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6.1《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17 08: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以“苦难和新生”为主题,包括有散文、报告文学、小说。以“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切入角度”来整合本单元两篇散文的教学,据此完成《记念刘和珍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品析文中典型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获得革命情怀的审美体验
2、了解并尝试使用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切入角度:线—事和人—情—理
教学重点:家国(革命)情怀的体验
教学难点:概念的生成---“情”和“理”的分点表达。
生成性目标:“记念”一词使用(板书课题环节);
如何正确看待鲁迅骂过的坏人?(杨荫榆校长的注释处)
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式选择?革命、改良、改革(分析惨案的教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板书课题)鲁迅文章难懂,怎么破解?
对小说,我们知道从故事、人物、环境、主题四个维度去分析,同属叙事类文本,对记叙性散文我想也可以对应的从线索、事和人、情、理四个维度切入。我们今天选取“事和人”“情”“理”三个角度学习《记念刘和珍君》,对散文学习或许你会得到些许启发。(ppt1-2)
二、活动一 :“事和人”(17分钟)
速读第一、三、五部分,由事及人,读出人物精神品行。(ppt3)
1. 自学(4分钟),课文中--勾画;
导学案—概括或点明事件;批注其精神品行。
2. 互学(3分钟),相互交流人物品行概括的精准度,组长组织讨论“刘和珍最值得鲁迅纪念的是哪一点精神?”。组长汇总形成成果。
刘和珍其事-----------------其人精神品行
(1) 订《莽原》————进步
(2) 反对校长———— 勇敢、正义
(3) 常微笑温和——— 善良温和
(4) 黯然泣下————顾全大局,责任感
(5) 欣然前往————爱国、担当
3. 展学( 5分钟),两组投影展学,质疑或补充
4. 老师点拨(5分钟)(ppt 4-10):爱国担当!(板书),
齐读鲁迅名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活动二:“情”(14分钟)
1.按照作者对对象感情的不同(对象在事件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将作者全文所写的个人或团体分四类;然后分析出作者对四类的情感。
难点:生成概念。老师先搭桥,孙犁《战士》标题“战士”的多层含义示例(ppt13)
推出:分点表达---当事直接各方+间接相关者(板书)
要求:互学组内完成(4分钟)
展学,在ppt12和ppt15上书写(5分钟)
第一节———段祺瑞执政府 刘杨 程君 四十多个青年 所谓的学者文人。
第二节———真的猛士 庸人
第三节———杨萌榆 刘百昭
第四节———卫队
第五节———张静淑 中国军人 八国联军
第六节———有恶意的闲人 无恶意的闲人
第七节———当局者 流言家 苟活者
2.回归原文语境,找出相关语句分析,分析作者对这四类人的情感态度。(由四个组同学分工回答 教师引导,用词要准确)(ppt15)
民众—--————- 批判、唤醒
反动派----——--— 痛斥、憎恨
烈士-----————— 赞扬、敬佩
活着的革命者————激励、奋然
活动三:“理”(4分钟)
作者对“三一八”惨案有些什么看法?“理”是作者的思考和看法,同“情”的生成角度大体一致:分点表达---当事直接各方+间接相关者。
朗读读第六、七节完成填空作业。
要求:自学独立完成;先勾出对象;生成看法。(ppt16)
散文阅读比较
散文切入点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线索
事和人

理 徒手请愿(烈士):反对,提倡革命斗争;民众:要唤醒,且能唤醒 ;反动派:凶残、下劣是其本性;中国女子(青年):勇毅。活着的革命者: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束语(3分钟)(ppt17)
品读革命传统文学经典,触摸革命先辈思想脉搏。陶潜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有一种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有一种影响总是浸入骨髓的,有一种影响总是进入民族精神谱系的,那就是家国情结,那就是革命情怀。作为先烈的后代, 爱国是情感,担当更是行动。,可以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可以科技报国,振兴中华;可以为民请命,保驾护航。爱国不分尊卑,要的是你我那颗赤子之心!
板书设计
散文-----————记念刘和珍君
线
事和人---刘和珍 :爱国 担当
情-----直接当事各方
民众
反动派
烈士
间接相关者 活着的革命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