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2.2 核能
一、单选题
1.月球表面为超高真空,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60℃,夜间最低温度可达-180℃,环境极端严酷,然而月球含有丰富的可用于核聚变反应的氦3资源.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拍摄的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月背影像图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地球,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继星是用超声波实现通信
B.月球背面的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C.目前核电站使用的是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D.在月夜可利用超导材料发热为月球车提供热量
2.关于能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能、地热能都是一次能源
B.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大量氢核的裂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3.关于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机,四位同学各提出了一条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小明: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B.小丽: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
C.小强:甲板上的飞机都升空执行任务后,航空母舰在大海中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D.小亮:航空母舰上的雷达是利用了电磁波来发现敌方军事目标的
4.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B.现有核电站利用的是重核裂变
C.氢弹爆炸时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
D.核能和太阳能、风能、水能一样,都是可再生能源
5.2021年5月19日,中俄两国核能合作项目在两国领导入见证下正式开工。下列关于核能、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来自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裂变反应
B.核反应堆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C.核废料可直接排放,无需任何处理试验
D.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6.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斗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导航信息的
B.光纤通信是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传递信息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D.目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7.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所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
B.光不能在弯曲的光纤中传播
C.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D.通过手机微信的“扫一扫”,就可以参与抢红包,这一过程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B.核潜艇的能源是来自核反应堆的核聚变获取的
C.发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D.卫星通信就是利用卫星作为微波中继站的通信方式
9.我国的核电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21年5月1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仪式。下列关于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各种原子核发电
B.利用核聚变发电
C.发电后产生的核废料仍然具有放射性
D.核能能够全部转化为电能而没有损失
10.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
B.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D.手机之间信息的传递是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来完成的
二、填空题
1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核能属于_________(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降低核反应堆的温度,用水对其冷却,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2020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批准福岛核电站将被污染过的冷却水排放入海,这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危害,因为其中含有具有________的核废料。
12.核能发电所用的核燃料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在______(填“裂变”或“聚变”)中发生可以控制的链式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3.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__(填“聚变”或“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了,水吸收的热量是__J(水的比热容4.2×103J/(kg·℃))。
14.核能是一种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____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核电站中的汽轮机属于______(选填“发电机”“电动机”或“热机”)。
15.小雨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复习了有关核能知识:太阳内部发生的是核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太阳能是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光速为30万千米每秒,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时间约______s。
三、综合题
16.电影《流浪地球》爆红网络,这部改编自刘慈欣的中篇小说的电影宜告了“中国硬核电影科幻元年”的到来。小说内容摘要∶近未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
(1)地球逃亡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_____ (选填 “东”或“西”)方,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
(2)小说节选∶三个多世纪前,天体物理学家们就发现这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氢元素的核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在太阳内部,发生______(选填 “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光和热:太阳在膨胀过程中,它的密度会______ (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说节选∶我们身后,遥远的太阳用它微弱的光芒给自由女神像镀上了一层金辉,对面,是已无人居住的曼哈顿的摩天大楼群,微弱的阳光把它们的影子长长地投在纽约港寂静的冰面上。大楼的影子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现象;
(4)小说节选∶太阳最后一次把它的光和热洒向地球。地面上的冰结的二氧化碳干冰首先融化,腾起了一阵白色的蒸汽。上文中“白色的蒸汽”是水蒸气________ (填物态变化) 形成的。
17.2019年4月23日海军节,国之重器核潜艇在阅兵活动中亮相,如图,中国093核潜艇(北约代号商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造的第二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093型是一级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其安静性、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将比在役的091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汉级潜艇)有所改进。在评估武器装备的性能时,对方强调:“除鱼雷和可能装备的反潜导弹外,预计093型还将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可能为自行研制的C801的后续型”。预计093型核潜艇首艇将在渤海造船厂下水,配置6门533mm鱼雷发射管。据媒体推测,093级的噪声水平与阿库拉级潜艇(鲨鱼级)或洛杉矶级潜艇相当。其隐身性能较汉级潜艇大为改观。
排水量:6500吨;长:120米;宽:10米
航速:水面最大航速16节,水下最大航速22节
潜深:300米
(1)核能是 ________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核潜艇中的核反应堆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控制的,目前人类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等能源,可有效缓解全球气候 ________ (填“变暖”或“变冷”)的趋势。
(2)该核潜艇在水中水平匀速巡航时,所受浮力等于 ________ N,突然进入密度跃层(海水的密度变小)时,潜艇会突然下沉,将给潜艇带来安全隐患,此时应立即将潜艇水舱中的水全部排出,使潜艇受到的重力 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它的浮力,由于 ___ ,潜艇还会下沉一段距离才会上浮。(g=10N/kg)
18.(1)高速公路上常常会见到“限速”或“保持车距”的提示牌。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限速”和“保持车距”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情况下急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______不能及时停住而造成交通事故。炎热的夏日,驾车行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常常会看到公路远处似乎有“积水”,“积水”中还有汽车、电线杆等物体的倒影,如图1所示,但行驶至该处时“积水”却消失了。这种现象称之为“公路盛景”,是由于光通过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______形成的。
(2)2020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早起锻炼的小丽和小军冻得伸不出手,于是分别采取了如图2中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取暖方式。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小丽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增加手的内能的,小军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增加手的内能的。
(3)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风光水核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的产业链制造能力,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消耗的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_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19.(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轻质杆OA的A端挂一重物,在绳子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请画出图乙中绳对A点的拉力F1及对应的力臂l1_______
(3)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该实验现象是因为活塞对筒内________做功,它的________增加。
(4)核电站是利用原子________(填“核聚变”或“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工作的,该能源属于________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B.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中继星不能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月球背面的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错误,B正确;
C.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C错误;
D.超导体没有电阻,通电后不会发热,因此无法利用超导材料发热为月球车提供热量.故D错误.
2.C
【详解】
AB.一次能源是直接从外界获取的能源,二次能源需要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电能属于二次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AB错误;
C.核反应堆又称原子反应堆或反应堆,是装配了核燃料以实现大规模可控制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C正确;
D.氢核发生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氢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直升机悬停在空中,螺旋桨依然在转动,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需要消耗能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航母利用的核能是可控制的核能,是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航母上在海面上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航母的自身重力,飞机都升空时,航母重力减小,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海水密度一定时,浮力减小,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航母就会浮起一些,吃水深度将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雷达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发现敌方军事目标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故A错误;
B.重核裂变的过程是可控的,现有核电站利用的是重核裂变进行发电,故B正确;
C.氢弹爆炸时发生的是核聚变,过程是不可控的,故C错误。
D.太阳能、风能、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消耗后短期内无法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A.太阳能是来自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故A错误;
B.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制的,故B正确;
C.核废料具有放射性,不能直接排放,故C错误;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故A错误;
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放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的裂变,而不是核聚变,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目前所建成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来释放能量的,故A错误;
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导纤维来传递信息的,所以,光能在弯曲的光纤中传播,故B错误;
C.风能和太阳能均属于可再生能源,而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通过手机微信的“扫一扫”,就可以参与抢红包,这一过程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有磁性,将衔铁吸下来实现自动化控制,故A错误;
B.核潜艇的能源是来自核反应堆的核裂变获取的,故B错误;
C.发电机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线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故C错误;
D.卫星通信就是利用卫星作为微波中继站的通信方式,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核电站是利用铀核发生裂变而发电的,核反应堆在发电过程会产生内能,不会将核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发电后产生的核废料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伤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A.由于裂变是可控的,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石油、天然气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手机之间就是靠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11. 不可再生 比热容 放射性
【详解】
[1]核能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2]用水对核反应堆进行冷却,是因为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同质量的其它物质比较,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较慢。
[3]核电站排放的被污染过的核废水中含有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
12. 不可再生 裂变
【详解】
[1]核能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2]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利用裂变获得能量的。
13. 聚变
【详解】
[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4.2J/(kg·)J
14. 不可再生 核裂变 热机
【详解】
[1]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短时间得不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核能属于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2]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3]热机的种类很多,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都是热机。核电站中的汽轮机是利用内能工作的,属于热机。
15. 聚变 一次 500
【详解】
[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作用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是直接吸收阳光来利用太阳能的,太阳能是一次能源。
[3]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即15000万千米,光速为30万千米每秒,太阳光传到地球需要时间
16. 东 相互的 核聚变 变小 直线传播 液化
【详解】
(1)[1] [2]火焰向东方喷射,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动机就会受到一个向西的作用力,对自西向东运动的地球起到刹车作用。
(2)[3]太阳内部,是较小的氢核会聚合成较大的重核,这是核聚变。
[4]在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变大,太阳密度会变小。
(3)[5]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能绕过楼群照射楼后面,因此楼后面接受的光少,反射的光少,看上去比较暗,这就是影子。
(4)[6]白色的蒸汽,其实是细小的液珠会集在一起。它们是由气体液化形成的。
17. 不可 可以 变暖 6.5×107 小于 惯性
【详解】
(1)[1]核物质的开采会逐渐枯竭,所以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核潜艇中的核反应堆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裂变反应。
[3]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等能源,可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可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所受浮力
[5][6]该核潜艇在水中水平匀速巡航时,突然进入密度跃层(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时,根据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变小,潜艇会突然下沉,将给潜艇带来安全隐患,此时应立即将潜艇水舱中的水全部排出,使潜艇受到的重力小于它的浮力,由于惯性,潜艇还会下沉一段距离才会上浮。
18. 惯性 折射 热传递 做功 可再生 裂变
【详解】
(1)[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限速”和“保持车距”可以有效避免突发情况下急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而继续前行产生危险。
[2]因为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而路面上热空气与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远处物体的光经路面上空气传播,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由于错觉始终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
(2)[3][4]从图2中可以看出,小丽是在哈气,小军在搓手,因此小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小军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
(3)[5][6]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直接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由于核裂变可控,所以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
19. 高度 靠近透镜 空气 内能 核裂变 不可
(1)要知道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
(2)先画出A点所受的拉力F1,然后根据力臂的画法(找出支点,过支点做这个力作用线的垂线,画出垂足,标上双箭头表示这段距离)做出F1的力臂l1。
(3)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现在世界上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详解】
(1)[1]由图可知,光屏的中心没有和烛焰、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所以光屏应向上调整。
[2]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放在了50cm刻度处,当蜡烛在20cm刻度处时,物距为
u=50cm 20cm=30cm
此时物距大于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且像处于f和2f之间,现在光屏放在了70cm处,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70cm 50cm=20cm
正好在2倍焦距上,所以光屏应靠近透镜。
(2)[3]先画出绳子对A点的拉力F1,方向是沿绳子方向斜向上的,作用点在A点,然后过支点做力F1作用线的垂线,标上垂足,用双箭头表示出这段距离,记为l1图如下:
(3)[4][5]当用力把活塞迅速按下时,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棉花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典型实验。
(4)[6]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7]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