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5*金色的鱼钩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选项是( )
A.我们要保护室内的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B.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同学们继续地来到学校。
C.亮亮在校外经常做好事,居委会老奶奶夸耀他是个好孩子。
D.小金花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2.下面四句话中是比喻句的是( )。
A.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C.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D.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
3.在下面情景中说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阿姨说:
A.“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你的。”
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A.鱼钩闪烁着的“金色光芒”,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B.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C.“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深化了主题。
D.鱼钩虽然生锈了,但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是发出了金色光芒。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录
B.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作者开头说阎振三失踪,后来说在军警中间看到了阎振三,这种写法是前后照应
C.《为人民服务》是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精兵简政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D.《金色的鱼钩》主要写了老班长为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牺牲的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_________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__________过草地,而不惜___________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7.写反义词。
沉重—( ) 粗糙—( ) 挽救—( )
鼓舞—( ) 脆弱—( )
三、语言表达
8.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
例:①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②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会仿写句子。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特别高兴。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1.今天雨下得可真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饿得很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片段阅读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了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10.“大颗大颗”词语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重重叠叠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此时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贺龙和小战士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一天,红二方面军和一股土匪相遇了。在追击敌人的战斗中,一个小战士大腿受了伤。贺龙同志发现了,立刻(关切 关怀)地蹲下身子,从自己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替小战士包扎好,又对警卫员说:“快把马牵过来。”警卫员望着身体消瘦的贺龙同志,有些犹豫。贺龙同志见他站着不动,叫了一遍:“怎么搞的?磨磨蹭蹭!快牵过来嘛。”
这时,身旁的警卫人员(恳求 哀求)说:“总指挥,您的身体也不好,马,您自己骑,这小鬼我们背他走吧!”
“这马为什么偏偏非我骑不可呀?”
“您工作担子重,又是首长。”
“难道这马只许首长骑,不许战士骑?嗯?你们问问它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矩?”贺龙同志指着那匹马诙谐地说。
警卫员和贺龙同志的(争论 讨论),负伤的小战士听得清清楚楚,他使劲撑起身子说:“总指挥,这马您骑吧,我……”
“什么你的我的,我们都是革命同志。要你骑,你就骑嘛!来, 快骑上去。”说完,就叫警卫员把小战士扶上了马背。
负伤的小战士骑上马,走了一阵,看见贺龙同志高一脚,低一脚,踩着布满烂泥污水的草甸子,吃力地走着,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偷偷溜下马,捡来一根棍子,一拐一拐地走起来。
“小鬼,你怎么下来了?快给我骑上去!”贺龙同志回头发现了,连忙喊起来。
“总指挥,我 ”小战士话没说完,眼里含满了泪水,再也说不下去了。
“哦,对了,你是怕骑坏牲口吧?好,我来背你走吧!”贺龙同志说着,走过去,将身子一蹲。那小战士一看,慌了,孩子气地说:“那——我骑,我骑!”
“好,骑上去,这就对了。”贺龙同志又亲自把他扶上马背, 然后昂首挺胸,和身旁的战士们手挽手,迈着坚定的脚步向前走去。
贺龙同志消瘦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
13.选出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怀 恳求 争论
B.关切 哀求 争论
C.关切 恳求 争论
D.关怀 哀求 讨论
14.选择下列句子的句式,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1)这马为什么偏偏非我骑不可呀? ( )
(2)难道这匹马就不许战士骑吗? ( )
(3)他是谁?他是我们的革命同志呀! ( )
15.文中人物对话有多种形式,下列哪种形式文中没有出现? ( )
A.人在前面话在后 B.话在前人在后
C.人在中间话在两边 D.只有话不出现人
16.“'总指挥,我……,小战士话没说完,眼里含满了泪水,再也说不下去了。”这是因为( )
A.他怕骑坏牲口,心里很难过。
B.他看到贺龙同志生气了,心里非常难过。
C.他被贺龙同志的言行所感动。
D.他负了伤,疼得掉眼泪。
17.“小鬼,你怎么下来了?快给我骑上去!”这句话中,贺龙同志称呼小战士为“小鬼”,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贺龙同志对小战士一种赞许和鼓励,是长辈对晚辈亲切式的称呼。
B.这么喊小战士,是因为贺龙同志看到小战士个头太小,又受伤了,心疼他。
C.贺龙同志看到小战士下马了有些生气,情急之下不自觉喊出来的。
D.贺龙同志这么喊小战士,意在告诉周边同志小战士年纪小,要多照顾他。
18.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说明贺龙同志对小战士不听从自己安排,擅自下马感到生气了,在说气话。
B.贺龙同志知道小战士心疼自己,想把马让给自己骑,故意这么说和做,好让小战士心甘情愿骑马。
C.贺龙同志理解小战士怕累坏牲口的心意,便想自己背小战士。
D.贺龙同志想通过亲自背小战士来告诉身边的战士,他的腿并没有受伤。
19.有人说,文中“贺龙同志消瘦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前后矛盾,是个病句,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 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A项,保持,指维持某种状态使不消失或减弱。此处应为:保持。
B 项,继续,意思是连续下去;不中断进程。此处应为:陆续。
C项,夸耀,指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属于贬义词。此处应为:夸奖。
D项,焦急,指非常着急。如:整个晚上都为这件事焦急。
2.D
【详解】
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熟练程度。
比喻手法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因此,“叶子越长越密,成了一堵绿色的墙。”将“叶子”比较成“绿色的墙”,是运用比喻手法,其他句子均不是比喻手法。
3.A
略
4.D
【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此句出自课文《金色的鱼钩》,课文讲了在革命时期,一位老班长不顾自己的安危,用那闪烁着金光的鱼钩,来捉鱼,要把几位革命小同志带出草地。可是,他自己,却牺牲在了草地上。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与大无畏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此句中“金色光芒”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升华了主题。故D项错误。
5.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为人民服务》是从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和团结互助这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6. 炊事班长 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牺牲自己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联系生活,抓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在脑海里形成想象的画面,去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描绘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7. 轻松 光滑 失去 打击 强大
略
8.农民说:满地金黄、风吹稻香的田野就是美,一种丰收的美。
略
9. 今天雨下得像从天下泼下来一样。 他饿得前胸贴后背。
略
10.雪白雪白 打扫打扫 打听打听 商量商量 火红火红
11.重重叠叠,读音chóng chóng dié dié,汉语成语。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
12.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10.考查学生词语仿写的能力。看清例词的结构形式,结合平时的积累,准确填写即可。“大颗大颗”是ABAB式的。
11.考查词语解释的能力。可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来理解。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出自《花影》。
12.考查学生获取课文信息的能力,第二自然段容易得出答案。
13.C
14. a b c
15.C
16.C
17.A
18.B
19. 不是病句 “清瘦的身影”是实写,指贺龙同志的身形消瘦。“高大”是虚写,指他对战友、对小战士细致的关怀,衬拓出他人格的伟岸、高大。
13.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和分析,要结合句义进行选择。
关怀:指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对个人)。
关切:指关心,多用于对人,领导对群众,长辈对晚辈或同志之间,语意较重。
恳求:诚恳地请求,向别人以一种诚恳真挚的态度请求对方帮助你做事情。
哀求:央告;哀告请求;苦苦地请求。
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
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14.本题考查对问句的理解与辨析。
第(1)句“这马为什么偏偏非我骑不可呀?”是询问原因的,所以是疑问句。
第(2)句“难道这匹马就不许战士骑吗?”虽然是问句,但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这匹马战士也可以骑”,所以是反问句。
第(3)句“他是谁?他是我们的革命同志呀!”有问有答,所以是设问句。
15.本题考查对人物对话形式的理解和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人在前话在后出现了多次,例如:贺龙同志见他站着不动,叫了一遍:“怎么搞的?磨磨蹭蹭!快牵过来嘛。” 话在前人在后也出现了多次,例如:“难道这马只许首长骑,不许战士骑?嗯?你们问问它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矩?”贺龙同志指着那匹马诙谐地说。只有话不出现人的也有,例如:“这马为什么偏偏非我骑不可呀?”但没有人在中间话在两边的形式。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小战士偷偷下马后,贺龙看见了,催促他上马,小战士说了题中的这句话,因为他被贺龙的话感动了,所以才眼里含着泪水,再也说不下去了。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阅读全文,抓住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小鬼”这一称呼更为亲切,贺龙作为总指挥这样称呼小战士表现了对他的赞许和关心。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贺龙是故意这么说的,是为了让偷偷溜下马的小战士再次骑马。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句话并不矛盾,“消瘦”是指贺龙的身形消瘦。“高大”是说他的精神、品格高大,所以不矛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