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7 22: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史实,描述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基本概况,并说明其主要影响;
2.能够结合地图,说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时空分布;
3.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认识现代战争对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重要作用,理解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一战中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民族运动\革命: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革命: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背景:
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然而他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被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
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的要求:(1)俄国“十二党人”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争取民主) (2)波兰民族起义(争取民族独立)(3)德国1848年革命(争取国家统一)
(《第12课近代战争和西方文化的扩张》)
为什么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内部纷争
大国利用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民族尚未完全觉醒
帝国主义势力强大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一).背景: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2.观察上面两幅地图,说一说一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国家?
①俄国的西部领土上出现了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重新建国;
②在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塞—克—斯。
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
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观察上面两幅地图,一战使得哪几个帝国解体了?
①德意志帝国
②奥匈帝国
③俄罗斯帝国
④奥斯曼帝国
帝国主义势力受到打击
一战改变了欧洲、西亚、北非的政治版图:
四大帝国德意志、奥匈、俄罗斯、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削弱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二).表现:1.欧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自决原则:
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民族主义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
P72史料阅读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一战为何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一战重创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削弱了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2.殖民地、半殖民地趁列强忙于一战,自身经济得到发展;
3.战争的惨烈及同时并肩作战,使殖民地、半殖民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注定的应当统治 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开来;
4.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5.一战中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宗主国衰落)
(自身发展)
(思想解放)
(成功案例)
②亚洲: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地区 典型史实
亚洲
胡志明
甘地
尼赫鲁
中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革命进程;
法属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地区 典型史实
非洲
拉丁美洲
③非洲、拉美: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的进步运动。
埃及华夫脱党(扎格鲁尔)领导独立运动;泛非会议(1900年伦敦举行)“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表现)
尼加拉瓜的桑地诺反美斗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等
结合所学思考: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
(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
(5)运动具有持续性:如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6)呈现不平衡性: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②领导阶级不同。
(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帝国主义所统治和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总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开始形成)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C中叶初步形成)
殖民扩张、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末20C初最终形成)
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20C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
(《埃维昂协议》)
1.概念:
2.过程:
3.二战如何推动殖民体系瓦解?(根据教材及P73页史料阅读)
①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与宣言等,从政治理论上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②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
③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独立的鼓舞。
3.二战如何推动殖民体系瓦解?(根据教材及P73页史料阅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2)二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帝国,但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
(3)二战结束后,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4.瓦解的标志——20世纪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浪潮
阿尔及利亚独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5、意义:
①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②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③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材料: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之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的一种政治力量,它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稿》下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以西方为中心,向西方学习
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中心地位;欧洲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
二战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公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决 定
社会存在
反作用
殖民地、半殖民地得到一定发展
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第二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背景:
①二战后出现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
②现代化的推进;
③受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因素影响;
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2.表现:
国家 本土文化 西方文化 特征
印度
新加坡 韩国
埃及
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等
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英语官方用语
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英语、法语被广泛运用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敬老尊贤等
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作风等
多样化特征
(西方基本价值取向+传统文化)
现代的东方文化
(中西文化结合)
多元化特征
(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西亚文化)
传统舞蹈扇子舞
+奥运五环
+现代设计感
埃及盲人作家塔哈·侯赛因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 19 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1.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
2.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并使之复兴,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3.由于受历史传统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4.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振兴的重要动力。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原因
表现
原因
表现
韩国、新加坡
印度、埃及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