即大化改新的措施,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大化改新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76年日本模仿中国唐朝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型,A项正确;日本没有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排除B项;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排除C项;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C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是借鉴中国隋唐时期的文明成果,不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日本大化改新是借鉴中国隋唐时期的文明成果,不是两汉时期和宋元时期,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其主要内容有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因此日本大化改新时期中国正处于隋唐时期,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正处于中国唐朝时期,而两汉时期处于前202—220年期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宋元时期是指我国960—1368年期间的朝代,而日本大化改新时期中国正处于唐朝时期,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于1368年,而日本大化改新时期中国处于唐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1)措施: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任答2点即可)
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 根据材料“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为扩大公民的权利采取的措施有: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任答2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给当时的雅典带来的积极影响有: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 根据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二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对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 开放性设问,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围绕改革创新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14.(1)亚历山大。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3)阿拉伯数字;《查士丁尼法典》或者《罗马民法大全》
(4)文明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互相学习、融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战争与和平都是文明交流的方式②不同文明有自身的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要相互包容和尊重。
(1)
根据材料一“这位大征服者最重要的业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注进了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位“大征服者”是指亚历山大大帝。根据“将希腊文化注进了亚洲,它确实使希腊的影响更广泛的为人所感知了,希腊和东方文化在短期内相互渗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对于文明交往造成的影响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
根据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在数学上的成就是,传播了阿拉伯数字;拜占庭文化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创造了《查士丁尼法典》或者《罗马民法大全》。
(4)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作用的认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文明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和平交往应成为文明交往的主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15.(1)纽带:土地的封赐;影响: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组织形式:庄园。
(2)内容: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开放进取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论述: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反观日本的大化改新,当社会制度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英明的统治者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化改新使得日本社会从奴隶制走向了封建制。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要有所发展应该要包容并蓄,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巩固自身的不足了。开外开放、积极交流推动国运昌盛,文明繁荣,而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则导致国家灭亡,文明衰落。
(1)
纽带: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影响:根据“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流行开来。”可得出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组织形式: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2)
内容:根据大化改新的内容,可得出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
根据“原因是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得出开放进取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论述:根据“原因是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这并不是说它静止不变。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结合所学可得出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反观日本的大化改新,当社会制度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英明的统治者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大化改新使得日本社会从奴隶制走向了封建制。根据以上论述,最后进行概括总结,可得出一个国家要有所发展应该要包容并蓄,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巩固自身的不足了。开外开放、积极交流推动国运昌盛,文明繁荣,而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则导致国家灭亡,文明衰落。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