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一课一练(解析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恐(kǒng)怖 悲愤(fèn) 协商(xié) 卑鄙无耻(bì)
B.舆论(yú) 蛮横(héng) 黎明(lí) 义愤填膺(yīng)
C.卑劣(liè) 诬蔑(miè) 晓(xiǎo)得 挑拨离间(jiān)
D.捶击(chuí) 毁灭(huǐ) 赋予(fù) 和蔼可亲(ǎi)
答案:D(A.鄙 bǐB.横hèng C.间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晓得 究竞 势力 良心未民 B.毒手 牺牲 光荣 制造惨案
C.黑暗 恐怖 诬篾 真理永住 D.赋予 署假 鼓掌 复水难收
答案:B (A.竞→竟;民→泯C.篾→蔑;住→驻D.署→暑;复→覆)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_____(A.诬陷B.诬蔑C.诽谤)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⑵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_____(A.毁掉B.消灭C.毁灭)的!
⑶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____(A.赔上B.搭上C.赔进)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⑷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_____(A.站起B.继起C.起来)的!
答案:⑴B ⑵C ⑶A ⑷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当儿皇帝,是个卑鄙无耻的大汉奸。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坚持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这是做人的道德的头一条。
D.搬弄事非,挑拨离间的卑劣行为,很快在社团内引起了公愤。
答案:B项,“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此处形容手脚动作轻,应该用“轻手轻脚”。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答案:C(A项“掌握、接受和理解”应为“理解、接受和掌握”B项缺主语。D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一天地坏下去;“趋之若鹜”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成语使用 不符合文意)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答案:D项,“一二·一”应加上双引号。
7.对下列四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③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④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反问 引用 排比 B.设问 反问 比喻 排比
C.反问 设问 引用 反复 D.反问 设问 比喻 反复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答案: B “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诬蔑”“无耻”“偷偷摸摸”都是贬义词。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答案】B【解答】“一声雷”与“惹哭满天的云”对应,“杜鹃啼”与“惊醒”对应,“风起”与“飞絮”对应。故顺序为③①②。故选B。
10.下列关于《最后一次讲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追悼会上做的一次即兴演讲。随后闻一多先生便惨遭杀害。
B.本文一反“先致哀或者述亡者生平”的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接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C.“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当时的义愤填膺,表明了其支持革命的立场和态度。
D.本文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是为了证明“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真理。
答案:D 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是为了揭露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的罪恶本质。
11.按要求变化句式。
句子: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①变成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成主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历史上所有反人民的势力都被人民毁灭了。
②人民毁灭了历史上所有反人民的势力。(或:人民把历史上反人民的势力全都毁灭了)
12.仿写句子
仿造下列格式,再续写两个句子。
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样”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答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
13.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问题题。(10分)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⑴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⑵“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答案: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⑵·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分)
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2分)
你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段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赏析下列语句(4分)
⑴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2分)
⑵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2分)
答案:1.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2分)
2“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2分)
3.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反人民的势力的代表。他们最后都被人民毁灭了,作者列举他们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既给国民党反动派、特务们以沉重打击,又给了人民以信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4.⑴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⑵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⑶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4分)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及斗争更加残酷。⑵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强大力量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
三、拓展阅读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
闻一多
①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②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但是他无所畏惧,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他勇敢、坚决地做他自己认为应做的事,在文化战线上打着大旗冲锋陷阵,难怪有的人为什么那么恨他!
③鲁迅在日本留学,住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他和洋人,和大官打过不少交道。但他对帝国主义,对买办大亨,对当权人物,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宁可流亡受苦,也不妥协。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和他这种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鲁迅,我想先得学习他这种高尚的人格。
④有人不喜欢鲁迅,也不让别人喜欢,因为嫌他说话讨厌,所以不准提到鲁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欢鲁迅,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是为了骂骂鲁迅。因为,据说当时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现在,也可以对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前者可谓之反动,后者只好叫作无耻了。其实,反动和无耻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⑤除了这样两种人,也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这样的一批人。从前我们住在北平,我们有一些自称“京派”的学者先生,看不起鲁迅,说他是“海派”。就是没有跟着骂的人,反正也是不把“海派”放在眼里的。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⑥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自命清高,实际上是做了帮闲帮凶!如今,把国家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感到痛心!现在,不是又有人在说什么闻xx在搞政治了,在和搞政治的人来往啦,以为这样就能把人吓住,不敢搞了,不敢来往了。可是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鲁迅这样的好榜样,还怕什么 纪念鲁迅,我想应该正是这样。
1.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请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①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②他在文化战线上,与敌人勇敢地十争;③他具有高尚的人格。
2.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
(1)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句中“骨头”比喻人坚强的品质,“哪怕只有一点”“不至于”表明中国真正需要无数像鲁迅这样具有坚强品质的人。
(2)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
本句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敌人对鲁迅的痛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与敌人的激烈斗争。
3.说说本文和《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表达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席演讲,作者观点分明,语言慷慨激昂,短促犀利,大量使用设问句、反问合和感叹句,感情强烈。本文观点清晰,语言理性有力,富有启发性,多运用陈述句、对比句,感情诚挚。
4.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时代在变化,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与敌人勇敢地斗争,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鼓舞着我们。我们不会再害怕什么。我们会大胆地与敌人斗争。纪念鲁迅,就是要学习鲁迅的精神和品格,与敌人人勇敢地斗争。
写作
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演讲词,你肯定对演讲有了较大的兴趣,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以“自信,成功的秘诀”为题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①观点要明确,主题要鲜明,不少于600字;②有理有据,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你的演讲词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③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一课一练(原卷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恐(kǒng)怖 悲愤(fèn) 协商(xié) 卑鄙无耻(bì)
B.舆论(yú) 蛮横(héng) 黎明(lí) 义愤填膺(yīng)
C.卑劣(liè) 诬蔑(miè) 晓(xiǎo)得 挑拨离间(jiān)
D.捶击(chuí) 毁灭(huǐ) 赋予(fù) 和蔼可亲(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晓得 究竞 势力 良心未民 B.毒手 牺牲 光荣 制造惨案
C.黑暗 恐怖 诬篾 真理永住 D.赋予 署假 鼓掌 复水难收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_____(A.诬陷B.诬蔑C.诽谤)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⑵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_____(A.毁掉B.消灭C.毁灭)的!
⑶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____(A.赔上B.搭上C.赔进)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⑷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_____(A.站起B.继起C.起来)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当儿皇帝,是个卑鄙无耻的大汉奸。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坚持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这是做人的道德的头一条。
D.搬弄事非,挑拨离间的卑劣行为,很快在社团内引起了公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理论再好,只有被我们掌握、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B.首届“读书之星”颁奖典礼,是设在学校礼堂举行的,当场告诉了获奖名单。
C.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D.李老师学识水平很高,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江河日下,同学们对他趋之若鹜。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C.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7.对下列四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③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④无耻啊!无耻啊!
A.设问 反问 引用 排比 B.设问 反问 比喻 排比
C.反问 设问 引用 反复 D.反问 设问 比喻 反复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感彩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
B.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C.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D.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10.下列关于《最后一次讲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追悼会上做的一次即兴演讲。随后闻一多先生便惨遭杀害。
B.本文一反“先致哀或者述亡者生平”的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接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C.“最卑劣最无耻”“失掉良心的中国人”“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当时的义愤填膺,表明了其支持革命的立场和态度。
D.本文列举“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是为了证明“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真理。
11.按要求变化句式。
句子: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①变成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成主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仿写句子
仿造下列格式,再续写两个句子。
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样”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13.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问题题。(10分)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⑴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⑵“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2分)
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2分)
你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段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5.赏析下列语句(4分)
⑴现在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2分)
⑵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2分)
三、拓展阅读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的演讲
闻一多
①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时间一道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②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但是他无所畏惧,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他勇敢、坚决地做他自己认为应做的事,在文化战线上打着大旗冲锋陷阵,难怪有的人为什么那么恨他!
③鲁迅在日本留学,住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他和洋人,和大官打过不少交道。但他对帝国主义,对买办大亨,对当权人物,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宁可流亡受苦,也不妥协。鲁迅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和他这种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学习鲁迅,我想先得学习他这种高尚的人格。
④有人不喜欢鲁迅,也不让别人喜欢,因为嫌他说话讨厌,所以不准提到鲁迅的名字。也有人不喜欢鲁迅,倒愿意常常提到鲁迅的名字,是为了骂骂鲁迅。因为,据说当时一旦鲁迅回骂就可以出名。现在,也可以对某些人表明自己的“忠诚”。前者可谓之反动,后者只好叫作无耻了。其实,反动和无耻本来就是分不开的。
⑤除了这样两种人,也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自己这样的一批人。从前我们住在北平,我们有一些自称“京派”的学者先生,看不起鲁迅,说他是“海派”。就是没有跟着骂的人,反正也是不把“海派”放在眼里的。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害的时候,我们都正在享福,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⑥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自命清高,实际上是做了帮闲帮凶!如今,把国家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感到痛心!现在,不是又有人在说什么闻xx在搞政治了,在和搞政治的人来往啦,以为这样就能把人吓住,不敢搞了,不敢来往了。可是时代不同了,我们有了鲁迅这样的好榜样,还怕什么 纪念鲁迅,我想应该正是这样。
1.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请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2.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
(1)当时我们如果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
(2)鲁迅生前所处的环境异常危险,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
3.说说本文和《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表达特点。
4.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文中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写作
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演讲词,你肯定对演讲有了较大的兴趣,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以“自信,成功的秘诀”为题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①观点要明确,主题要鲜明,不少于600字;②有理有据,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你的演讲词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③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