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眺望(zhào) 胳膊(bo) 晋察冀(jì)
B.屹立(qǐ) 瞄准(miáo) 手榴弹(liú)
C.沉着(zhuó) 日寇(kòu) 棋盘陀(tuó)
D.崎岖(qū) 沸腾(fó) 使劲砸(zá)
2.下列句子中的“沸腾”与“战士们热血沸腾,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中意思相同的是:( )
A.秋游的消息一传开,整个教室里沸腾了。
B.湖里的水像沸腾了一样,翻着白色的浪花。
C.听了排爆英雄杜富国的事迹,同学们个个热血沸腾。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你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够做好。
B.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C.雷锋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D.他居高临下地阐述了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历史意义。
4.下列诗句中,与战争无关的一项是( )
A.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悬崖绝壁”的“绝”,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络绎不绝 B.绝处逢生 C.精妙绝伦 D.绝无仅有
二、填空题
6.补充词语。
气( )山河 ( )天动地 坚强不( ) 壮( )豪迈
( )首挺胸 满腔( )火 全神( )注 居高( )下
粉身( )骨 视死如( ) ( )崖绝壁 横七( )八
7.修辞闯关。(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们的口号声惊天动地。( )
2.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3.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怎能不让人钦佩呢?( )
三、语言表达
8.扩充句子。
(1)五位壮士完成了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植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林中飘着薄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一)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细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二)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②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③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④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⑤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0.将画“ ”的句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11.选文(一)和选文(二)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来分析。
(1)选文(一)中,第_____句是“面”的描写,即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句是“点”的描写,即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
(2)选文(二)中,第____句是对五位壮士的群像描写。在描写“点”时,作者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____和______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_______的精神。
12.两个选文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分别是:选文(一)__,选文(二)___。(写序号)
A.不仅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而且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既突出五位战士的团结勇敢,又让人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13.五位壮士的爱国精神永远流传,请你写一段颁奖词来赞扬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4.节选语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____”画出描写五位壮士群体战斗场面的句子。
16.班长马宝玉、战士宋学义作战,作者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马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学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一读描写群体和个体的语句,写出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有误,“眺望”中的“眺”应读作“tiào”。
B.有误,“屹立”中的“屹”应读作“yì”。
C.正确。
D.有误,“沸腾”中的“沸”应读作“fèi”。
2.C
略
3.D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及使用。ABC使用正确;
D使用有误,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该成语不合语境。
更正如下:他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历史意义。
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4.D
【详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绘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5.B
【详解】
悬崖绝壁:山势险峻,绝壁:陡直的山崖。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绝:断绝。绝处逢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精彩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绝:极点。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6. 壮 惊 屈 烈 昂 怒 贯 临 碎 归 悬 竖
【详解】
略
7. 夸张 比喻 反问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1.惊天动地,意思是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由“石头像雹子一样”可知是比喻修辞,把石头比作雹子。
3.根据句意,可知这是反问句。
8. 五位壮士顺利的完成了掩护任务。 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来了。 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荒山上夜以继日地植树。 茂密的丛林中飘着淡淡的薄雾。
略
9.1.为救活他人,牺牲自己。2.为自己民族解放,抗击外来侵略而献身。3.坚持自己的信念,决不向敌人投降,淡然面对死亡。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为救活他人,牺牲自己。为自己民族解放,抗击外来侵略而献身。坚持自己的信念,决不向敌人投降,淡然面对死亡。
10.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11. ①② ③④⑤⑥ ①②⑤ 语言 动作 勇于牺牲
12. B A
13.示例:《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信念,震撼着亿万人民的心灵 。
10.
考查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①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因此这句改为: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11.
考查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选文(一)中,第①②⑦⑧句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是“面”的描写。第③④⑤⑥句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是“点”的描写。
选文(二)先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即第①②句,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是对个体形象的刻画。第⑤句又一次对战士们做了群像的描摹。
12.
考查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选文(一)既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又分写每位战士的表现。在个体刻画时,通过动作、神态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故答案选B。
选文(二)先描摹了五壮士的群像图,然后对个人形象进行刻画,最后又一次对战士们作了群像的描摹。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富有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故答案选A。
13.
考查思维拓展。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颁奖词来赞扬他们:示例:《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信念,震撼着亿万人民的心灵 。
14.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与敌人英勇奋战的情形
15.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16. 沉着地指挥战斗。 扔手榴弹时的动作。
17.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是:既描写了整体的战斗场面,同时又兼顾到每个战士的具体战斗情形,鲜活生动,富有表现力。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掌握。解答本题抓住关键词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回答时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如:节选语段主要写了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与敌人英勇奋战的情形。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掌握。从“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可以看出这是描写五位壮士群体战斗场面。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掌握。
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一句可知,班长马宝玉作战时作者抓住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来描写的。
从“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一句可知,宋学义作战时作者抓住宋学义扔手榴弹时的动作来描写的。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的掌握。熟读本语段可知,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是:既描写了整体的战斗场面,同时又兼顾到每个战士的具体战斗情形,鲜活生动,富有表现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